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孕晚期互動式護理干預對母嬰分娩結局的影響觀察
王紅梅
目的 研究孕晚期互動式護理干預對母嬰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初產婦10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實驗組(52例)。實驗組除了常規產檢,在孕晚期還接受互動式護理干預,而對照組只予以常規產檢。對2組產婦最終分娩情況、新生兒情況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護理后,實驗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7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的5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實驗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的產后24h出血量分別為(177.31±38.27)mL、(267.74±40.63)mL,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2組產婦的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初產婦孕晚期進行互動式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減少產后出血量,改善了產婦的分娩結局,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互動式護理干預;孕晚期;母嬰分娩結局
近年來,產婦剖宮產比率呈現上升趨勢,這也就使得由于剖宮產手術所帶來的各種不良后果(圍生兒病率、產婦術后病率、瘢痕子宮等等)不斷增多[1-2]。研究發現,這一比率的增高是跟初產婦的心理因素(害怕、焦慮不安、緊張等)、社會因素(受家庭的關注關愛過大的獨生子女害怕受苦)以及產婦和家屬缺乏對分娩相關知識認識等密切相關[3]。因此,對于此類產婦在其生產前給予行之有效的護理干預,緩解產婦的心理問題、緊張焦慮情緒、了解分娩中的各種相關問題,是提高自然分娩的重要手段以減少剖宮產比率。本研究對本院定期產檢的初產婦在孕晚期采取了互動式護理干預,觀察了對其最終分娩情況、新生兒情況,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3年10月在樂平市中醫院定期產檢的初產婦10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50例)患者年齡24~32歲,平均年齡(28.73±4.25)歲,孕周14~37周,平均孕周(3.10±2.9) 周。實驗組(52例)患者年齡24~31歲,平均年齡(28.37±4.31)歲,孕周14~38周,平均孕周(3.12±2.9) 周。經臨床檢查所有初產婦均沒有妊娠合并癥、且胎位正常,B超檢查、骨盆測量各項數據均正常。2組產婦在年齡、例數、孕周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只予以常規產檢和簡單的孕期指導;實驗組產婦除此之外還在孕晚期給予互動式護理干預,包括:(1)產前健康教育: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產婦真誠熱情的交流,了解其對孕期以及生產中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有疑問及時耐心的解釋講解,并且開通專門的護理干預熱線,隨時接聽解答產婦及家屬的提問,讓產婦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視。②定期知識講座:由本院資深專業護士對產婦以及家屬進行產前健康知識講座,授課方式包括實例講解、播放視頻以及幻燈片放映等讓產婦及家屬詳細的認識到孕期以及分娩的各種注意事項、臨產征兆、分娩時如何控制精神性分娩痛疼以及分娩呼吸方法,以及讓產婦認識到孕期以及生產過程中心理調節對于整個母嬰分娩結局的重要影響等,講座每周1次。(2)產時護理干預:為產婦講解分娩三產程中需要注意的情況,教會產婦掌握分娩時如何保持體力、常用的呼吸方法。提前了解尊重產婦需求,為生產時提前準備好所需物品、環境、還可以讓產婦選擇喜歡的音樂,盡可能讓產婦放松。生產時,助產護士采取一對一的服務,使產婦在放心、愉快、舒適、安心的環境下完成自然分娩,幫助產婦采取最適合的分娩體位進行自然分娩,全程始終以產婦為中心,使分娩風險降到最低。(3)產后護理干預:順利生產后,留觀產婦2h,讓其安靜休息,密切觀察其狀態,最后送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 記錄比較分析2組產婦的分娩情況(自然分娩率和產后出血情況)、新生兒情況(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計數資料以百分數和例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產婦自然分娩和產后出血情況的比較 實驗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7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的54.00%(P<0.05);且實驗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的產后24h出血量分別為(177.31±38.27)mL、(267.74±40.63)mL,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自然分娩和產后出血情況的比較
2.2 2組產婦的新生兒情況的比較 2組產婦的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產婦的新生兒情況的比較
妊娠、分娩對于產婦而言是一次身體、情感發生巨大變化的人生體驗過程,母嬰的安全健康是則對產婦及家屬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在懷孕過程中,初產婦更易產生緊張、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以及各種復雜的心理變化,加上對胎兒的擔憂,這些都會對產婦的懷孕過程中以及分娩產生不良的影響。已有研究表明,不良心理因素會引起產婦體內的兒茶酚胺釋放增加,使得心律改變、血壓的上升,應激反應增加,從而導致生產時宮縮乏力,使胎盤和臍帶血管收縮甚至痙攣,引起胎兒的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且產婦產痛劇烈,最終導致產婦產后出血增加,也使得新生兒窒息率或者轉剖宮產的比率增加[4-5]。因此,在孕晚期對初產婦給予有效的知識宣教和護理干預,對于母嬰分娩結局有著重要的影響,直接影響著母嬰健康[6-7]。
本研究對本院定期產檢的初產婦在孕晚期采取了互動式護理干預,觀察了對其最終分娩情況、新生兒情況。研究發現:予以互動式護理干預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為7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的5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黃海波[8]的研究報道結果一致,說明在孕晚期對初產婦采取互動式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自然分娩比率,效果顯著。且予以互動式護理干預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的產后24h出血量分別為(177.31±38.27)mL、(267.74±40.63)mL,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區少珍[9]的研究報道結果一致,說明在孕晚期對初產婦采取互動式護理干預可以顯著降低產婦的產后出血。且實驗結果還顯示2組產婦的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因此,這些結果均說明針對性地對初產婦給予詳盡的健康知識宣教、建立和諧的護患間關系、定期知識講座、給予產婦放心、愉快、舒適、安心的環境等的產前、產中以及產后護理干預改善了母嬰分娩結局,對于產婦以及家屬的身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對初產婦孕晚期進行互動式護理干預可以顯著提高產婦的自然分娩率、減少產后出血量,改善了產婦的分娩結局,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1] 葉宗艷.產前心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J].當代醫學, 2011,17(28):124-125.
[2] 高玲玲,張美芬.分娩教育對初產婦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2):209-210.
[3] 甘蘭.增強自我效能與撫觸聯合護理對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2,18(24):129-130.
[4] 王靜,張文真,何小會,等.產婦的焦慮程度對分娩的影響[J].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5,2(3):212-214.
[5] 雷友金,楊昌媚.分娩期心理干預對分娩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6):2193-2195.
[6] 葉青麗.孕婦產前心理教育對分娩結局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09,15(18):49-50.
[7] 程志,回玉杰.自選互動式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的影響[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7,7:457-458.
[8] 黃海波.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對產婦產時認知能力及分娩結局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8):196-197.
[9] 區少珍.互動式孕晚期護理干預改善產婦產時認知能力及分娩結局的效果[J].全科護理,2014,12(32):2989-29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63
江西 333300 樂平市中醫院手術室 (王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