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晉 (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工業與藝術學院 198216)
?
從“鐵皮人”電子書看未來中國原創兒童電子繪本的發展特點
呂晉(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工業與藝術學院198216)
摘要:隨著網絡與數字媒體的高速發展,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步伐日漸加快。兒童紙質書的產業鏈已經開始像數字化轉變,數字技術改變著兒童的閱讀習慣,電子書作為一個熱門圖書形式占據了童書市場不可輕估的一部分。自2006年以來近10年的時間快速在國內得到普及。由最初的猛烈增長速度轉變為平穩發展趨勢,雖然經歷過微小的起伏波動,仍然保持著充足的可持續發展力。其中交互式兒童電子繪本更是獨領風騷,受到廣大少年兒童的歡迎和喜愛。當下原創兒童電子繪本在激烈的競爭中探路前行。本文通過分析探討“鐵皮人”科技的學齡前兒童電子繪本的設計特點,總結了其基本設計風格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兒童;電子書;版面設計;交互;動態繪本
根據2015年《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據顯示,2014 年0-17周歲未成年人的圖書閱讀率比2013年略有增加,但0-8周歲兒童圖書閱讀率為59.2%,低于2013年66.0%。0-8周歲中有平時陪孩子讀書習慣的家庭占到88.8%,家長平均每天花費23.64分鐘陪孩子讀書。兒童人均圖書閱讀量為5.56本1。
《2014-2015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數字出版產業整體收入規模增長速度為30%左右,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首次超過了紙質圖書的閱讀率,數字出版業進入轉型升級期,已經向更為成熟的階段邁進2。
20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應用與發展,傳統繪本開始可以通過機器掃描制作成電子版的繪本,內容上沒有任何變化。從這時起已經有了繪本電子化的發展意識。繪本已成為一種多媒體數字讀物,開始出現音樂與簡單動畫結合的效果。就如今天說的電子繪本也叫“有聲讀物”“有聲故事”“互動繪本”“故事游戲書”等名稱。書籍功能主要以教育為主。直到21世紀初網絡技術的普及加快了繪本數字化的需求和發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電腦版的Flash動畫繪本的形式,動畫加朗讀成為主要構成模式。2010年隨著iPad平板電腦上市并得到很快普及,以多點觸控技術和高清色彩顯示的優勢很快發展成為承載兒童電子繪本的最佳平臺。這偉大的發現和試驗無疑肯定了讓繪本跨媒介成為現實。一時間掀起了國內電子繪本出版業的熱潮。孩子可以直觀地對屏幕進行簡單的手勢操作,達到翻頁,滾動文字,放大縮小以及播放音頻視頻的效果。但初期總體設計水平參差不齊,引進和改編繪本仍占很大比例,原創電子繪本力量薄弱。最近幾年來開始逐漸由改編繪本轉向中國原創電子繪本的創作。兒童電子繪本設計思維和藝術理念的開放促使作品形態多樣化,值得肯定的是設計者們開始注重動態交互效果和閱讀體驗的探究。近5年國內低幼兒童教育問題得到高度重視,尤其是“親子閱讀”成為一種時尚閱讀的代名詞。對家長來說優點很明顯:下載快捷,易于保存,省錢,方便攜帶和放置等方面。兒童電子繪本顯著的優勢就是“交互性”。兒童可以自由地和繪本之間進行溝通和互動,改善了原來被動讀書的情況,親自參與到故事中,探索故事發展進程及結果,提升兒童閱讀的興趣與專注度,提高兒童閱讀的效率與愉悅感。
“Tinman 鐵皮人科技”是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年輕的兒童產品研發公司之一。公司理念“讓童年更有愛”。“鐵皮人”兒童電子書內容很豐富,比如科學,數學,文學,漫畫,互動早教,益智休閑游戲以及我們所探討的繪本。電子繪本中出現多種交互的元素,比如民族音樂,可觸動畫以及“填色”“拼圖”類智力小游戲都顯示出兒童電子繪本的“交互性”。
