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麗 方艷霞
臨床護理路徑改善青光眼患者術后健康行為及并發癥的研究
李華麗 方艷霞
目的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改善青光眼患者術后健康行為及并發癥的效果。方法 選取8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青光眼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接受臨床路徑護理。對比2組患者術后健康行為和并發癥的差異。結果 實驗組患者術后健康行為顯著優于對照組,其中,實驗組遵醫囑用藥、保護術眼、飲食禁忌、充分休息分別為100.00%、95.00%、97.50%、95.00%,對照組分別為90.00%、80.00%、85.00%、77.50%,并發癥發生率7.50%低于對照組27.50%,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術后健康行為,降低并發癥風險,值得推廣應用。
臨床護理路徑;青光眼;健康行為;并發癥
手術是臨床治療青光眼的主要方法,可迅速降低眼壓,有利于保護視功能。由于手術治療存在一定的風險,術后健康行為對手術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如術后未遵醫囑進行合理用藥、飲食和休息,可引發感染、術眼疼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異常現象,對患者視力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圍術期護理工作的質量至關重要[1]。本研究分析臨床護理路徑改善青光眼患者術后健康行為及并發癥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選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80例接受手術治療的青光眼患者,臨床表現為劇烈眼痛、頭痛、視物模糊、虹視等,并伴有惡心、嘔吐癥狀,在確診后均自愿接受手術治療。研究對象剔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糖尿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疾病、智力低下、交流障礙者。
將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原則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38~65歲,平均年齡(52.65±11.43)歲;文化程度包括大專6例、高中15例、初中
12例、小學7例。實驗組患者40例,包括男24例,女16例;年齡
40~64歲,平均年齡(53.12±11.52)歲;文化程度包括大專5例、高中17例、初中10例、小學8例。2組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術前指導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檢查,并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后遵醫囑實施各項后續治療和護理操作[2]。
實驗組患者接受臨床路徑護理。入院第1天進行護理評估,測量體溫、血壓、脈搏、心肺功能、視力等內容。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醫院環境、規章制度、手術醫生、責任護士[3]。
入院第2天執行術前醫囑,為患者滴眼、沖洗淚道,講解手術流程、配合要點、術后用藥護理等。做好術前心理護理,盡量緩解不良情緒,消除患者顧慮,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手術。術畢將患者送返病房,幫助其取平臥位休息[4]。
術后第1天執行術后醫囑,觀察病情動態變化。絕對臥床休息,避免較大震動。指導患者取平臥位以免壓迫眼球,注意保護眼部,限制患者活動。遵醫囑進行滴眼,發放口服藥,告知用藥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5]。
術后第2~5天繼續執行術后醫囑,監測生命體征和術眼情況變化,遵醫囑進行滴眼。囑患者避免揉眼睛、過度低頭等動作。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為主,保持大便通暢。忌辛辣、忌煙、酒、濃茶、咖啡等,避免暴飲暴食,大量飲水。如無異常情況告知患者可以出院[6]。
出院當天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指導家屬辦理出院流程,與患者約定復查時間。指導患者出院后注意保護術眼,堅持遵醫囑用藥,2周內避免眼睛進水,術后4周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如出現術眼疼痛、視力急劇下降等異常情況隨時來院就診[7]。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分析,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健康行為比較 實驗組患者術后健康行為顯著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術后健康行為比較[n(%)]
2.2 術后并發癥比較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青光眼可導致進行性、不可逆性視功能喪失,其預防的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及時治療。在保守治療無效的情況下,應盡早采取手術治療以降低眼壓,將其控制在正常水平。術后多種因素均可導致眼壓的波動,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甚至可能造成神經損傷、視野缺損等嚴重不良后果。因此,圍手術期護理工作的質量對手術治療效果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科學的護理工作模式,根據疾病和治療的特點,由每1項常規護理計劃綜合而成,指導護理人員實施有計劃的護理工作,不僅可對患者實施高效、優質的護理服務,還可科學地整合醫療護理資源,縮短康復時間,進而降低醫療費用。臨床護理路徑可使患者明確治療和護理過程,自覺參與到對自身的護理過程中來,也有利于增進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好地提升護理工作質量[8]。
本研究中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者術后遵醫囑用藥、保護術眼、飲食禁忌、充分休息等健康行為明顯優于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者(P<0.05),這一結果提示,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術后健康行為,使患者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自我護理工作中來。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者術后術眼感染、前房出血、角膜水腫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者(P<0.05),這一結果提示,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有利于術后康復進程。
本研究結果表明,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青光眼患者術后健康行為,降低并發癥風險,值得推廣應用。
[1] 周志華,趙雪顏,魏小娟,等.臨床護理路徑對青光眼手術患者健康知曉率及療效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12):2202-2204.
[2] 黃娟,蔡媛媛.臨床護理路徑在青光眼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3):47-48.
[3] 曾俊輝.臨床路徑在青光眼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0,9(2):84-86.
[4] 陳贊香.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圍手術期護理措施研究[J].當代醫學,2014,20(34):112-113.
[5] 李建全,曾健,余敏,等.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路徑實踐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2,12(7):1323-1324.
[6] 黃曉薇,吳欣期,蔡惠霞,等.責任制護理模式對青光眼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5,21(4):101-102.
[7] 盧娟,陳靜.護理干預對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青光眼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3(21):339-341.
[8] 崔從先,王磊,王衛紅,等.對青光眼病人圍術期的綜合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12,26(36):3390-339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63
江西 332000 九江學院附屬醫院 (李華麗 方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