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花 江莉萍 廖淑萍
計算機軟件在壓瘡風險評估及管理監測中的應用研究
羅小花 江莉萍 廖淑萍
目的 分析計算機軟件在壓瘡風險評估以及管理監測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12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對其使用計算機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另選取120例進行手工評估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2組患者的壓瘡上報時間、壓瘡上報率以及壓瘡發生率進行觀察對比。結果 觀察組的壓瘡上報時間、壓瘡上報率、壓瘡發生率分別為(21.17±5.49)min、95.0%、0.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5.24±3.56)min、80.0%、10.0%(P<0.05)。結論計算機軟件應用于壓瘡風險評估、智能生成防護措施以及管理監測中,能夠使護理人員及時發現壓瘡的發生,有利于對壓瘡進行及時治療,有效降低了壓瘡的發生率,減少了護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壓瘡風險評估;計算機軟件;智能生成防護措施;管理監測
壓瘡是一種常見的護理并發癥,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由于未能進行定時翻身,導致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而出現血液循環障礙,皮下組織的完整性受到損傷[1]。壓瘡不僅會帶給患者身體上的痛苦,還會加重患者的代謝負擔,使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增加,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近年來,護理質量評價體系不斷被推廣,壓瘡已經成為醫院護理質量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2]。因此,如何對壓瘡進行有效預防和護理是臨床護理方面關注的重點,而壓瘡風險評估則是預防壓瘡的關鍵。本研究選取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使用計算機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并與進行手工評估的120例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1月~2015年8月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其使用計算機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另選取120例進行手工評估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67例,女53例,年齡31~79歲,平均年齡(56.36±22.52)歲;觀察組男66例,女54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55.94±21.37)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計算機壓瘡風險評估系統的構建和量表的選擇 在醫院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與信息科計算機高級工程師溝通協調制定軟件模板,運用數據庫技術、軟件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進行綜合研發。計算機壓瘡風險評估系統主要可分為5個版塊:(1)基本信息:患者的姓名、科室、床號、住院號以及病情等。(2)壓瘡風險評估量表:使用Braden量表進行風險評估,適用于各年齡段患者,在計算機壓瘡風險評估系統中設置等級分值。(3)評估等級:可分為4級,分別為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4)護理措施:有效的護理措施是預防和治療壓瘡的關鍵。(5)信息查詢:壓瘡風險評估時間、評估狀態、ID號等。
1.2.2 計算機壓瘡風險評估系統的臨床應用 護理人員通過輸入賬戶名和密碼進入計算機壓瘡風險評估系統,選擇需要進行評估的患者ID,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填寫相對應的分值,確認后進行簽名并保存。計算機壓瘡風險評估系統即可對患者的壓瘡風險分值統計;同時根據Braden量表對壓瘡風險分值進行評級,分值越低,壓瘡風險越高,低于9分為極高危,10~12分則為高危,13~14分為中危,15~18分為低危[3]。護理人員可以根據壓瘡風險的評級情況,選擇相對應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單整潔,保護創面皮膚,對瘡面進行清潔,清理瘡面的壞死組織,瘡面保持干燥,使用無菌敷料對瘡面進行覆蓋。如患者壓瘡風險等級為高危,在常規護理措施外,還應在交接班的時候對其風險等級進行確認并記錄?;颊呷朐汉?h內,對患者進行首次壓瘡風險評估;3d后,對患者進行復評。極高危患者3d評價1次;高位患者1周評價1次,中?;颊?0d評價1次,低危患者半個月評價1次。高危和極高?;颊呷绯霈F異常,應及時按響護理部報警,提示主治醫生對患者進行查看。如患者病情出現異常,可增加評估的頻率?;颊呤中g后應及時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壓瘡上報時間、壓瘡上報率以及壓瘡發生率并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壓瘡上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其壓瘡上報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壓瘡情況比較
壓瘡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并發癥,在住院患者中的發病率較高,國內住院患者的壓瘡發病率達到14%,而老年患者的壓瘡發病率又比其他人群要高,達到25%,同時,老年壓瘡患者的死亡率是未發生壓瘡的老年患者的6倍[4]。因此,如何對壓瘡進行有效預防和護理是臨床護理方面關注的重點,而壓瘡風險評估則是預防壓瘡的關鍵[5]。有關資料表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壓瘡風險評估能夠有效降低壓瘡的發生率,做到積極預防,同時能夠盡早發現壓瘡,并進行及時的處理,能夠減輕患者住院期間的痛苦,提高治療效果[6]。
計算機壓瘡風險評估系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7-8]:(1)壓瘡評估量表內容全面,評估較為客觀;能夠對壓瘡風險評估分值進行自動分級,對患者可能存在的高危壓瘡因素進行準確的篩選,并智能生成防護措施。(2)便于護理人員查詢,能夠最直觀地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護理措施,從而及時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減少并發癥的發生。(3)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復評時,系統能夠自動顯示患者的基本資料以及首次評估情況,節約了時間,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本研究中,120例患者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并智能生成防護措施,同時對患者進行管理監測,另120例患者進行手工評估。結果表明,進行計算機壓瘡風險評估的患者的壓瘡上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其壓瘡上報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計算機軟件應用于壓瘡風險評估、智能生成防護措施以及管理監測中,能夠使護理人員及時發現壓瘡的發生,有利于對壓瘡進行及時治療,有效降低了壓瘡的發生率,減少了護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具有重大的社會經濟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華芬,許彩云,孫紅玲,等.壓瘡防范管理程序的軟件開發與應用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4,13(4):307-309,313.
[2] 陳開珠,鄭素珠,謝麗琴,等.計算機設計的《壓瘡風險評估、治療監控表》在預防壓瘡環節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8(1):84-85.
[3] 歐陽江英,鐘慈芳,黃曉燕,等.Braden壓瘡風險護理記錄單在臥床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119-120.
[4] 薛水蘭,郭雅嬌,黃荔紅,等.預防壓瘡管理系統的研發與實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23):58-63.
[5] 姚美蓉,蘭曉娥,吳雪華,等.探討基于結構化電子病歷平臺的壓瘡數據采集設計[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8):22-23.
[6] 高遠,屈波,毛智,等.應用風險評估表篩選并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意義[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34):6768-6771.
[7] 郭雅嬌,薛水蘭,魏春英,等.電子壓瘡危險評估系統在臨床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3):10-11.
[8] 李松梅.Braden量表對ICU患者壓瘡預警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4):372-373.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072
江西 337000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 (羅小花 江莉萍 廖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