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軍
血清CRP、cTnI聯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
陳新軍
目的 分析血清C-反應蛋白(CRP)和肌鈣蛋白I(cTnI)聯合檢測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診斷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A組,選擇同期收治的43例骨骼肌損傷患者作為B組,43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和酶法檢測其血清CRP、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結果 A組的CRP、cTnI和CK-MB水平顯著高于B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的血清CRP+cTnI+CK-MB、CRP+cTnI和CRP+CK-MB陽性率均為100%。結論 血清CRP、cTnI聯合檢測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是急性心肌梗死診斷的敏感指標,值得臨床推廣。
血清C-反應蛋白;肌鈣蛋白I;急性心肌梗死;診斷
近年來,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呈現持續增長,病死率極高,臨床認為只有其發病6h內采用明確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才能促使病變心肌細胞發生可逆性轉變[1-2]。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從而顯著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死亡率。目前,對于此類疾病需要采用心電圖、心肌酶學以及臨床癥狀等方式來進行診斷,而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肌酶學和臨床癥狀并不具有顯著特異性,而血清C-反應蛋白和肌鈣蛋白I具有顯著特異性,對于診斷急性心肌梗死有顯著臨床診斷效果。血清C-反應蛋白在肝細胞內合成的一種急性期反應蛋白,在心肌產生缺血缺氧現象時會對心肌造成損傷,炎癥隨之產生,進而出現C-反應蛋白。本次研究對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血清CRP、cTnI聯合檢測,提高診斷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民醫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組)、骨骼肌損傷患者(B組)和健康體檢者(對照組),各43例。A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2.3±6.2)歲。B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41.7±5.9)歲。對照組男21例,女22例,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41.3±6.4)歲。3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進行靜脈采血1次,在12h后再次進行采血,之后每天1次,采用膠乳增強免疫比濁法和酶法分別檢測患者血清CRP、cTnI、CK-MB情況,操作需要嚴格根據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P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血清CRP、cTnI和CK-MB水平對比 A組的CRP、cTnI和CK-MB水平顯著高于B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A組患者血清CRP、cTnI和CK-MB不同組合檢測結果 A組的血清CRP+cTnI+CK-MB、CRP+cTnI和CRP+CK-MB陽性率均為100%,各組合的陽性率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1 3組血清CRP、cTnI和CK-MB水平對比(x±s)

表2 A組患者血清CRP、cTnI和CK-MB不同組合檢測結果[n(%)]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為患者機體內的冠狀動脈中的斑塊在發生破裂后,出血進而產生血栓,最后使得冠狀動脈被完全阻塞產生心肌梗死。此病也是缺血性心臟病的主要表現方式。對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不能夠在早期有效診斷出來,病情在發展后會對生命造成威脅。此類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胸痛,患者在心電圖的檢測下可見持續出現Q波、QS波1d以上。對于少部分不具有典型臨床癥狀的患者需要給予其心肌組織特異性標志物檢測,進而能夠幫助之后的節約治療時間、提高治療效果打好基礎。
血清C-反應蛋白是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最為危險的因子之一,其主要是通過肝細胞合成所得到的,能夠有效調節患者機體的免疫功能。肌鈣蛋白作為一種心肌細胞的調節蛋白,其主要由肌鈣蛋白C、肌鈣蛋白T以及肌鈣蛋白I組成[3]。其中肌鈣蛋白I(cTnI)是心肌的特異性抗原[4]。在健康人體內,cTnI與肌鈣蛋白T相結合從而組成肌鈣蛋白復合物,其不能夠通過細胞膜進入到血液中,因此其體內的cTnI含量很少甚至沒有[5]。而在心肌細胞受到損傷后,cTnI會快速進入血液循環之中,使得血清檢測的cTnI水平顯著上升[6]。
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A組患者的cTnI水平顯著高于骨骼肌損傷B組和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組的CRP和CK-MB水平均顯著高于B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郭銀燕等[7]研究結果相一致,說明CRP、cTnI和CK-MB均能夠作為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標準。而A組的血清CRP+cTnI+CK-MB、CRP+cTnI和CRP+CK-MB陽性率均為100%,但CRP+cTnI檢測項目最少、時間最短、最為簡便,因此可以作為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的理想方法[8]。
綜上所述,血清CRP、cTnI聯合檢測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是急性心肌梗死診斷的敏感指標,值得臨床推廣。
[1] 郭武輝.心肌標志物與心肌酶聯合檢測對急性心肌梗塞的診斷價值[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9):1098-1099.
[2] 易全會,程亞玲.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血清膽紅素尿酸及纖維蛋白原變化的臨床意義[J].西部醫學,2013,25(1):96-97,99.
[3] 黎文生,楊友,黎運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診斷中血漿腦鈉肽與同型半胱氨酸檢測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療,2013,32(20):179,181.
[4] 劉彥文.心肌酶譜和肌鈣蛋白T對于急性心肌梗塞診斷的意義[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0):243-244.
[5] 祁雙寶.心肌壞死標志物血清聯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中的應用[J].亞太傳統醫藥,2012,8(2):108-109.
[6] 李倩.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三項指標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探討[J].西南軍醫,2012,14(4):602-603.
[7] 郭銀燕,張偉.檢測CK及CK-MB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的臨床意義[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2):113.
[8] 湯春波,陸培紅.腦鈉肽、C反應蛋白與高敏肌鈣蛋白聯合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2):293-29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21
湖南 427000 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陳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