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飛
卡馬西平聯合甲鈷胺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效果分析
王朋飛
目的 觀察卡馬西平聯合甲鈷胺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80例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觀察對象,應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甲鈷胺治療,觀察組患者則使用卡馬西平聯合甲鈷胺進行治療。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和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結果 對照組與觀察組的總有率分別為70%,9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2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和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卡馬西平聯合甲鈷胺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明顯優于單獨使用甲鈷胺治療,在生活上也顯著讓患者得到了改善,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卡馬西平;甲鈷胺;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如今,糖尿病已成為一種常見病的困擾人們正常生活代謝的疾病[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人數日益增多,導致其不良并發癥也日益嚴重且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其中較為嚴重且較常見的并發癥,患有該病的人常會伴隨自發性疼痛、痛覺過敏以及感覺減退等癥狀,這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2-3]。目前,其主要治療措施為控制血糖或者使用甲鈷胺等類似藥物進行神經調節,但治療效果往往還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為此,本文研究探討了卡馬西平聯合甲鈷胺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河南省柘城縣中醫院收治的80例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將其隨機均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4.2±7.3)歲;觀察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2~72歲,平均年齡(55.6±6.8)歲。2組患者在平均年齡、性別和疾病差異等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首先,被納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接受控制血糖等基本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甲鈷胺(福建金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740)治療,用法為:0.5mg甲鈷胺加入100mL生理鹽水中進行靜脈滴注,每天1次。觀察組患者則在使用甲鈷胺治療的同時,加用卡馬西平(廣東華南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982)治療,其用法為:100mg/次,3次/d,2組均治療4周,然后進行觀察比較。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判定標準如下,顯效:DPN臨床癥狀得到顯著緩解,肢端疼痛、麻木以及乏力等現象得到顯著改善,無不良反應發生;緩解:DPN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肢端疼痛、麻木以及乏力等現象基本消失,可能有輕微不良反應;無效:DPN臨床癥狀并無改善,有可能持續存在并加重,肢端疼痛、麻木以及乏力等現象時常出現,常并發嚴重不良反應(總有效率=顯效率+緩解率)。觀察2組患者VAS評分:測量時由專人測量評估,量表為長約10cm的附有刻度的橫線,0代表無痛,10表示極痛。還要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神經傳導速度。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的分析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設定在雙側檢驗的情況下,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對照組顯效10例,緩解1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0%,觀察組顯效24例,緩解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000,P=0.02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和VAS評分對比 治療前,2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和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和VAS評分的對比(x±s)
PDN是糖尿病較為常見且較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可使患者的自主神經、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4-5]。傳統治療,例如控制血糖和維生素B12等治療效果差,緩解程度低。而目前大多數是單獨采用甲鈷胺等藥物進行治療,臨床療效雖有所改善,但仍難滿足患者的要求,如果患者的癥狀嚴重,還是會出現精神睡眠差,精神緊張等現象,導致血糖受不到控制,神經也得不到調節[6]。有研究顯示,聯合使用藥物治療疾病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效果,為此本院對卡馬西平聯合甲鈷胺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進行了研究分析。
甲鈷胺片是一種常用于治療周圍神經病的藥物。該藥物含有維生素B12,該成分可進入神經元細胞器內,參與合成腺嘧啶核苷,從而促進葉酸利用和核酸的代謝,提高蛋白質的合成,使得軸突運輸功能得到了增強,有效的刺激了軸突再生,使得神經突觸傳遞能正常進行并增加了神經遞質的數量[7]。卡馬西平是一種常見的精神性藥物,能降低神經細胞膜對Na+和Ca2+的通透性,從而降低細胞的興奮性,延長不應期,也能增強GABA的突觸傳遞功能,其具有抗膽堿活動、抗抑郁、抑制肌肉神經接頭的傳遞和抗節律失常等作用,有利于改善癥狀[8]。從結果中可知,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聯合用藥的效果要顯著優于單獨使用甲鈷胺片治療;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52.86±5.79)m/s要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6.35±5.14)m/s,且觀察組的VAS評分為(3.42±1.46)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6.28±1.69)分(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甲鈷胺片中的維生素B12通過參與合成,有效的增加了神經遞質的數目且改善了神經遞質的傳遞過程,而卡馬西平能有效維持患者的生活節律,調節患者的神經,使得神經系統的功能得到了恢復,提高了神經之間的傳導速度,讓患者能快速作出相應的反應,降低了患者的各種疼痛。故卡馬西平與甲鈷胺共同作用更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癥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卡馬西平聯合甲鈷胺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更好,且不良反應少,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值得推廣使用。
[1] 宗海軍,唐梅.甲鈷胺聯合加巴噴丁或普瑞巴林治療痛性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的比較[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3):210-212.
[2] 王豐君.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2):155-156.
[3] 常穎.丹參川芎嗪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4):40-41.
[4] 李黨生.甲鈷胺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4,20(32):132-133.
[5] 趙擁軍.大劑量甲鈷胺片聯合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用于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7):33.
[6] 李競,張琳,趙湜.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Meta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88-89.
[7] 劉穎,袁培鐸,周正森,等.前列地爾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0):87-88.
[8] 夏萍,劉超,狄紅杰.痛性糖尿病神經病變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3,33(8):660-6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85
河南 476200 河南省柘城縣中醫院內四科 (王朋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