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萬春
摘 要: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當課堂教學遇到紀律問題時,教與學都會受到干擾,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加強課堂紀律教育管理。
關鍵詞:學習動機;課堂紀律管理方法;有效的課堂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136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16
一、學習的理念
學習是個體在一定的情景下由于反復地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比較持久的變化;學習影響成熟,學習能激發人腦的智力潛能,從而助力個體的心理發展,人腦有許多智力潛在能量,這種潛能不受年齡大小的限制,一旦有條件學習,發揮這些潛能,它就表現為某種特殊的才能,因此,人的潛能是在一定的后天的學習條件下,才能得到表現和發展,人類學習是以語言為中介進行的,語言是各種事物及事物之間關系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信號,也是記載人類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工具,有了語言才擴大了個體掌握社會歷史經驗的可能,語言可以使人不僅掌握具體經驗,而且有可能掌握概括和抽象的經驗。人的學習是一個有目的、有計劃的過程,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探索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因,它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所必要的條件,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中有著特別重的要作用,教師應以自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事業的獻身精神,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另一方面,教師應根據社會和學校的要求以及學生動機形成的規律,巧妙地把各種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正確而穩定的學習動機。
二、創造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
學生在課堂上是遵守紀律或者是違反紀律,由誰來評定呢?主要是由教師評定。教師在決定什么是紀律問題、什么不是紀律問題上起著主要作用,教師可以解決已經產生的紀律問題,也可以引出本來不存在的紀律問題,如何有效地進行課堂紀律管理呢?首先不要過多監督學生,過多的監督,干涉學生反而會引出許多紀律問題,教師要給學生在允許的范圍內的自由,要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課堂允許的自由范圍;兒童需要管教和監督,但是如果處處都處在管教和監督下,便不可能學會自制;不要過分關注個別學生的違紀行為,有的教師常因個別學生調皮,就停下課來解決問題,“一人違紀,全班受罰”的做法是不恰當的,不能因個別學生而影響全班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可允許學生適當地表現其情緒,可減少紀律問題,對于學生的紀律問題,教師應用積極的語言。例如,一個學生沒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沒有專心學習;教師用積極的語言說:“我們看哪些同學坐得好,專心聽講。”這就可以積極提醒那個學生,比批評的消極性語言有效。教師在課堂管理中,不能把精力主要放在怎樣控制學生行為上,課堂教學應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管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課堂交往,這可促進學生的課堂遵紀行為。
三、課堂紀律的有效實施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非言語控制法,一個手勢或眼神就可以心照不宣地達到溝通,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可分為積極行為、中性行為、消極行為。教師應主要組織學生的積極行為,將某些中性行為轉化為積極行為,如果不可能,就只好允許那些不受歡迎的少數學生的中性行為,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要善于培養班集體的班風、輿論,利用“伙伴集體”對學生的心理壓力,去促進課堂合作與紀律,個別學生有時可以不聽教師的勸阻,但是他不得不重視集體,尤其是他所屬的“伙伴集體”對他的要求;如果學生“伙伴集體”的要求與教師的要求相沖突,必然會破壞課堂紀律。在明知故犯的搗亂行為出現時,應迅速及時地解決。在這種情況下,進行說理和解釋是多余的,也是無效的。其次,學習任務會吸引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他們一旦被任務所吸引,甚至連平常很感興趣的事也可以置之不理;為了完成學習任務,便會“自然地遵守紀律”;加強課堂紀律,從根本上需要教師用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來不斷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四、總結
課堂紀律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良好紀律習慣意味著無需外在監控而能自動遵守;在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以積極的指導為主,消極的強制管理為輔,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反對使用體罰與變相體罰,同時也反對使用苛刻的、侮辱性的和惡意的懲罰形式;實行民主管理,培養學生團結友愛的合作精神,以及建立良好的尊師愛生的師生關系。課堂上生動活潑,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反映出師生關系融洽友好,有利于進行知識信息的傳遞;師生心理相容,行動協調配合,良好的課堂紀律自然就容易形成了。即使是個別學生有違紀行為,教師用目光注視,表情示意,細聲提醒或走近學生身旁等方式,就可制止學生的違紀行為,由此,可見,建立好良好的師生關系,是班級課堂紀律管理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前程。
參考文獻:
[1] 徐輝,季誠鈞等.大學教學概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2] 馬會梅.課堂教學管理的心理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02).
[責任編輯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