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愛紅 鄭燕飛 戴麗霞
優質護理干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評價
余愛紅 鄭燕飛 戴麗霞
目的 分析優質護理干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治療結束后,比較2組患者生存質量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估、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及護理滿意情況的之間的差異。結果 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及環境4個領域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AS自評分(28.2±4.3)和SDS(27.5±4.6)均低于對照組(33.6±5.4)和(32.4±4.7),護理總滿意度(97.9%)高于對照組(7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應用優質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不良心理情緒,提高了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上消化道出血;優質護理;生活質量;心理護理;滿意度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病變所引起的出血[1]。其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往往起病急,病情進展快,如不能進行及時的診治,甚至會危及生命[2]。同時,由于病情易反復發作的特點,常容易造成患者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可影響疾病的康復與預后,因而良好的臨床護理是保障治愈疾病的關鍵[3-4]。為進一步提高護理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本研究對上消化道出血的96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探討分析優質護理干預的臨床實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為2012年1月~2014年6月上饒市立醫院收治的9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患者均經臨床、胃鏡等檢查確認符合《外科學》第8版[5]相關診斷標準。隨機將96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8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18例;年齡35~47歲,平均年齡(39.3±3.5)歲;十二指腸潰瘍16例,胃粘膜損傷11例,糜爛性胃炎11例,肝硬化10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16例;年齡36~48歲,平均年齡(39.6±3.0)歲;十二指腸潰瘍17例,胃粘膜損傷12例,糜爛性胃炎10例,肝硬化9例。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病類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相關檢查,采取積極止血、補充血容量、控制病因的常規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主要包括:(1)責任護士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深入溝通,掌握患者性格特點與興趣喜好等,并對病情及患者心理狀況進行科學評估;(2)利用投影儀、幻燈片、宣傳折頁、健康教育處方等多媒體方式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原發病相關知識、出血病因、注意事項、治療方法等多方面的健康宣教;(3)針對評估發現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組織開展病友會、沙盤游戲、音樂療法、關愛療法等活動,給予患者悉心的心理疏導;(4)給予患者高維生素、高熱量、適量蛋白、低鹽的流質飲食,結合病情逐步調整;(5)囑患者注意合理飲食與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指導患者及家屬簡單應急護理操作,加強自我護理能力。
1.3 研究指標 治療結束后,比較2組患者生存質量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估[6]、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7]及護理滿意情況的之間的差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0輸入相關數據,應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及環境4個領域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比較(x±s,分)
2.2 2組患者SAS與SDS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SAS評分和SDS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SAS與SDS情況比較(x±s,分)
2.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7.9%)高于對照組(7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隨著人們對于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醫療護理服務質量效果的重視度也在不斷提高[8]。健康已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還需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健康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9]。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保障治療效果的同時,通過全面綜合的護理措施促進患者實現生理-心理-社會三者的和諧統一,達到身心健康的最終目標[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通過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優質護理,使得其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及環境四個領域的生活質量均有了較大幅度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效果與生活質量。同時,觀察組患者
SAS和SDS均自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在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患者及家屬對于上消化道出血往往不甚了解,由于起病急,病情進展速度,癥狀十分明顯,使得患者容易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嚴重者甚至出現抑郁與悲觀心理,不利于配合治療而影響病情預后,實施優質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相關的知識與護理技能,較大程度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從而樹立治療疾病的信心。另外,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優質護理服務更加符合患者及家屬對于護理模式的需求,也為醫院逐步改善護理服務措施指明了方向。
[1] 王文坤,陳建洪,黃世琴,等.上消化道出血45例診治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56-57.
[2] 成忠鳳,白毅民,朱峻波,等.14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構成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2,33(3):122-123.
[3] 王海燕,頓曉熠,柏愚,等.中國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3,30(2):83-86.
[4] 斯春玲.系統護理措施在上消化道出血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3,20(4):614-615.
[5] 吳孟超,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472-475.
[6] 李佳玲,趙艷霞,顧菁,等.基于項目反應理論修訂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15,36(2):284-293.
[7] 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8] 田德輝.全程優質護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內鏡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7(27):3067-3069.
[9] 魏艷榮.優質護理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1):1247-1248.
[10] 劉清芳.優質護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0):2167-216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78
江西 334000 上饒市立醫院內三科 (余愛紅 鄭燕飛 戴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