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
當前,農村中學語文教師的職業倦怠現狀是十分讓人擔心的。學校的生命在于教師和學生的努力進取,社會的教育事業在于教育者的發展和進步,而教師職業倦怠會導致師資流失現象日益嚴重,從而嚴重影響了基礎教育的質量,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對農村中學語文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中學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具體表現
農村中學語文教師因為壓力呈現出來自多方面的反應。具體表現為,生理方面:表現出一系列生理耗竭的狀態,如精力缺乏,容易疲勞,身體虛弱,對疾病抵抗力減弱。心理方面:①挫折感。教師對自身的職業能力產生懷疑等負面評價,對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也隨之降低;②憂慮感。教師由于職業倦怠對自己和工作感到不滿,感到無聊、空虛,甚至出現悲觀厭世的傾向。行為方面:①對待學生冷漠,教師對于教學及學生采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對學生缺乏愛心、信心和耐心,把學生視同為僵硬的“物”,漠視其“人”的生動鮮活的特征,采取退縮甚至敵視的態度,甚至出現體罰學生現象。②人際關系緊張。教師因小事而情緒波動,表現失常,影響到師生之間、同事之間甚至家人之間的關系。③攻擊行為。一個方面就是對別人的攻擊行為會增多;另一個方面是指向于自身的,這種攻擊行為表現為自殘,甚至在極端的情況下會出現自殺。
二、農村中學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探析
(一)教師自身因素
1.語文教師文化素質低,教態不端正
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存在一種誤區,認為語文沒什么可學的,更沒什么可教的,所以教師的文化則被放在了一個很次要的位置。部分語文教師別說將課文知識拓展開,就連教材本身的知識也不能給學生講清楚。不僅如此,在工作中,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能端正對語文的態度。不僅備課馬馬虎虎,而且授課也草草了事。
2.語文教師觀念陳舊,知識老化
農村中學不如城區處處可見圖書館、閱覽室,自費訂閱能力差,公用書報少,教師的知識面相對狹窄,導致教學觀念的陳舊,知識的老化。
(二)學生因素
1.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低
農村學生由于基礎差,考試成績不理想,又沒有得到及時而充分的思想疏導,從而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如此一來,猶如一幢大樓,基石不穩甚或是基石全無,只能在上面制造空中樓閣,教師盡心盡力也無濟于事,只能眼看著心著急卻無可奈何。對于這種學生,老師顯得有些無奈、麻木,上課的熱情就一點點消退了。
2.學生知識視野窄
農村知識面窄,這是農村中學生普遍存在的現象。對于他們來說,他們的生活基本與社會脫節,每周五天時間全部住校,在學校很少看電視,看報紙,圖書室不向學生開放,由于每班學生數都在六七十名以上,所以大部分學生幾乎不與老師接觸,每天早晨六點半起床到晚上十點睡覺,這么長的時間除了學習課本知識還是學習課本知識,對于社會生活上的一切知識學生一無所知,教師教學難度大。
三、緩解農村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1.要做到觀念與知識的更新,練好基本功
農村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還得從基礎入手,第一,更新觀念。語文教師要打破“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打破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宰,要懂得如何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如何處理課堂中及課堂外與學生的關系。第二,端正教學態度。要做到對工作認真負責、務實,要有“干一行愛一行”“活帶老,學到老”的精神。第三,更新知識。農村中學條件固然有限,但語文教師應從不同渠道多種途徑來獲得掌握新的更為廣泛的知識。除了更新觀念與知識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多寫教學筆記,教學反思。
2.充分利用現有課程資源
現行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1)正確利用范文。①“提示框”要很好利用,各單元以及課、篇均安排了提示框,提示語引人入勝,著眼于引導師生對新單元主題、教學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引發學生對新課文的學習興趣。②朗讀要落實到位。讀的方法有許多種,這里說的朗讀,主要是指在課堂(早讀)里學生聲情并茂,入情入神的朗讀。③背誦、默寫不可忽視。新教材除了有限的幾十(首)篇古詩文背誦外,每一冊的課文,對于現代美文的背誦要求甚少。因此,教師可適當加強學生的背誦、默寫。
(2)作文、口語交際要靈活多樣。農村中學語文尤其要注重這方面教學。要抓住作文、口語的特點,將課堂延伸至課外,開展“興趣作文”系列寫作活動等,可收到良好效果。
(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廣泛地閱讀,培養良好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第三條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農村中學生知識有限,視野有限,這是制約學生學習的一個客觀因素。但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個不利因素。比如學生可以采取自發捐贈圖書的形式,在班上設置一個圖書角供所有同學閱讀,爭取最大限度的閱讀量。同時養成讀思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堅持做好讀書筆記。讀書時看到好的材料或者有啟發的問題,立刻抄錄下來,并且記下心得體會,形式內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語,也可以是精彩文段,還可以是漫畫創作,學生自行設計,自得其樂。在豐富學生詞匯、語感的同時,也逐漸培養了孩子的思維力和鑒賞能力。
2.掌握語文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習方法,是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實證明,學習能力低下、學習方法不當是導致終身學習失敗或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為此,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及掌握合理的學習策略。怎樣學好語文,這是中學生普遍較為頭疼的問題,農村學生更是如此。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學習語文,首先要遵循語文規律,注重聽、說、讀、寫想結合訓練。第二,把握語文學習的特點,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溝通與交流的過程,所以學生在學習中,同學之間應互相交流讀書心得,多角度閱讀并在讀中不斷思考,多問為什么。
(三)教師心理調適建議
一是善于獎勵自己。保持樂觀的工作態度,就是要學會稱贊自己、獎勵自己,要多關注自己成功的點點滴滴,哪怕是一丁點的成績,也要積極地進行自我肯定。為自己喝彩,你就會發現每天的你都是全新的,這樣你就會增強工作的效能感。
二是努力創造自我。我們在創造學生的時候,也應該注意創造自我,比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探索歸納出獨到的教育模式、研究創造出獨具個性的理論成果等,努力成為教育家。當職業成為一個人研究的對象時,那就會產生無窮的樂趣,其自我人生價值會大大提高。
三是豐富文化生活。豐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極大地改善一個人的心態、調節一個人的情緒。無論工作多么忙,都應該善于忙里偷閑,參與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在多彩的生活中培養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強自己的生活樂趣。生活的情趣可以對職業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當然,農村語文教師職業倦怠現象,也應該引起有關部門、人士的高度重視。因為,只有重視了,才會去研究,才能得到解決。我相信,這個問題的解決將會使農村中學的發展更健康,使農村中學的明天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