2015年“鐵皮人”推出了其兒童電子繪本系列——《中國古代神話故事》。民間傳說是了解中國民俗文化的一把鑰匙,?中國神話故事? 系列選取四個經典故事進行改編,分別是《財神的故事》,《灶神的故事》,《門神的故事》和《月老的故事》四個傳說,用動態交互插圖和生動風趣的朗讀效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故事精彩而富有哲理,讓孩子邊玩邊學并愛上中國文化。電子繪本的受眾人群主要是兒童,考慮到兒童抽象和邏輯思維還沒有發育完全,審美與口味的特殊需求,所以繪本中的人物形象設計通常采用富有動感和想象力的動畫卡通風格,故事角色造型圓潤簡潔,多為動物或者兒童化造型。構圖上更注重顏色色塊的比例搭配,插圖表現手法很好地把國畫寫意和工筆手法、水彩畫、鋼筆畫、剪紙藝術、民俗畫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簡單幾何圖形和具象圖案的使用頻率頗高,易于兒童識別和記憶。傳統文化的植入效果恰到好處。比如在《月老的故事》繪本中巧妙運用了折扇藝術,燈籠,中國書法,對聯,卷軸書畫甚至還展現了甲骨文文化。可以說設計師很重視每一個細節的表達,構圖變化豐富,濃密稀疏處理得當,色彩明亮柔和,多使用暖色調,補色和鄰近色。插圖中所繪的自然風光,房屋,器物,人物服飾以及花紋圖案的選用都體現了濃厚的民族特色和民俗文化。比如《門神的故事》和《灶神的故事》中人物服飾和背景圖形中的花紋就多采用了中國傳統紋樣中的水紋,回形紋和云紋,并且不同年齡段人物的穿著也不同。其中兒童的發型和服裝最直接展示了古代兒童形象。甚至是筷子,碗以及食物這些微妙的細節設計都能喚起我們對兒時童年的美好回憶。

鐵皮人科技,《財神的故事》插圖

鐵皮人科技,《門神的故事》插圖
動態電子繪本的優勢在于“動”,每一個動態通過設計師藝術化處理和夸張,產生幽默風趣,自然的視覺效果。首先動態插圖可以第一時間就吸引住兒童的注意力,具有引導效果,激發孩子的觀察力與識別力。因為繪本中文字本來就簡短,角色的動態化設計不僅可以突出插圖本身的運動變化,動態插圖部分仿佛就在表達句子的關鍵詞語,豐富了“圖說”的敘述性和強調性作用,幫助孩子更快理解故事情節及中心思想。其次場景的動態化設計不僅妥當渲染了故事的氛圍,也使二維平面風格的界面多富有空間感和層次感。再次是圖文結合的動態設計使繪本頁面視覺效果耳目一新,插圖的動態變化順序與聲音同步,充分實現了信息的傳遞性,有助于鍛煉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消除閱讀的疲勞感。比如繪本中的人物、動物或者物體,通過孩子簡單地觸屏動作就可以實現不同的動畫效果,或是出現簡單的對白或是發生位移變化,并且這些動作暗藏玄機,書中并沒有直接給出提示性詞語或符號,有些需要仔細觀察才能實現理想的動畫效果。電子繪本的書頁瀏覽時間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隨時回到首頁,或前進或后退,為反復閱讀提供了方便。電子繪本這些動態性的展示可以滿足兒童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和鍛煉手腦互動的協調能力。
當下國內兒童電子繪本發展水平高低不均衡,優質團隊資源尚且不足,繪本設計的閱讀體驗有待完善。動態繪本促進兒童的主動參與性,是傳統繪本在新媒體領域中的拓展和延伸性形式。未來的原創兒童電子繪本應多注重感官體驗和情感體驗的創新設計。其中字體設計、文字內容的交互性設計與游戲內容均有待進一步研究和創新。現代兒童電子繪本設計是包含了插圖,文字,聲音,動畫,交互和游戲設計等多個方面的綜合體驗設計,因此兒童電子繪本必須建立在科技、藝術與文化的基礎上,本著“寓樂優學”的目的,積極尋找適合中國原創繪本可持續發展的潛力,做到民族傳統文化和新興媒介技術融合的優質發展。未來兒童電子繪本應真正做到功能與形式統一,真正實現中國兒童式的“悅讀”效果。
注釋:
1.《第十二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5年4月22日,中國出版網。http://www.chuban.cc/ztjj/yddc/2015yd/201504/t20150422_165761.html
2.《2014-2015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2015年7月15日,中國出版網。http://www.chuban.cc/yw/201507/t20150724_168778.html
參考文獻:
[1]朱琪穎.《基于體驗的兒童動態繪本設計研究》.藝術百家,2012 (5):251-252.
[2]張輝,鄭佳.《適應兒童用戶特征的圖形化交互界面設計》.包裝工程,2014(18):17-20.
[3]王桂平.《談多元媒體時代的少兒閱讀》,出版科學,2011(3):105-107.
[4]田茵.《數字時代的繪本設計》.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26):6510-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