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波
護理干預對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效果分析
石波
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在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中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取婦產科手術患者1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84例,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護理,干預組患者予以術后疼痛相關護理干預,對比2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及疼痛護理有效率。結果 常規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為(5.12±1.46)分;干預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為(2.31±1.08)分,干預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常規組患者(P<0.05);且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總有效率(91.7%)明顯高于常規組總有效率(77.4%),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進行針對性疼痛護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婦產科;術后疼痛;護理;效果
當前,婦科疾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威脅廣大女性的身心健康[1]。很多婦科疾病僅僅只靠藥物治療是難以根治的,大都需要通過手術徹底治療,而術后最普遍的并發癥便是疼痛[2]。研究表明,針對手術患者進行疼痛針對性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發生率和疼痛程度。本文主要分析疼痛護理干預在患者術后疼痛中的影響,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間青島市黃島區人民醫院婦產科收治的手術患者168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和干預組,各84例。常規組年齡21~69歲,平均年齡(30.4±12.5)歲,其中全子宮切除術21例,子宮次全切術19例,剖宮產術35例,其它類型手術9例;干預組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32.5±10.8)歲,其中全子宮切除術27例,子宮次全切術21例,剖宮產術29例,其它類型手術7例。所有患者均已經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且2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常規組護理方法 常規組患者予以常規住院手術患者護理,包括住院環境護理、術前宣教、術前準備、術后對癥護理等措施,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圍手術期生命體征變化。
1.2.2 干預組護理方法 予以圍手術期全程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術前宣教:很多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的了解不全面,他們在手術中或術后更容易產生不安心理或恐懼情緒,加重手術時或手術后疼痛程度。對此,護理人員可在患者術前向其詳細講解術后前準備、術中配合、手術時間、術后治療等等,并告知患者術中和術后疼痛程度,讓患者在心理上有一定準備,降低患者未知心理對手術情況的影響,同時還能夠加強患者術中、術后治療配合情況,進而提升手術治療效果[3]。
(2)術后心理護理:一是在患者轉入病房后,及時告知其手術成功性,消除患者緊張、不安等消極情緒。二是營造良好病房環境,確保病房中溫度、濕度、光線等適宜性,讓患者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三是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中應保持態度溫和,并及時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用對待親人的態度對待患者,讓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狀態。
(3)術后疼痛護理:若患者術后體位不當可能造成手術切口裂開,從而產生疼痛感[4]。因此,為了防止患者出現手術切口裂開,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采取科學、正確、舒適的體位,降低因體位不當引起的切口張力造成患者產生疼痛感。另外,護理人員還可以教患者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訓練,幫助其四肢部、胸腹部等全身部位肌肉加強血液循環,有助于切口恢復[5]。
(4)防感染護理:通常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除了疼痛外,便是術后感染,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后護理中還應注意防止患者出現各種感染。在患者術后臥床期間,護理人員協助患者或指導家屬協助患者進行簡單的翻身動作,若病情允許可適當下床運動,避免褥瘡發生。另外,為了防治患者切口出現感染,護理人員還應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情況,定期更換敷料,一旦出現感染立即告知醫生進行相關治療或對癥處理。
(5)飲食護理:很多患者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進行手術后必須要忌口,在飲食上不吃這樣不吃那樣,從而影響自身營養吸收,不利于切口快速恢復,切口長期不愈合,造成患者產生疼痛感。對此,護理人員應進行正確引導,針對患者情況制定科學飲食方案,確保患者術后恢復期的膳食營養平衡。另外還應囑咐患者必須戒煙戒酒,避免暴飲暴食。
1.3 觀察指標 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分為0~10,10個分數等級[6]。數值越大疼痛越劇烈,0分表示患者無疼痛感覺,10分表示重度劇烈疼痛,患者術后依據自身疼痛感覺選擇疼痛分值。另外,根據患者疼痛護理臨床療效標準評價患者疼痛護理有效率,(1)顯著:疼痛護理后患者無疼痛感覺,或微感疼痛,對日常生活和正常睡眠無影響;(2)有效:護理后患者仍有明顯疼痛感覺,但疼痛程度可忍受,對患者睡眠產生一定影響;(3)無效:護理后疼痛未減輕,甚至有加重情況,且疼痛難忍受,影響正常生活和睡眠,需靠藥物鎮痛。患者護理有效率=(顯著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運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而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分析
當前,越來越多婦科疾病威脅著婦女生命健康,婦產科手術在臨床應用上有很大進步[7]。婦科手術中最常見的手術方式便是腹部切口,但術后往往由于各種主觀或客觀因素而發生疼痛癥狀,這一并發癥幾乎已經成了婦產科手術患者術后最常出現的現象。術后疼痛不僅會導致患者產生心理壓力,還會影響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睡眠質量,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尤其是剖宮手術后疼痛,除了對產婦自身造成一定影響外,還會影響其乳汁分泌,進而影響新生兒的正常生長。因此,怎樣才能降低婦產科手術后給患者帶來的疼痛影響,這已經成了眾多醫學研究者的重要研究方向。
大量臨床資料顯示,通過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進行疼痛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并有助于患者術后的預后情況,相對于常規住院護理來說,其取得的護理效果更佳[8]。針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首先進行術前健康宣教,能夠提高患者對自身病情和手術相關事項的理解和認識,減輕患者因認知缺乏導致的恐懼、不安等消極情緒對術后疼痛和預后產生的影響。同時,針對患者術后進行心理護理干預也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因消極情緒造成的術后疼痛加重。另外,護理人員還可以對術后患者采取針對性術后疼痛護理和傷口防感染護理,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環節患者術后疼痛情況。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干預組術后疼痛程度評分明顯低于常規組,且干預組患者護理后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2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針對婦產科手術患者進行針對性疼痛護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有助于患者術后盡快恢復,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李曉慶.婦產科患者手術后疼痛的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23):148-150.
[2] 康艷紅.術后疼痛患者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實用醫技雜志,2012,19(2):217-218.
[3] 吳彩虹.婦產科患者手術后疼痛的護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4):252-253.
[4] 劉艷青.婦產科患者術后疼痛綜合護理方法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25):115-116.
[5] 陳火明.婦產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相關原因分析及優質護理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3):440-442.
[6] 陳鏡梅.同期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及家屬生活質量的影響[J].右江醫學,2012,40(2):209-210.
[7] 張偉霞,郝向東.優質護理用于婦科術后患者的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3,34(17):3476.
[8] 錢小亞.對婦產科患者術后疼痛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7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1.070
山東 266400 青島市黃島區人民醫院 (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