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待軍
【摘要】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審美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綜合素質,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情感教育,我們要轉變教育觀念,認知審美情感教育的價值,提高溝通技巧,營造融合的課堂學習氛圍,探尋學習情感,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
【關鍵詞】 中學 語文教學 審美情感教育
中學語文閱讀承載著傳授中國五千年優秀文化和引導學生感受燦爛歷史文明的重任,它注定了我們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知識的教學工作,它還應該注重中學生的各種情感體驗和審美培養。我們的中學語文老師應該立足于中學生全面發展的認識高度,將課堂審美情感教育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通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這一實踐活動尋求情感教育的培養和發展。
一、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審美情感教育的價值
在中學語文閱讀課堂開展審美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和寫的能力,加強學生對于語文教材知識的認知水平,進而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空間,整體來說,審美情感教育對中學閱讀教學的意義在于:
1.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閱讀是人類搜集信息、認識世界、引發聯想、獲取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在中學語文閱讀課程中開展有效的審美情感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持續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學語文課本的每篇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它凝結了中國優秀文化中的情感、節操、愛國、審美等諸多元素,需要教師借助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高尚節操和健全人格。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受情感的原動力,體會良好的道德行為所產生的愉悅體驗,提高審美情趣、道德品質和文化品位,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1.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在中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過程成為了基于審美情趣的實踐認知過程,它可以提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因素,從而構建了一種學生親身體驗與知識交流的互動平臺。教師通過閱讀課堂的教學引導,積極構建情感交流這種學習動機,促使學生提高自我認知和外界認知,提高學生主動追求情感交流的原始動力,加大對于語文教材的情感紐帶,提高中學生主動學習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從而能夠啟動中學生對于文化知識的認識活動。
1.3 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中學生的個體特征,采用生理激活行動來激發中學生的生理機能。根據中學生的情感狀況,選用合適的認知策略,喚醒中學生的認知操作,而審美情感教育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的最有效手段。教師通過審美情感教育活動,可以大大縮短課堂教學中的知識提煉過程,學生通過情感符號的提取,能夠激發想象空間,拓展對于語文閱讀知識的了解和聯想,從而能夠觸發學生通過類比聯想、對比聯想引發對于知識的正確了解和消化。
二、審美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分析
在推行素質教育時,中學語文審美教育是一個應當注意的問題,美育也是全面發展教育活動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美育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素養,對于學生全面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美育能夠利用感性直觀認識來啟迪學生的創造能力,是以直觀、形象的教育模式來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的新型教育形式。美育能夠有效實現出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溝通,對于引導學生的情趣、升華學生的情感、完善學生的人格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就現階段來看,中學語文教學活動大多是從邏輯和層次性角度來進行教育,原本系統的語文知識被機械的割裂開來,語文課在激勵創造性思維以及生化學生情感上,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學生大多只會死記硬背,不知道如何變通,美育教育也更是無從談起,嚴重影響著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
三、在閱讀教學中實施審美情感教育的策略
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審美情感教育,離不開教學理念、溝通技巧和學習情感的積極轉變,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氛圍,才能將閱讀教學中審美情感教育做到最好,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3.1轉變教育觀念,認知審美情感教育的價值
教師是中學閱讀課堂教學的倡導者和實施者,在傳統的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交流和互動體驗被無限放大,造成審美情感交流更多成為了教師的“一言堂”。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需要轉變教育觀念,認真研究中學生的情感變化、思想活動和閱讀能力,有針對性地開展情感教育和審美培養,將閱讀內容做到精準設定、完整表達和積極引導,充分體現審美情感教育的價值。
3.2提高溝通技巧,營造融合的課堂學習氛圍
審美情感的交流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課本的溝通交流過程,需要語文老師掌握足夠的溝通技巧,打消學生的閱讀畏懼心理,引導學生敞開心扉投入到情感交流和知識傳授過程中。在此過程中,教與學的過程是理解和溝通的過程,學生之間是真誠交流的過程,學生與課本之間是心理溝通的過程。只有引導學生的情感投入到輕松愉悅地溝通環境中,審美情感教育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3.3探尋學習情感,打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
我們的中學語文課本擁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其對學生的情感影響是毋容置疑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情感的引導,可以構建有效的審美情感平臺。中學生的個體特征擁有鮮明的獨立性和個性化,需要教師根據閱讀作品的選擇,搜集合適的教學素材,開展有針對性的審美情感教育,既照顧到整體的接受能力,又能滿足個體審美情感交流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打造精品的教學內容,迎合學生多重審美情感發展的需要。
3.4注重全面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審美想象能力指的就是學生將作品中隱晦的含義具體化的一種能力,在大多數文學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虛像、虛景,作者利用這種氛圍的營造來直擊學生的內容,讓學生可以形成一種審美體驗??梢姡瑹o論是多好的文本,如果失去了想象能力,那么就無法理解文本中蘊含的美感的,學生只有會想象,才能夠主動挖掘出文本中蘊含的美學知識,讓自己的語言活躍起來,補充文章的空白,延伸文章的內涵和外延。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時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審美活動中深化學生的審美體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3.5合理進行評價,提升學生欣賞和評價美的能力
審美欣賞是在理解基礎上的深層次體驗,審美欣賞強調學生要在審美理解和審美感知的基礎上獲取到積極的情感體驗,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主動來培養學生欣賞美和評價美的能力。作為語文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構建出全面的審美心理結構,幫助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念,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挖掘文本中的審美結構。例如,在《黃河頌》中,作者用豪邁的氣概贊美了黃河,讓讀者充分體會到中華民族不屈不饒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品格,這種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播放關于黃河奔流而下和中華民族奮斗不息的畫面,利用這樣的模式激發出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后,在審美教育完成后,要進行合理的評價和總結,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和日后努力的方向,這樣,即可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中學生屬于青少年期,他們的思想行為很不成熟,需要教師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和影響。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非常明顯的學科優勢,開展審美情感教育非常有效,我們的中學語文老師需要認真理解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情感訴求,將審美情感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參 考 文 獻
[1]沈舜蘭.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感知的培養[J].課外語文.2014(12)
[2]奚谷穎.淺析審美教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讀書文摘.2014(24)
[3]陳麗麗.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滲透初探[J].中學時代.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