陳濤
摘 要:閱讀作為獲取語言文化知識,了解外部信息,提高語言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正是體現語言運用能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首先要了解影響閱讀的因素,進而針對存在的問題有目的的實施閱讀方法和技巧的訓練,從而達到閱讀能力的真正提高。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難關;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357-01
教學大綱要求,英語教學要全面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閱讀作為獲取語言文化知識,了解外部信息,提高語言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正是體現語言運用能力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很多學生感到閱讀理解能力提高緩慢,深層含義理解能力不強。同時因為投入了一定的時間沒有取得理想效果而挫傷積極性進而對英語失去興趣。通過閱讀教學總結,我們認為學生的閱讀一般存在如下幾個難關:
1、材料背景不熟悉。閱讀理解的水平與層次和學生個人的知識體驗相關。相關的背景知識直接影響著閱讀理解和速度。受語言學習環境和條件的影響,我國學生缺乏英語語言國家的民族文化背景、社會行為模式、價值觀念、歷史、地理等方面知識。學生只能依據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去理解閱讀材料。信息量不足難以產生合理的推測和聯想,導致學生理解困難,判斷失誤。
2、材料篇章的句子結構比較復雜。表達生動又真實的語言材料大多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且內容豐富,這對于英語閱讀能力的考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個完整意思的理解是以句子為單位的。而句意的正確理解要求掌握句子結構。“英語句子結構模式的掌握,是高效英語閱讀的前提。”由于表達的需要,英語句子結構富于變化。學生句子結構模式不熟,在閱讀中就會因弄不清句子結構而無法理解句子意義。
3、詞匯問題。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理解的基礎,也是學生閱讀理解的最大障礙。主要表現為:
(1)詞匯量略顯不足根據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高中畢業生在學習階段要掌握2000個單詞或習語,其中1200為四會要求的基本詞匯,800個三會要求的認讀詞匯。參照閱讀研究對基本詞匯量的測定和教學大綱的閱讀要求,2000詞匯量顯得有些不足。另外,不重視教學大綱公布的25個前后綴常是教學的遺忘點。一方面學生沒有利用這些前后綴去擴大詞匯量,另一方面因為忽視而不認識由它們構成的單詞。
(2)詞義理解不準,受先入為主的影響,學生掌握某一單詞的意義往往是最初接識的或核心意義。在日后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沒有隨時豐富所學詞匯的擴展、延伸和轉借等意義。以至于屢屢出現用初識意義去閱讀而誤解或理解不通的現象。如:leave除核心意義“離開”,在SEFC教材中還有“遺忘,剩下,使…處于某種狀態,”等多種其它意義。下面兩句的"leave"如果作為“離開”,句意就無法理解。
you are left feeling surprised and certainly uneasy.
A visitor to such school will leave you in no doubt that the children enjoy themselves. (NMET1999閱讀理解E篇)閱讀理解是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檢驗。因此,針對學生存在的以上難關,我們應該采取以下幾方面的對策:
1、擴大知識面。近年的試題包羅萬象,選材有科普、政史、經濟、法律、教育等;體裁有議論文、敘述文、說明文等。如果考生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文化背景,不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只靠閱讀技巧來完成一篇文章,仍然難以透徹理解原文,伴懂不懂,似是而非,做題自然會舉棋不定,力不從心。而且英語對于我們的學生畢竟還是一門外語,存在著很大的文化差異。因此,我們要加強課外知識的閱讀量,從中掌握一定的閱讀規律,同時,吸收外國文化,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馬到成功。
2、擴大詞匯量。要提高語言能力,擴大詞匯量是重要的一環。無限度地去背記新詞也不現實,要求考生在盡量多記單詞的前提下,對多義詞應給以足夠的注意。因為記住一詞多義,一詞多類本身就是擴大詞匯量的一個方面。另外還要重視詞匯教學。經常運用的幫助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有6種:同類記憶法、對比記憶法、讀音記憶法、圖表記憶法、同音異形記憶法和搭配記憶法。教師平時要培養學生養成歸納同義詞、近義詞、同類詞、反義詞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盡可能多記憶一些有用的詞組、短語、搭配,將詞擴展為更大的語義單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閱讀速度,而且有助于在閱讀中把握文脈。同時,教師還應教授學生猜測生詞的方法,如:構詞法、定義解釋法、對比關系法、因果關系法、上下文暗示法等,盡可能地訓練學生的猜詞能力,讓他們明白這些生詞既不是孤立存在,也并非高深莫測,碰到生詞切勿驚慌。
3、重視句式識別能力的培養。掌握了足夠的單詞,還不足以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文章中的難句,常令人望而生畏。高考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難句增多、句子類型多變,不但測試考生的閱讀技能,也測試考生的心理素質。但是,如果能夠抓住關鍵詞再確定各個主謂語,這個句子的意識也就不難理解了。(1)從句多又長:一個主句帶多個從句,從句中又有從句。應對方法:首先找到主句的主體部分(即主語、謂語和賓語),再確定從句的主體部分,如果從句中還有從句,在確定下面一層從句的主、謂、賓。注意閱讀時一層一層進行,先把同一層次的內容看完,再看下一層次的內容。(2)長長的插入成分:考研閱讀所選文章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用插入語,從形式上看,插入語的出現有明顯標志:用雙破折號與主句隔開或者用雙逗號與主句隔開。應對方法:讀句子時,先不要理會插入語,先把主句的意思看完。然后再看插入部分。(3)分詞狀語、獨立主格結構的干擾:分詞狀語就是指用doing或done引導的伴隨狀語、原因狀語等;獨立主格結構有時由with引導,看似主謂結構,但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謂語部分。由于這些成分的干擾,不僅增加了句子的長度,而且使人很容易錯把它們當成主句。在這里,我們不去仔細研究它們的語法構成,而主要研究一下在閱讀時怎樣分辨主句和這些從屬部分。
應對方法:主句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有完整的主謂結構,尤其是獨立的謂語部分。什么樣的詞能構成獨立的謂語部分?注意:do/does和is/am/are的各種時態變化都可以做謂語,但是單純的to do/doing/done和to be/being的形式是不可以做謂語的。一個看似句子的結構,如果沒有獨立的謂語部分,那它就不是句子,而是分詞短語或者獨立主格結構。
參考文獻:
[1] 胡春洞戴忠信《英語閱讀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2] 劉辰誕《教育篇章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3] 王松美林繼玲《英語教育與素質教育》中華聯合出版社
[4] 鄒啟明《英語閱讀技巧》廣東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