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剛 王菁 劉賽賽
摘 要:高等學校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高等學府,就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高等學校體育教師作為實施這一重要功能的載體,必須在學校體育實施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所以,加強創新型體育教師的培養,是新形勢下高校體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試圖通過對新時期學校體育的發展趨勢和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師角色變化及其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的分析,對高校創新型體育教師的培養提出建議。
關鍵詞:體育教師;創新型;新課程改革;培養
學校體育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我國學校素質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新的歷史時期,新課程改革對學校體育教育的主體之一,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具備創新型體育教師成為順利實施學校體育教學課程改革、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1 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的特征和發展趨勢
1.1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的特征
學校體育是我國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整個教育的不同階段。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的學校體育發展的整體水平還較低,管理水平不高、經費投入比例低、受傳統文化意思的影響,理論地位與實際地位差距較大;在學校體育實踐中,科學理論基礎逐步形成,但實踐中廣度不廣,深度不深,科學研究十分繁榮,但運用到實踐中的不多;在發展的區域上來看,學校體育發展不平衡,區域性特點明顯:沿海與內地之間,城鄉之間,校際間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在對體育思想的發展上呈現出多元化,如增強體質,運動技能,全面發展,社會適應,健康第一等思想。
1.2我國現階段學校體育的發展趨勢
在未來的學校教育發展中,學校體育的發展將與學校的素質教育趨于同步,學校教育在從“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的轉化過程中,學校體育的理念也將會隨之轉變。學校體育的指導思想將進一步超越“健身”的局限性,向“快樂體育”、“培養運動能力”和“建立終身體育”的方向發展;學校體育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將有明顯提高,相關學校體育政策法規逐步完善;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體育教學管理,課外體育等都已被列入學校教育計劃,學校體育將逐步趨向社會化、多樣化。隨著學校體育的發展,將對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2 新體育課改中體育教師角色的變化
2.1體育教師要決策體育課程的實施
新課改為了適應社會進步和教育的發展,課程本身及教材理念都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發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新課程的改革,對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學習方式轉變都做了新的規定。在這些規定的基礎上,新課程的改革對體育教師的教學內容提出了建議。體育教學活動受諸多方面的因素影響,不同的實踐條件決定了不能對具體的教學內容統一要求,這就要求學校的體育課教師自己決策體育課程的實施,能夠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比重、合理運用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2.2體育教師要積極承擔體育教育改革研究的任務
在新課程標準中,沒有統一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的規定,這就給體育教師留下了足夠大的自由空間。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將面臨著怎樣進行體育教育和課程內容開發的問題,也就要求體育教師不僅僅是一個知識技能的傳授者,更要成為一個體育教育的研究者和課程內容的開發者。體育教師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要積極開展體育教育的研究活動,進一步挖掘和開發出適合能夠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課程內容,探尋適合本校和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模式,使體育課程內容的走向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使教學活動進一步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服務。
2.3體育教師必須認真設計和組織體育教學活動,指導學生課程的學習
在體育課程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認真貫徹和落實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否則學生就無法從體育教學中受益。在新課程的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更新原有傳統教學理念,指導學生去主動掌握運動知識和技能,并使學生學會學習,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在教學活動前,體育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方式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身原有的基礎和新的體育技能的學習,進一步挖掘自身潛力,從而學習到更多的體育技能和運動知識。體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做引導者,幫助學生建構運動知識和技能,而不僅僅是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傳授。
3 新的體育課程改革中創新型體育教師應具有的素質
3.1體育教學中能夠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目前我們處在一個日新月異的發展時代,新的社會發展、人們的認知領域擴大以及社會對人才的多維需求,以教師為主體的舊的師生關系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新的以師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師生關系成為當前時期及未來較長時期的發展形式。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多維型人才的目標,促使人們期待著一種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促進的新型師生關系形成。
3.2體育教師要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素養
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健康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關心和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新的課程改革要求體育教師在職業道德和個人素養上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熱愛本職工作。在業務上要有廣而精的業務能力,并能積極進取,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應熱愛學生,以身作責,言傳身教,不斷完善和提高工作效益。
3.3創新型體育教師應具有的能力
由于體育課的特殊形式,其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不僅僅是體育技能知識和理論知識的傳授,更是要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和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體育教師要在課程教育的形式、內容和方法上進一步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體育教師要完成上述的目標,就必須要有以下能力:第一,一般技能和專業技能均具備相當高的水平。第二,具備強烈的求知探索能力。第三,具有創新思維能力。
4 阻礙體育教師創新積極性的因素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目前有較多的因素一直在阻礙體育教師的創新積極性,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因素:首先是高校的體育教師對于當前新課改沒有深入學習,對新教改的目標理解不深入,因此目標不明確,從而造成了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缺乏主動性,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其次是新的教學改革是在高校中實際的推行過程中沒有和體育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在一定的程度上不能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再次,高校中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形成了多年來的慣性思維和形式,進行深入改革需要消耗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沒有經費和時間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廣起來顯得動力不足,效果不明顯。
5 結束語
在高校進行新體育課程改革中,學校體育已經在逐步向國家、地方、高校課程三級管理體制方向發展,傳統的體育教育思想已經向“大眾體育”,健身、娛樂、休閑體育的方向發展。故此,新時期高校要充實和完善體育運行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努力孕育促進高校體育教師創新精神成長的土壤,使體育教師敢于創新,樂于創新;高校體育教師也要提高自身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人才觀,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根據學生的不同素質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確立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為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華榮,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角色定位的再審視[J].體育與科學,2013,(04)
[2]沈瑞杰.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改革體育教學評價[J].湖北三峽學院學報,2000,(05)
[3]任保國.我國高師體育教育中的素質教育[J].濱州師專學報,2001,01)
[4]賓金生,黃若澗.高等院校體育兩類課程教學可行性[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04)
[5]高校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策略的幾點思考,杜春華,張萍[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05)
[6]孫宏茹.素質教育理念下學校體育的使命[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