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夢媛
在張穎看來,除了把戲演好,演員還肩負著強烈的社會責任,無論戲內戲外,都會對觀眾形成深刻的影響。
2012年,張穎接到《花非花霧非霧》劇組的試戲邀請,這部由作家瓊瑤創作,丁仰國、李平共同執導的電視劇讓她正式進入了觀眾的視野。
真善美的詮釋
作為一名演員,在剛入行就遇到一部優秀的作品的確讓人羨慕,但對一名演藝新人來說,這實際上是一次極大的考驗與磨煉。《花非花霧非霧》是張穎接觸的第一部作品,在剛進入劇組時,她甚至不知道電視劇真正的拍攝流程是怎樣的。對張穎來說,這部戲是個很好的學習機會:“這是個非常專業的劇組,無論導演還是和我搭戲的演員都帶給我很多幫助,對我的演藝事業形成了深刻的影響。”
在劇中,張穎飾演的杜秋水是個積極向上、思想獨立的女生,雖然每天都要為生計奔波,但她仍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勇敢地生活。張穎的清新演繹為角色注入了一份純真和自然,也正是這般柔軟的性格,才讓觀眾覺得杜秋水是劇中最讓人舒服的角色。“在親身經歷后我才明白,瓊瑤阿姨的作品能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在拍戲時,所有演員都很享受劇本中所描述的美好,這是一種對真善美的詮釋。”張穎說。
社會責任的體現
參演《花非花霧非霧》讓張穎的演藝事業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這之后,她出演了很多個性迥異的角色,如《少林寺傳奇藏經閣》中的格爾樂、《新漁島怒潮》中的遲海英等。在不斷積累和成長的過程中,張穎對表演的認識逐漸深入。“每個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無論面對怎樣的人物,演員需要做的就是在規定的情境下好好生活,每部作品都是我和人物共同成長的過程。”她說。
演員總要在各類角色間轉換,不斷體驗各種生活、從中尋找靈感是他們的必修課。張穎認為,雖然與自身性格相近的角色相對更容易把握,但演員不應該為自己設置任何框架。“演員就像水一樣,是很自由的。挑戰更多不同類型的角色可以拓寬自己的演藝道路,也能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張穎說。
在張穎看來,除了把戲演好,演員還肩負著強烈的社會責任。她說:“作為一名演員,無論戲內戲外,都會對觀眾形成深刻的影響。今后,我渴望嘗試一些社會底層的角色,希望通過我的真誠演繹,展現他們的真實狀態,從而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共鳴。”
理財讓生活變得更好
進入演藝圈之前,張穎是一名舞蹈演員。5歲時她被歌舞劇院選中,開始學習舞蹈。在她的記憶中,兒時的每個假期都是在排練和表演中度過的。然而,在接觸表演后,張穎發現自己更熱衷于成為一名演員。“雖然父母更支持我繼續跳舞,但我的性格比較獨立,我希望能從事自己喜歡和適合的工作。表演是一門心理學,在詮釋人物的過程中,我能更好地打開自己,也更加熱愛生活。”張穎說。
剛進入表演行業時,張穎對演員的生活并不習慣:“一開始,在作品殺青后我常常感到迷茫,不知該怎樣安排生活。但我很怕浪費時間,通過不斷地制訂計劃,逐漸適應了這樣的生活節奏。在休假期間,除了好好享受生活,我也會不斷給自己充電。”
除了在生活上井井有條,在日常的消費中,張穎也做到了有計劃、有節制。“在消費的過程中,我會保證讓自己有足夠的錢可用。但我不是月光族,能做到有節制,從不浪費。生活離不開物質消費,金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人獲得自由。目前我在財務上相對獨立,雖然沒有太多理財經驗,但我認為學會理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打理好財務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