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仁榮 劉純平 劉松巖 劉純濱 譚 楓
綜合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孫仁榮 劉純平 劉松巖 劉純濱 譚 楓
目的 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48例肺結核患者做為觀察對象,隨機將48例患者分成干預組與對照組,每組24例。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護理干預,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干預前后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MOS、健康問卷調查(SF-36)對2組患者進行負性情緒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2組患者護理前后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差異。結果 干預組干預前,SAS評分為(46.5±5.4),SDS評分為(44.7±6.2),對照組干預前SAS評分為(46.9±5.3),SDS評分為(43.9±5.2)。2組患者干預前SDS與SAS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的SAS評分為(33.1±2.4),SDS評分為(31.2±3.3),對照組的SAS評分為(40.4±6.1),SDS評分為(41.2±3.7),2組患者干預后SDS、SAS評分均有所下降,但干預組的SAS評分、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干預前干預組SF-36的評分為(43.2±12.7),對照組的SF-36的評分為(42.8±13.1),2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的SF-36的評分為(85.7±11.1),對照組的SF-36的評分為(54.3±16.3),2組患者干預后的SF-36總評分有所提高,但干預組的SF-36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降低肺結核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肺結核;綜合護理干預;負性情緒;生活質量
肺結核的病程較長,臨床治療周期長,且病情變化復雜莫測,因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生活質量會受到明顯的影響,故很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1],這些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極為不利。故為提高肺結核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的負性情緒,鶴崗市傳染病院2014年起對肺結核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鶴崗市傳染病院行治療的48例肺結核患者,患者均經胸部X線片及實驗室檢查確診為肺結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將48例患者分成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24例。干預組男13例,女11例;年齡18~49歲,平均年齡(37.5±3.5)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0.5)年。對照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齡18~48歲,平均年齡(37.6±3.4)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3.4±0.6)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組采取常規護理,即按照肺結核護理常規進行護理,包括入院宣教等。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綜合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在入院后首先對患者的家庭、工作、經濟情況、對疾病的了解及對疾病的治療依從性進行全面的評估,然后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綜合的護理干預的干預措施:(1)首先為患者及家屬普及肺結核知識,告知患者肺結核是一種可治愈的疾病,但如果想要治愈疾病必須遵遺囑進行長期的服藥。同時告知患者及家屬肺結核的傳播途徑,使其對肺結核病有全面的了解,從而正確的認識疾病,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消除價值及家屬談病色變的情緒,并為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2)告知患者家屬要多關心、愛護、鼓勵患者,使患者能得到家庭及社會的支持,為患者戰勝疾病提供堅強的后盾。(3)護士要多與患者交談,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護理,及時消除患者的的負性情緒及不良心理,為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礎。(4)對經濟苦難的患者積極給予經濟援助,積極為其爭取相關政策減輕其負擔,從而為肺結核患者提供經濟基礎。
1.3 觀察指標 護理前后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及MOS健康問卷(SF-36)對患者進行負性情緒,生活質量評分[2]。SAS評分是對患者進行軀體癥狀及心理感受進行評定,一般分為4級,分數越高表示焦慮程度越重。SDS是對患者的抑郁情緒進行評定方法,一般分為4級,分數越高,抑郁情緒越重。SF-36問卷是對患者的情緒,角色,軀體,社會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進行評定,100分為滿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 干預組干預前,SAS評分為(46.5±5.4),SDS評分為(44.7±6.2),對照組干預前SAS評分為(46.9±5.3),SDS評分為(43.9±5.2)。2組患者干預前SDS與SAS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的SAS評分為(33.1±2.4),SDS評分為(31.2±3.3),對照組的SAS評分為(40.4±6.1),SDS評分為(41.2±3.7),2組患者干預后SDS、SAS評分均有所下降,干預組的SAS評分、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前后SAS評分及SDS評分比較(x±s)
2.2 干預前后SF-36比較 干預前干預組SF-36的評分為(43.2±12.7),對照組的SF-36的評分為(42.8±13.1),2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的SF-36的評分為(85.7±11.1),對照組的SF-36的評分為(54.3±16.3),2組患者干預后的SF-36總評分有所提高,但干預組的SF-36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SF-36比較(x±s)
本研究結果顯示,綜合護理干預后的肺結核患者相對常規護理的患者負性情緒明顯下降,生活質量明顯提高。這與國內相關報道相符合[3-4]。總結其原因在于,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患者及家屬由于缺乏肺結核方面的知識,擔心疾病會永遠攜帶等,故很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的心理。本研究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肺結核疾病教育,告知患者肺結核是可以治愈的,使患者及家屬度肺結核的知識加強了解,減輕了患者及家屬的恐懼焦慮心理。同時,肺結核的治療周期較長,患者的依從性一般會較低[5-6],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在本研究中,對患者講解準從遺囑的重要性,加強了患者的依從性。肺結核患者做為一個特殊群體,一般很難融入社會及家庭,容易被社會及家庭所遺棄,從而出現自暴自棄的情緒,影響治療。在本研究中,通過向患者家屬講解肺結核知識,告知家屬肺結核的傳播途徑,使患者家屬對肺結核的傳染性有正確的認識。并通過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使患者家屬能夠主動關心鼓勵患者,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除此之外,由于抗生素的濫用,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治療周期較長,這會給患者的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7-8],從而使患者出現焦慮的心理。在本研究中,通過經濟援助。為患者爭取政策減輕了患者的經濟壓力,從而為患者戰勝結核提供了經濟基礎。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可明顯降低肺結核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楊健芬,王詠.綜合性心理干預對老年肺結核患者負性情緒即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5(15):134-135.
[2] 張蘊淑.護理干預對初治肺結核患者負性心理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4):193-194.
[3] 王雪豫,紹凌云.連續性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即生活質量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3,7(30):48-49.
[4] 王莉端,潘琴,陳榮.護理干預對肺結核患者心理狀態即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4,5(11):174-175.
[5] 肖花.集束干預護理對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7(11):187-188.
[6] 彭東娟,李女,李耀才.循證護理干預對陳舊性肺結核并發咯血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5(7):401-402.
[7] 鐘燦,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5,8(2):499-501.
[8] 楊紹平,伍倚欣,馬蘭,等,系統性護理干預對初治肺結核病人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1,8(21):29-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74
黑龍江 154100 黑龍江省鶴崗市傳染病醫院 (孫仁榮 劉純平譚楓) 黑龍江省綏濱中醫院 (劉松巖 劉純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