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英
摘 要:養羊,分槽喂養得以啟示,教學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謂之因材施教。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角色,成為學生的領路人,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并達到由“學會—會學—樂學”轉化為“善學”的境界。
關鍵詞:分槽喂養;啟示;因人制宜;學會;會學;樂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14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54
近日我與一牧羊老者攀談中,他饒有興趣地給我講了養羊之道——二十多年前,農村受社會形勢的局限,養羊,只能少喂幾只,實行圈養,即喂它什么,它吃什么。盡管養羊人盡心盡意,可羊還是瘦骨嶙峋、毛色灰暗,不盡如人意。改革開放后,黨中央提出了農村要大搞經濟,拓寬致富路的政策,改革的吹風吹到農村后,老者心里樂開了花,他由原來的少數圈養擴展成大規模的牧羊。多年的經驗告訴他:羊,冬喜暖,夏喜涼,春喜水,秋喜干。為了滿足羊的生活習性,牧羊時就要恰當地調節牧源的陰陽定位和依季出牧的時節,另外還要根據羊的大小、體質強弱加以歸類:大的壯的歸一類——走遠路找好草;小的、弱的歸一類——走近路、少走路,能吃飽,讓它們各得其所,各有其成。
聽了牧羊人的一番話,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一個不好聽的比喻,我們的工作不也正是放羊嗎?牧羊人能因羊而異,把羊進行大小、強弱之分,進行分槽喂養,我們是否也像牧羊人一樣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學生的喜好,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使之健康成長呢?
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把學生當成裝知識的容器,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在教師的高壓下,勉強、被動地接受學習,其效果事倍功半,這種千人一面、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嚴重地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高,智力的發展,培養的人才也是高分低能的半成品。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角色,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應成為學生的領路人,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參與者。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要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提供自主學習和諧發展的空間。
這不也正像牧羊人在積極努力地為羊尋找水草豐美的牧場嗎?羊群得到好的牧場,會盡情地撒歡兒,貪婪地吞食青草,使自己長得膘肥體壯。教師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讓給學生,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學生就會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師一直被稱為手執“金鑰匙”的人,而實踐證明手執“金鑰匙”的人要幫助學生走向成功,并不是用手中的鑰匙直接去開學生的門,而是把手中的“金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智能,并鼓勵學生用足夠的信念去堅持不懈地發展自己的強項,從而指導學生打開自己成功的大門。
二、把自主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
教師的“教”就是為了讓學生“學”。當然,“學”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學會”是為了“會學”。所以我們就該把權利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宰自己。
例如,我在一次考核學生的“聽、說”能力時,就改變了過去的教師為主考官,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的模式。讓學生自己充當自己或別人的評委給予計分,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觀眾。學生在互評、自評的同時,教師隨意抽查,了解情況,教師的充分信任必然會得到學生的回報。如此,在增進學生的信任感的基礎上,又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充分展現自我,使水平得以應有發揮。
三、評價要多樣化、層次化
上述提到“分槽喂養”,這就意味著要體現多樣化、層次化。例如,在評價標準方面,常規的評價法是由教師自己制定,以教師的理解為主體,孰不知,多樣化的世界,學生的語言水平也各有所異,前者,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也違背了辯證法。在不同的層面應允許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和所學的知識來評價自己或同學的學習,盡情地體現出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層次化,這樣能較好地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教育、自我評價”。這種多樣化、多層次的評價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學生會在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中矯正自我行為,從而達到“會學”的目標。
四、為學生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
為了放好自己的“羊”,課堂上教師該就應設法創造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勇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合作、交流、展示、總結、反思、提升,使學生的身心和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每位教育者都應向這個發展方向去努力!
在“會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那就是 “樂學、善學”。在努力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活潑的學習氛圍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孩子們的智慧潛力、個性特長都能在寬松愉悅中得以發揮,讓學生樂學。在討論中爭議的問題解疑、釋惑使學生步入善學的境界。
五、因材施教
“瘦小的羊吃飽,肥大的羊吃好。”這是牧羊人的經營之道,是他們的成功經驗,對待學生就應如此。學生個性的差異,導致他們個方面的差異。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只是遲開的花,遲飛的雁。教師不能坐視旁觀,冷眼相待。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天生的學習者,他們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在他身上都隱藏著巨大的潛能,教師既要看到他們今天的不足,更要看到他們明天不可估量的前程。
六、對學困生多一點關愛
牧羊人的經驗告訴我們:對待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俯下身來,聆聽他們的心聲,幫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用愛鼓勵他們戰勝困難的勇氣,使他們能夠看到希望見到曙光,對待這些學困生要多一份愛,多一份關照。對待那些成績優異的學生要勉勵他們“學海無邊,學無止境”。要讓他們知道學習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戒驕戒躁,虛懷若谷,幫他們樹立更高更遠的目標。
在突飛猛進、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想民富國強,必須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基礎教育非常關鍵,作為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樹立新的教師觀、學生觀、課程觀,要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得到發展,都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
[責任編輯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