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秀明
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臨床價值及對預后的影響
韓秀明
目的 探討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臨床價值及對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取100例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2組均給予降顱內壓、止血、糾正酸中毒、止驚、抗感染等支持對癥治療,觀察組加用高壓氧治療,觀察療效及預后。結果 觀察組患兒肌張力、原始反射、意識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86.00%(P<0.01),1年后進行智力發育及運動發育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后遺癥發生率22.00%低于對照組42.00%(P<0.01)。結論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給予高壓氧治療能明顯提高治療療效,有助于降低后遺癥發生、改善智力及運動發生,有助于改善預后。
高壓氧;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預后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主要是由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引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主要是在新生兒在圍產期發生窒息缺氧所導致,是新生兒最常見的神經系統損傷性疾病,對患兒后期的神經系統發育和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因此進行及時治療干預極為重要。近年來高壓氧用于治療各種腦損傷性疾病取得了較大進展,顯示有明顯利于腦細胞修復的療效[1-2]。因此,本院收治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高壓氧治療,觀察患兒治療療效及預后,旨在探討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臨床價值及對預后的影響,以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山東省蓬萊市人民醫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期間收治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及分度[3],CT檢查確定存在腦損傷表現。(2)患兒病程在48h之內,尚未進行過其他治療。排除標準:排除代謝性疾病、外傷、遺傳性疾病等引起的腦損傷。將10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中男33例、女17例,出生孕周36+2~42周,平均孕周(38.94±1.10)周,出生體質量2983~3811g,平均體質量(3345.89±342.77)g,出生1分鐘Apgar評分1~7分,平均(4.50±1.12)分,臨床分度輕度4例、中度32例、重度
14例;觀察組中男35例、女15例,出生孕周36+5~42+2周,平均孕周(38.97±1.12)周,出生體質量2912~3880g,平均體質量(3387.13±361.15)g,出生1分鐘Apgar評分1~7分,平均(4.52±1.14)分,臨床分度輕度5例、中度30例、重度15例;2組患兒在性別、出生孕周、出生體質量、出生1分鐘Apgar評分及臨床分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均給予降顱內壓、止血、糾正酸中毒、止驚、抗感染等支持對癥治療,治療組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
6mL+10%葡萄糖50mL中用輸液泵5mL/h緩慢靜脈滴注,神經節苷脂20mg+5%葡萄糖溶液30mL/靜脈滴注,1次/d,輕度及中度治療7~10d,重度10~14d;觀察組在以上治療基礎上給予高壓氧治療,高壓氧艙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生產,設置壓力為0.05~0.07MPa,氧濃度在75%~80%,升壓、減壓及穩壓時間均為30min,艙內溫度在25℃~28℃之間,10~15d為1個療程,休息1周后進行下1個療程,神經系統癥狀消失后繼續治療2~3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患兒治療后肌張力、原始反射、意識恢復正常所需時間,患兒1年后智力發育及運動發育、后遺癥發生情況。療效判定標準參考相關文獻[4]。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兒肌張力、原始反射、意識恢復正常時間比較觀察組患兒肌張力、原始反射、意識恢復正常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患兒肌張力、原始反射、意識恢復正常時間比較(x±s,d)
2.2 2組患兒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86.00%(P<0.01)。見表2。

表2 2組患兒治療療效比較[n(%)]
2.3 2組患兒預后 1年后進行智力發育及運動發育評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后遺癥發生率22.00%低于對照組42.00%(P<0.01)。見表3。

表3 2組患兒智力發育及運動發育評分及后遺癥發生率比較(x±s,分)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如不能及時改善神經損傷,患兒可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后遺癥,導致智力低下、腦性癱瘓等,對此類患兒的治療宜早期阻斷腦水腫的發展,改善腦缺氧缺血,促進受損神經細胞修復,改善患兒預后,目前治療尚未特效藥物,主要采用降顱內壓、對癥、支持、營養神經細胞等治療,其中高壓氧、亞低溫、干細胞移植等治療是近年來臨床集中研究的方向。
臨床研究顯示[4-8],高壓氧無論是動物實驗還是用于臨床治療均顯示有提高肺泡內氧分壓、增加血液及組織內溶解氧的作用,這樣可有助于提高血氧彌散能力和改善微循環,增加組織內的氧供應,對腦細胞的缺氧狀態可改善,從而促使腦損傷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而且還能改善缺氧導致的自由基損傷途徑,達到保護神經細胞組織的作用。本研究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采用高壓氧治療時對患兒的療效和預后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高壓氧治療的觀察組患兒肌張力、原始反射、意識恢復正常時間短于未給予高壓氧治療的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86.00%,可以看出在近期療效的影響上高壓氧治療有促進患兒臨床癥狀改善的作用,可提高常規藥物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患兒1年后的智力發育及運動發育狀況,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智力發育和運動發育均明顯好于對照組,而且腦癱等后遺癥的發生率相對也低于對照組,可以看出觀察組患兒預后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提示早期采用高壓氧治療有利于改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的預后,這對于患兒終身是有益的。
綜上所述,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給予高壓氧治療能明顯提高治療療效,有助于降低后遺癥發生、改善智力及運動發生,有助于改善預后。
[1] 趙龍,唐曉平,張濤.高壓氧治療顱腦外傷的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1,27(1):104-106.
[2] 顧翔,陳水鈺,鄭巧瑛,等.高壓氧在彌漫性軸索損傷治療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18(1):46.
[3]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新生兒學組.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依據和臨床分度[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0,15(6):379-380.
[4] 高凌云.高壓氧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2(23):58-60.
[5] 侯麗敏,種玉飛,陳紅,等.高壓氧對成年大鼠腦梗死后神經干細胞增殖及分化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3, 35(11):839-842.
[6] 楊杰華,冼曉琪,區大明,等.高壓氧對腦小血管病大鼠學習記憶功能及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乙酰膽堿表達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4,36(7):508-511.
[7] 諶秋華.高壓氧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腦組織基質金屬蛋白酶-9表達的影響[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52(4):12-15.
[8] 陳星星,晏丹,袁修學,等.高壓氧對大鼠脊髓損傷后移植神經干細胞增殖分化的影響[J].中國康復,2013,28(2):83-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26
山東 265600 山東省蓬萊市人民醫院 (韓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