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志娟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福建廈門 361000
?
中醫治療肝膿腫療效探討
祁志娟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福建廈門361000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治療肝膿腫的臨床效果。方法整群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膿腫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給予單純中藥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治療,觀察患者肝膿腫治療情況。結果患者服藥治療3個月后,治愈率達到100%,6個月隨訪中未出現復發情況。結論中醫治療肝膿腫效果顯著,值得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中醫;肝膿腫;無味消毒飲
肝膿腫主要由膽囊、肝臟等受到阿米巴原蟲或細菌感染而引起急性或者慢性肝膿腫。其臨床表現多為寒顫、發熱、膽量出汗等[1]。中醫治療肝膿腫具有良好效果,通過中醫治療,可有效控制患者癥狀,緩解患者病情,經過治療后可有效防止肝膿腫復發,在臨床應用中得到了良好治療效果[2]。該研究整群選取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門診收治的62例肝膿腫患者為研究對象,用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治療肝膿腫,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該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門診、肝膽外科、普外科、急診科等住院會診的肝膿腫患者62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膿腫診斷標準,所選患者中已排除精神障礙患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以及惡性腫瘤患者。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8.6±5.3)歲?;颊卟〕? d~5個月,平均病程(2.3±0.4)個月。高中學歷以下患者38例,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者24例。左葉多發性肝膿腫21例,右側多發性肝膿腫23例,左右兩葉均有者18例。該研究患者均同意參與并簽署同意書,該研究已經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中停止服用一切抗生素類藥物?;颊呓o予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加減治療,方劑為:銀花30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30 g、連翹30 g、當歸10 g、赤芍10 g、乳香10 g、沒藥10 g、白芷10 g、浙貝母10 g、皂角刺10 g。1劑/d,水煎服。根據患者實際癥狀可加減藥物,便秘者,可加大黃;腹脹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烏藥;熱毒盛者,加黃芩、黃柏、知母、梔子;包塊消退緩慢者,加三棱、莪術;日久體虛者,加當歸、生黃芪、黨參等。患者用藥1個月為1個周期,最多治療3個月,治療后每月檢查1次肝臟彩超,觀察患者肝膿腫治療情況。彩超提示痊愈后,患者可停藥。
1.3療效評定
患者治療過程中均采用肝臟彩超檢查結果作為判斷病情的依據[3]。痊愈:肝臟彩超檢查提示病灶消失。好轉:肝臟彩超檢查提示病灶縮小。無效:肝臟彩超檢查提示病灶無變化。患者治療后進行為期6個月的隨訪,觀察肝膿腫復發情況。
2.1治療效果
為期6個月隨訪,未出現復發情況。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不同時間段治療情況
2.2典型病例
紀某,男,55歲,燒烤店老板,2013年5月10日因“高熱1天”就診該院,入院門診查血常規“白細胞17.8×109/L,N89%”,同時B超提示“肝膿腫(肝右葉8.3×7.3 cm)”。后住該院肝膽外科,五味消毒飲合仙方活命飲用藥2 d后體溫降至正常,后患者體溫未再升高,用藥7 d后復查B超提示“肝膿腫(肝右葉7.0×7.0 cm)”。5月18日肝膽外科請我科會診。會診時見:體溫正常,形體壯實,右側中上腹壓痛不明顯,腹肌無緊張,舌質紅,苔黃,津液尚可,脈弦有力。給予中藥: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連翹各30 g,赤芍、乳香、沒藥、白芷、浙貝母、皂角刺各20 g。1劑/d,水煎服。使用中藥后停用抗生素。監測體溫。用藥第10天復查B超提示“肝膿腫(肝右葉5.0×4.0 cm)”?;颊?月30日出院,出院后繼續服用中藥,未使用抗生素,患者體溫未升高。6月30日復查B超提示“肝膿腫(肝右葉2.0× 2.0 cm)。繼續服用中藥,7月30日復查B超提示“肝膿腫消失”。停止用藥。10月30日復查B超“未見肝臟異常”。
中醫認為肝膿腫屬中醫“肝癰、內癰”范疇,多為熱毒內壅,氣滯血瘀痰結而成[4]?!鹅`樞癰瘍篇》說“營衛稽留于經脈之中,則血泣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壅遏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盛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焦枯,五藏不為傷,故命曰癰”[5]。該病癥屬陽證癰瘡。
