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琴
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分析
李曉琴
目的 探討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124例骨科大手術后患者的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12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62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對比分析2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干預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為1.6%(1/6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1%(10/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4%(61/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2%(46/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預防性護理在骨科大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能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能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性護理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主要是因患者深靜脈腔內血液不能進行正常凝結,導致靜脈管腔阻塞,從而引發的靜脈回流障礙[1]。下肢是深靜脈血栓多發部位,且以左下肢最為常見[2]。一旦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只有少數人因癥狀較輕可自行消除,而多數患者血栓會進一步擴散,并延伸到整個肢體的深靜脈主干中,導致患者出現血栓形成后遺癥,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3]。本研究以124例骨科大手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預防性護理在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魯中礦業有限公司醫院收治的124例骨科大手術后患者的一般資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12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62例。干預組男34例,女28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56.3±10.2)歲;手術類型:23例為全髖關節置換術,16例為髖臼骨折切開復位術,13例為全膝關節置換術,10例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對照組男35例,女27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56.5±10.3)歲;手術類型:24例為全髖關節置換術,15例為髖臼骨折切開復位術,14例為全膝關節置換術,9例為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干預組與對照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對比。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包括健康知識宣教、心理指導、基礎護理等。干預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預防性護理。
1.2.1 健康知識宣教 術前全面評估患者心理狀態變化情況,對其實施針對性健康教育,向其介紹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相關注意事項。尤其重視介紹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會給病情康復帶來的影響,提升患者及家屬的認識,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此外,叮囑患者戒煙酒,多食用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
1.2.2 基本預防 術前對患者合并癥進行積極治療;術中盡量將手術時間、止血帶使用時間縮短,確保患者體位擺放合理;術后將患者患肢抬高,確保高度在心臟20~30cm以上,指導患肢稍微屈膝,多穿寬松舒適的衣服,避免穿緊身衣或使用過緊的腰帶,以免給深靜脈回流造成影響;指導患者術后進行適量的足踝關節主動規律運動或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以改善血液循環,促使靜脈回流;術后指導患者盡早離床活動。
1.2.3 機械護理 術后指導患者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繃帶,便于小腿肌肉在彈力作用影響下加速靜脈回流。穿彈力襪前,指導患者仰臥,將患肢抬高。針對髖臼骨折患者,采用足底泵對足底靜脈叢進行壓縮,促使形成較高的靜脈血流速率,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
1.2.4 有癥狀的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 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將患肢抬高,充分保暖,避免按摩、用力排便等,以免血栓脫落,形成肺栓塞;指導患者多飲水,必要時提升靜脈輸血量,以促使血液粘稠度降低;遵醫囑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對有無出血傾向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1)觀察2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情況。(2)以自制問卷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百分制,評分包括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情況對比 干預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為1.6%(1/62),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1%(10/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80,P<0.05)。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干預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4%(61/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2%(46/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n(%)]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臨床上常見的并發癥,有著較高的發病率。該病多是因患者靜脈血流過于緩慢,導致血液處于高凝狀態,損傷靜脈壁,從而引發的[4]。一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癥狀。而血栓脫落隨血流動力學流動造成栓塞,會給患者重要臟器造成不利影響,導致其出現肺栓塞或腦栓塞,增加臨床治療難度,提升患者死亡率[5]。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國內骨科大手術術后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概率為10%~63%,會給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6]。因此,臨床上采取積極措施,做好骨科大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預防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
預防性護理是臨床上普遍探索的護理模式,強調在對患者具體病情進行全面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評估其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并按照評估結果制定一系列預防性措施,以減少危險因素的發生,提升護理安全性。
本研究對干預組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所采用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包括健康知識宣教、基本預防、機械護理、有癥狀的下肢深靜脈血栓護理等。結果顯示,干預組、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分別為1.6%(1/62)、16.1%(10/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凸顯出預防性護理在減少骨科大手術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優越性。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干預組、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8.4%(61/62)、74.2%(46/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預防性護理在預防骨科大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
綜上所述,預防性護理在骨科大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能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且能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
[1] 陳嫣紅,陳偉蓮,劉偉瓊.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1,17(27):4-6.
[2] 王彩莉.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2,33(27):5975-5976.
[3] 蘆海英,肖靜,于彩鈺.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41例護理措施探討[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1(1):553-554.
[4] 袁旭,何明菊.骨科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9):277-278.
[5] 薛烈萍.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13(1):66-68.
[6] 紀雙寶,陳紅,王亞真.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循證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36):93-9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69
山東 271113 魯中礦業有限公司醫院 (李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