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超
(河南省中牟縣中醫院重癥監護室 中牟 451450)
?
真武湯加減輔助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60例臨床觀察
李紅超
(河南省中牟縣中醫院重癥監護室中牟451450)
摘要:目的:觀察輔助應用口服真武湯加減方藥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同時環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氯沙坦首次口服劑量為25 mg,1次/d,3 d后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將藥量增加至50 mg,1次/d,10 d為1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真武湯加減治療。觀察兩組療效、血氣分析和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經治療后,兩組較治療前PaO2升高,PaCO2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PaO2及PaCO2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輔助應用真武湯加減可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真武湯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呼吸系統常見病,由于肺部組織或肺動脈血管病變導致肺動脈高壓的疾病,繼發右心室擴張、肥大。臨床上多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疾病發展而來,存在嚴重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1]。患者一般病程較長,機體抗病能力較低,缺氧嚴重者可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影響生活質量。筆者自2013年1月~2015年3月輔助應用真武湯加減方藥治療本病,取得較好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擇2013年1月~2015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患者有慢性肺疾病史,臨床表現:咳嗽、咳痰、氣促及呼吸困難;肝腫大壓痛,肝頸靜脈返流征陽性,頸靜脈怒張;X線檢查有肺氣腫,有淤血征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52~85歲,平均年齡(70.2±8.5)歲;按NYHA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Ⅱ級16例,Ⅲ級28例,Ⅳ級16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54~83歲,平均年齡(69.7±8.9)歲;按NYHA心功能分級:心功能Ⅱ級18例,Ⅲ級27例,Ⅳ級15例。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給予低流量吸氧,限制鈉鹽及水攝入量,抗感染,必要時小劑量應用利尿劑,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環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8193)12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滴注;氯沙坦(國藥準字J20120045)首次口服劑量為25 mg,1次/d,3 d后未見明顯不良反應,可將藥量增加至50 mg,1次/d,10 d為1個療程。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真武湯加減,基礎方:制附子9 g、茯苓30 g、白芍15 g、桂枝10 g、白術15 g、生姜9 g、澤瀉15 g、大棗10 g。喘息不得臥者加葶藶子15 g;血瘀者加赤芍15 g、丹參10 g、紅花10 g;咳吐黃痰者加川貝9 g、桑白皮10 g、黃芩15 g;痰熱閉阻者加瓜蔞半夏湯;水腫甚者加豬苓15 g、冬瓜皮20 g、大腹皮10 g。
1.3療效評定標準[3]顯效:治療后患者咳嗽、咳痰、氣促及呼吸困難明顯改善,雙肺羅音消失或明顯減少,紫紺基本消失,肝臟縮小2 cm,頸靜脈回流征(-),X線檢查肺部淤血消失或明顯減輕,心功能改善Ⅱ級或以上;有效:治療后咳嗽、咳痰、氣促及呼吸困難改善,雙肺羅音減少,肝臟縮小1 cm,頸靜脈怒張減輕,X線檢查肺部淤血輕微改善,心功能改善Ⅰ級。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善或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1.4觀察指標兩組臨床療效、血氣分析[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和不良反應情況。
1.5統計學方法采取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χ2=4.368,P<0.05),提示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兩組治療前后PaO2及PaCO2比較兩組經治療后,較治療前PaO2升高,PaCO2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PaO2及PaCO2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t=12.24、8.25,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aO2及PaCO2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PaO2及PaCO2比較(±s)
PaCO2(mm Hg)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PaO2(mm Hg)治療前 治療后60 60 61.12±4.16 61.20±4.38 88.64±5.96 74.24±5.31 53.39±3.28 54.18±3.09 41.52±3.51 48.64±3.86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觀察組有1例出現皮膚瘙癢不適,給予對癥處理后不適緩解,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1.008,P>0.05)。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明顯增加。由于氣道反復感染,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致長期慢性缺氧而造成肺動脈高壓,肺循環阻力增大,醛固酮分泌增加,腎血流量減少,鈉水潴留而導致心力衰竭[4]。治療主要以氧療、抗感染、改善通氣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為主。環磷腺苷葡胺屬于非洋地黃、兒茶酚胺類正性肌力藥物,能夠透過細胞膜,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患者心排血量,起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氯沙坦通過降低心肌AngⅡ水平,阻斷AngⅡ水、鈉潴留、血管收縮與組織重構作用,達到改善患者心臟收縮壓和舒張壓的效果[5]。
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多屬于中醫學中“喘病、水腫、肺脹、心悸”等范疇,本病病機為本虛標實,病位在肺,但涉及脾、腎等臟器,肺、脾、腎陽虛為本。其中腎陽虧虛最為重要,以痰飲、水濕、淤血為標。病理機制為肺脾腎陽氣衰微,氣不化水,水津不化,疏布失常,痰淤水飲互為因果而致病,水邪溢于肌表而面部、肢體浮腫,水飲上凌心肺,則咳喘心悸。治療當以溫陽利水、瀉肺平喘為法。中醫認為“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真武湯是溫陽利水的代表方,《傷寒論》“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自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其人仍發熱,心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方中附子大辛大熱,歸心脾腎三經,溫腎助陽,回陽救逆,藥理研究能明顯增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和改善冠脈血液、保護心肌的作用[6];桂枝辛散溫通,溫補心陽,通脈行瘀,因含有桂皮醛和桂皮油而有利尿強心、止咳祛痰作用;白術、茯苓、澤瀉健脾燥濕,利水消腫,有明顯的較長時間的利尿作用,并且不會引起電解質紊亂[7];白芍舒肝止痛,養陰利水,調和營衛;生姜辛溫,能宣降肺氣布散水濕,開水上之源,既可協附子溫陽化氣,又可助茯苓、白術溫中健脾;大棗補中益氣,調和諸藥。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PaO2及PaCO2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真武湯加減聯合環磷腺苷葡胺、氯沙坦在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體征的同時,相應的血氣分析指標有明顯的改善和變化。
綜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輔助應用真武湯加減可明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薛曉巖.米力農聯合利尿劑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嚴重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4,43(6):625-626
[2]白萌.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8例綜合治療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1):150-152
[3]趙雪林.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療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學臨床研究,2013,30(6):1164-1168
[4]鄭蘭江,陶紅,艾建,等.益氣溫陽利水法聯合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肺心病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0(12):1212-1213
[5]趙理論.應用環磷腺苷葡胺聯合氯沙坦治療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150-151
[6]岳鵬程.中西醫結合治療肺心病難治性心衰30例臨床分析[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5(4):516-517
[7]趙建東,靳春鳳,呂炳祿,等.真武湯重用茯苓加減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224例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2014,8(22):577-578
中圖分類號:R541.5
文獻標識碼: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06
收稿日期:(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