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甜 蘭玉蘭 梁美蘭
(江西省高安市中醫院 高安 330800)
?
自制營養吊瓶持續給營養與傳統鼻飼的對比
陳甜蘭玉蘭梁美蘭
(江西省高安市中醫院高安330800)
摘要:目的:對比自制營養吊瓶持續泵入營養與傳統鼻飼的并發癥發生率。方法:選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中風不能進食需供給胃腸內營養的患者80例(既往無糖尿病、胃腸道疾病史),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自制營養吊瓶持續泵入營養液,對照組采用傳統鼻飼,觀察并記錄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自制營養吊瓶持續泵入營養出現腹瀉、胃潴留、誤吸、高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減少,臨床效果優于傳統鼻飼,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和患者的醫療費用,值得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關鍵詞:自制營養吊瓶;胃腸內營養;鼻飼;并發癥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中風不能進食需供給胃腸內營養的患者80例(既往無糖尿病、胃腸道疾病史),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習慣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驗組采用自制營養吊瓶持續泵入營養液。營養吊瓶制作方法:兒科輸液吊瓶剪去過濾網及針頭部分,14號一次性導尿管帶孔端去掉4 cm與吊瓶連接,將導尿管的另一端與胃管相連。使用本院能全素(整蛋白型腸內營養劑粉劑)配制營養液,取9平勺(指定的小勺)能全素溶入200 ml溫水中,將配好的營養液倒入吊瓶中,排氣后經胃管點滴,使用輸液泵控制滴速,速度由慢到快,根據患者身體情況及病情調整滴速,1 000~2 000 ml/d,輸液加溫器控制溫度在38~41℃,每4~6 h給予溫開水30~50 ml脈沖式沖管,以補充水分,防止管道堵塞。
1.2.2對照組采用傳統鼻飼。經胃管間歇推注流質飲食,由家屬將營養湯類、牛奶、新鮮果汁或粉碎的各種蔬菜、淀粉類食物調勻,再由責任護士用20 ml注射器經胃管推注,8次/d,100~200 ml/次,溫度38~41℃。鼻飼前后均用20 ml溫開水沖洗胃管。1.2.3注意事項實驗組和對照組每次輸注時均應確保胃管在胃內,抬高床頭30~45°或取半臥位,營養液輸完后,不要馬上平躺,保持該體位30~60 min。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腹瀉、胃潴留、誤吸、高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并發癥的判斷標準:腹瀉:大便次數>3次/d,質稀,量多;胃潴留:每次更換營養液或輸注前抽吸胃內容物,胃內容物>100 ml;誤吸:出現刺激性嗆咳、呼吸急促甚至發紺、窒息,或嘔吐導致營養液及嘔吐物吸入肺內;高血糖:隨機監測,血糖>11.1 mmol/L。
1.4統計方法數據采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中風不能進食的患者,腸外營養往往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早期供給腸內營養逐漸受到重視。中風不能進食的患者如果不能及時供給身體合理的營養物質,將消耗掉機體儲備的能量和物質,會出現負氮平衡、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的發生率增加等,傷殘率和死亡率將升高。基礎研究表明,如果能保持病人內環境穩定,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可有效地減少腦損傷后的并發癥,改善預后[1~2]。而對于消化道功能正常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盡可能使用腸內營養已經成為共識[3]。況且腸道內供給應作為營養支持的首選途徑,其操作簡便、價格低廉,可維持消化道的完整性,保護屏障和免疫功能,防止細菌移位[4]。但傳統鼻飼容易出現腹瀉、胃潴留、誤吸、高血糖等并發癥,本科采用自制營養吊瓶經胃管持續泵入營養液,可明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
腹瀉是由于營養液衛生條件差,溫度過低,鼻飼速度過快而引起的,且腹瀉是鼻飼患者的常見并發癥[3]。它會限制腸內營養的攝入,并導致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的紊亂,使患者醫療費用增加。傳統鼻飼方法屬于開放性操作,營養液是家屬自己購買制作,衛生條件無法得到保證,容易被污染,同時也增加了護士的工作量。而且傳統鼻飼因手工操作無法保證營養液的溫度恒定,一次性注入過多過快、滲透壓又高,所以腹瀉的發生率也高。實驗組營養液營養全面,配制簡單,不易被污染,現用現配,采用密閉式輸入。持續泵入營養時輸液加溫器能控制溫度在38~41℃,起始泵速慢20~25滴/min,根據病人耐受情況,逐漸增加至正常滴數30~40滴/min(100~125 ml/h)。在持續的泵入腸內營養物質后,可減少腸源性感染的發生,通過促進腸道分泌SIA,可以增強腸道的機械運動和機體的免疫屏障的功能,促進營養液的吸收,使患者營養液供給量增大,能夠很有效的預防感染的發生和促進炎癥組織的修復,改善患者營養的各項指標,增強免疫力[5]。
胃潴留和誤吸與腸道蠕動減慢,鼻飼量過大,速度過快,胃排空不及時有關。患者臥床時間長,活動減少,胃腸蠕動功能下降,胃排空延遲,易發生胃潴留[6]。胃內殘留營養液100 ml以上可考慮胃潴留[7]。傳統鼻飼一次性推注速度過快,量過多,短時間內迅速的增加胃容量,易引起胃潴留,同時大大增加了誤吸的概率。而實驗組能準確的控制速度和流量,持續少量勻速的泵入營養液,使營養液進入胃內隨胃腸蠕動勻速流入腸內,及時的將胃排空,減少了胃潴留和誤吸的發生。
長期不能進食,患者身體容易引起應激性高血糖,加之傳統鼻飼一次性注入大量營養液,更會加重高血糖的情況。而實驗組持續低流量泵入營養液,可減少高血糖的發生率。
在臨床上,鼻飼方法有傳統鼻飼和經胃管持續滴注兩種。傳統鼻飼注射器推注費時、速度不均勻,不利于胃腸吸收。隨著醫學的飛速發展,現在很多醫院采用胃腸營養泵泵入的方法,但需配合使用胃腸營養袋,費用高,每天使用給病人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基層醫院難以開展使用胃腸營養泵泵入的鼻飼法。自制營養吊瓶持續泵入營養液,可明顯減少腹瀉、胃潴留、誤吸、高血糖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效果優于傳統鼻飼,對基層醫院危重患者救治過程中的營養支持有重要意義。該方法不僅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還為患者節省了醫療費用,減輕了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值得基層醫院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杭春華,史繼新.創傷性腦損傷后的代謝變化和營養支持[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3,10(4):232-235
[2]黃鵬.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早期營養支持[J].當代醫學,2009,15(9): 96-97
[3]李揚.應用輸液泵鼻飼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3):26-27
[4]何乃寧,王牡丹.持續重力滴注腸內營養液在神經外科鼻飼中的應用[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3,23(12):436-437
[5]劉其香.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不同鼻飼方法腹瀉的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4,10(29):469-467
[6]范雪梅.腸內營養泵與注射器推注法行鼻飼腸內營養應用的比較[J].福建醫藥雜志2013,35(2):167-168
[7]劉旺梅,陳華英.營養泵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6):191-193
中圖分類號:R459.3
文獻標識碼: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46
收稿日期:(20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