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太敏
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原因及干預分析
覃太敏
目的 探究臨床導致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干預措施。方法 選取心血管疾病患者78例為入選對象,針對其不合理停藥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對患者實施干預前后的不合理停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 比較實施護理前后的臨床總不合理停藥發生率,干預后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8.2025,P=0.0000)。結論 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實施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發生率。
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原因
既往研究顯示,阿司匹林作為臨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藥物,在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相關臨床實踐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1],患者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才能起到良好的臨床預防作用。阿司匹林是基本的心血管防治藥物,在高血壓患者中應用較為廣泛,如何正確使用阿司匹林也是人們關注的重點,臨床診療過程中不合理使用阿司匹林的情況較為常見,尤其是在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因擔心不良反應危害健康而自行停藥,如何有效降低患者不合理停藥現象已成為臨床研究的熱點問題。為探究臨床導致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原因,以便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干預措施,本次研究選取心血管疾病患者78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醫院門診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8例為入選對象。其臨床基線資料如下:男48例,女30例;年齡48~81歲,平均年齡(58.43±4.56)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43±1.23)年。經調查,服用近1年內,有13例因不良反應而停藥,有6例因擔心發生不良反應而停藥,有9例因認為無必要服藥而停藥。
1.2 干預措施 針對調查結果,采用以下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和方法[2-3]:(1)以電話隨訪和健康講座的形式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進行醫學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提高患者對阿司匹林重要性的認識,端正長期規范用藥治療的態度,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2)對于不良反應的預防以指導合理用藥為主:藥物劑量以50~150mg為宜;服用藥物時間選擇在上午為宜,嚴禁空腹服藥。針對個別情況患者可同時服用相關抑酸劑。嚴禁患者飲酒、吸煙,積極預防相關不良反應。如果出現不良反應要求患者立即到醫院就診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本組入選對象實施干預措施前后的不合理停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以PEMS3.1 for Windows軟件包為數據統計工具進行數據的統一處理,在處理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時,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干預措施前,總不合理停藥發生患者28例,總不合理停藥發生率為35.90%;實施干預后,總不合理停藥發生患者6例,總不合理停藥發生率為7.69%。實施干預前后的臨床總不合理停藥發生率比較,實施干預措施后顯著低于實施干預措施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8.2025,P=0.0000)。見表1。

表1 患者實施干預措施前后的不合理停藥發生情況比較[n(%)]
臨床研究顯示,阿司匹林屬于最為常用的臨床解熱鎮痛藥物,臨床應用歷史悠久[4-5]。其臨床主要的功效是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和聚集,因此,采用阿司匹林治療心血管類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尤其在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相關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每天堅持長期口服阿司匹林,對于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具有重要的臨床效果[6-7]。臨床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干預以長期規范服用阿司匹林為主。因此,對于具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阿司匹林要堅持服用,除非在發生出血危險時才可停用[8]。
本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導致患者不合理停藥的首要原因是患者出現臨床相關不良反應(實施干預前服用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高達16.67%),其次是由于缺乏對于藥物基本知識、疾病原理以及相關治療原則了解而導致出現的“認為無必要服藥”的健康顧慮問題(實施干預前認為無必要服藥患者比例高達11.54%)。
因此,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研究采取以下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1)通過多種渠道和多種方式積極宣傳阿司匹林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讓患者及家屬提高對于相關醫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通過實際案例來積極引導患者,從而全面提高服藥治療的臨床依從性;(2)重視對阿司匹林常見不良反應的臨床指導,通過合理選擇藥物劑量和服藥時間控制藥物對于患者消化系統的刺激,從而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本研究結果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原因為發生不良反應和認為無必要服藥,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實施干預措施可顯著改善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發生率。
[1] 陳江天,段英偉,宋俊賢,等.北京城區居民阿司匹林停藥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34):3909-3912.
[2] 段英偉,宋建敏.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原因及干預探究[J].中國病案,2011,12(7):62-63.
[3] 雷力力,韓金鳴,張婷婷,等.我院心腦血管患者中阿司匹林使用現狀與停藥因素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2,35(2):103-104.
[4] 陳全,姜霞.長期應用阿司匹林患者不停藥拔牙術后局部止血情況觀察[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13,48(z1):50-52.
[5] 譚衛.阿司匹林不合理停藥的原因及干預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 2014(25):125-126.
[6] 陳慧,張艷,吳小盈,等.腸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應調查[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0,4(8):1277-1281.
[7] 陳軍華,鄧永勝,賀建中,等.阿司匹林聯合他汀類藥物預防腦梗死再發的臨床觀察[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12):1137.
[8] 李曉衛,孫昭勝,葉艷巧,等.阿司匹林與腦出血術后再出血相關性和不同血小板制劑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10,26(4):347-34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auses of aspirin unreasonable drug withdrawal, so that targeted to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 Aiming at the unreasonable the withdrawal reasons they were Targeted for interventio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unreasonable drug withdrawal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unreasonable drug withdrawal of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were compared, index of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before (χ2=18.2025,P=0.0000). Conclusion The hospital for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spirin unreasonable discontinuations.
Aspirin; Unreasonable drug withdrawal; Reas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88
湖北 445000 湖北省恩施州衛生學校校辦公室 (覃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