該病有內在蘊熱和外邪引起感染,有兩方面機制[6]。初期發生的時候,除了局部紅腫熱痛,也可以出現身熱畏寒,但主要還是熱邪搏結氣血[7]。所以需用發散藥物,這樣初期即能夠透邪外出,也能清熱解毒;而后期必以清熱解毒配合理氣活血,散結疏風為治療原則[8]。仙方活命飲出自《校注婦人良方》,該方前人稱之為“瘡瘍之圣藥,外科之首方”適用于陽證而體實的各類瘡瘍腫毒。五味消毒飲出自《醫宗金鑒》,重在清熱解毒,其清解之力較仙方活命飲更為優秀。國內醫家應用五味消毒飲或仙方活命飲加減治療肛周膿腫、慢性闌尾炎等報道均較多。該科以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大量清熱解毒藥作為君藥,臣藥如當歸、赤芍、乳香、沒藥等主要作用是消腫,針對氣血瘀滯。因為這種陽性腫毒,單用清熱解毒,則氣滯血瘀難消,腫結不易消散,而氣行則營衛通暢,營衛通暢者邪無滯留。佐藥白芷、浙貝母等能化痰邪,又可消腫散結;使藥皂刺片通行經絡,是中醫外科常用的潰堅排膿的藥物,在該病前期用量可較少,甚至可不用。
該研究中,經過治療,治愈率達到100%,為期6個月隨訪亦未見復發現象,充分說明中醫治療肝膿腫的有效性。常規西醫治療主要包括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失調、補液等方法,單純用西醫治療有效率較低,歐鈺萍報道中西醫結合治療肝膿腫有效率可以達到98%,單純西醫治療治療有效率僅有56%。
該研究所用方劑,治療過程中只要根據癥狀主次輕重調整相應藥物的劑量即可,且愈后不復發。另外該觀察還證實了中醫治療肝膿腫不行穿刺抽膿的可行性,避免了手術治療,有利于病人的康復。因此中醫治療肝膿腫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杜蘭芳,劉桂花.60例細菌性肝膿腫臨床診治過程分析[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5,27(11):930-931.
[2]畢保洪,李偉,李華.中西醫結合治療細菌性肝膿腫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1):157-159.
[3]俞澤元,李連順,武贊凱,等.膽源性肝膿腫“個體化”治療19例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5,23(8):631-633.
[4]曹景愷,任重,王曉輝,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細菌性肝膿腫的療效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8):2013-2015.
[5]陳廣平,陳亞軍.中西醫結合治療細菌性肝膿腫30例[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4,24(3):173-174.
[6]崔志岡,孔棣.中西醫結合治療膽源性肝膿腫74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4,20(2):167-168.
[7]楊小兵,周亞平,肖月琴.中醫護理干預對細菌性肝膿腫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407-408.
[8]田凌云,張萍,張承軍,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細菌性肝膿腫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32):3584-3595.
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epatapostema
QI Zhi-juan
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Fujian Province,36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epatapostema. Methods 6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patapostem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simple modified wuwei xiaodu decoction and xianfang huoming yin,and the hepatapostema treatment condition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3-month of administered treatment,the cure rate reached 100%,and the recrudescence did not occur during the 6-month of follow-up.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hepatapostema is obvious,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e;Hepatapostema;Wuwei xiaodu decoction
[中圖分類號]R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5(a)-0173-02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3.173
[作者簡介]祁志娟(1979-),女,吉林長春人,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內科,消化系統。
收稿日期:(2016-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