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云南省大理州中醫醫院針推三科 671000)
?
熱敏灸結合局部注射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療效觀察
王 靜
(云南省大理州中醫醫院針推三科 671000)
[摘 要]目的:觀察熱敏灸結合藥物局部注射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療效。方法: 66例隨機分成兩組各33例,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觀察組加用熱敏灸治療。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疼痛評分和關節壓痛情況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熱敏灸結合藥物局部注射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效果顯著。
[關鍵詞]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熱敏灸;藥物局部注射;對照治療觀察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syndrome (TMJDS) treated by thermal moxibus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local injection. Method: 6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random. Both groups were given the basic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rmal moxibustion therapy additionally.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pain scores and joint tenderness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hermal moxibustion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local injection is remarkable on TMJDS.
[Key Words] Thermal moxibustion;The treatment;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 syndrome;Effect;Contrast
筆者采用熱敏灸結合局部注射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臨床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共66例,均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3例。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20~56歲,平均(38.7±11.2)歲;病程8天~4年,平均(2.1±0.6)年。對照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21~57歲,平均(39.2±10.8)歲;病程12天~4年,平均(2.2±0.5)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下頜運動異常,包括開口異常﹑開口型異?;蜷_閉運動出現關節交鎖等;②頜面部疼痛,開口﹑咀嚼時關節周圍組織疼痛;③下頜關節有彈響或雜音。
納入標準:①年齡大于等于18歲;②符合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診斷;③知情同意參。
排除標準:①風濕或類風濕性顳下頜關節炎;②骨關節病﹑腫瘤﹑牙正畸等因素所致的關節疾病;③相關治療過敏。
兩組均給予鹽酸普魯卡因注射液(漢中健民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H61021496)進行翼外肌封閉,在相應的乙狀切跡中點部位,進行進針穿刺操作,進針深度約3cm,每日1次,每次4mL,連續治療20天。
觀察組加用熱敏灸治療。艾條點燃后置于聽宮﹑顴髎以及下關等穴位處,應用回旋灸法,明確熱敏點,將艾條置于熱敏點,應用不間斷的溫和灸治療方法,等熱敏癥狀消失之后確定為首次熱敏灸劑量,每次治療時間30min左右,確定熱敏灸劑量后保持該劑量進行治療,每日1次,連續治療20天。
疼痛程度采用數字疼痛強度量表(NRS)[1]進行評價,將疼痛程度分為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最痛,由患者根據自身疼痛程度進行評分。
療效判定參照文獻[2]。痊愈:張口及咀嚼痛消失,關節區肌群壓痛及關節彈響消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開口度正常。有效:張口及咀嚼痛消失,咀嚼功能恢復,開口度接近正?;蜉^治療前顯著改善。無效:未能達到“有效”標準。
用SPSS2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NRS疼痛評分(分)組別 n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3 5.21±0.90 1.31±0.36*△對照組 33 5.13±1.01 2.35±0.77*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TMD)指的是累及顳下頜關節﹑咀嚼肌系統的一組張口受限為主要癥狀的臨床綜合癥[1],屬于頜面部的常見疾病,發病率20%以上[2]。目前TMD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但多數學者認為發育異常﹑勞累﹑咬合錯亂以及情緒緊張等是引發此類疾病的重要因素[3]。
TMD屬中醫“痹證”﹑“頰痛”﹑“口噤不開”范疇,主要是由于機體正氣不足﹑邪氣入侵,或內傷情志﹑外傷寒濕等因素所致,其中寒濕之邪侵襲是常見致病因素。寒濕之邪入體,影響氣血循行,導致血氣不暢,經絡﹑關節受損而致發病,因此治療當以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為主?!夺t學入門》[4]云“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指明了如果服藥﹑針刺均無法達到良好療效,則必須以灸法治療。熱敏灸是中醫針灸治療方案中的一種,最早由康明非教授等人發現,是基于腧穴敏化原理的一種溫灸治療,處在敏化態的腧穴對外界的刺激更為敏感,能夠體現出小刺激﹑大反應的狀態,艾灸在燃燒的時候所產生的熱轄射能譜多為紅外線,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近紅外線,它的功能使人體穴位上下分子的氫鍵能夠產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的效應,其效應通過人體的神經體液系統來傳遞各細胞所需要的能量[5],同時也能夠給那些缺少能量的非正常細胞提供活化能。正是通過經絡腧穴這個特殊的傳輸途徑,能夠使能量達到病位以及全身,從而提高其療程,更快的起到效應。艾灸燃燒時所產生的能量可以使穴位產生對人體起作用的轄射共振吸收功能[6],主要選穴為聽宮﹑顴髎以及下關,聽宮穴是手少陽﹑足少陽﹑手太陽三陽交會之處,本穴中的氣血物質既有手少陽經耳門穴地部流來的經水,又有足少陽經瞳子髎穴流來的地部經水,將熱敏灸作用于此穴能夠活血行氣,溫經通絡,以除寒痹之邪;顴髎穴是手太陽小腸經常用腧穴之一,現代常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等疾病,熱敏灸刺激此處可有效減輕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所造成的咀嚼痛等癥狀;下關穴屬于足陽明胃經的面部經穴,該穴對胃經上輸頭部的氣血物質中陰濁部分有關卡作用,濕寒之邪多聚于此,熱敏灸作用于此處可起到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因此熱敏灸易激發穴位而發出感傳,既能達到溫經散寒之效,又能促進氣血循行。
綜上所述,藥物局部注射聯合熱敏灸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臨床療效較好。
[參考文獻]
[1] 殷霞,許云,徐翠蓉,等.針刺結合熱敏灸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4):290-291.
[2] 傅開元,張震康,谷志遠.顳下頜關節紊亂?。跰].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43-45.
[3] 武華清,譚春平,張永光,等.熱敏灸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35例[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10):1699.
[4] 鄒瑾.齊刺配合溫灸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癥41例[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3,34(6):43-44.
[5] 邱宏亮.脈沖Nd:YAG激光穴位照射聯合穴位針刺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4):249-250.
[6] 蘭怡,段煒,張煒,等.針刺聯合激光穴位照射對顳下頜關節紊亂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1,32(5):606-606.
[中圖分類號]R245.8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6)05-0474-02
[收稿日期]2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