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淵 肖曉敏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南昌 330006)
?
郭紅飛名中醫治肝癌經驗方-肝積湯臨床研究*
吳輝淵肖曉敏#
(江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觀察郭紅飛名中醫治肝癌經驗方—肝積湯的臨床療效,探討肝癌治療的有效治法及方藥。方法: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均采用最佳對癥支持療法,治療組同時加用肝積湯,兩組療程均大于3個月。結果:治療組有效率、臨床獲益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AFP、ALT、TBil、PT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肝區疼痛、腹脹、乏力、納差、嘔吐、發熱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第25、36、48、64周生存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肝積湯口服能延緩腫瘤進展,減輕肝臟損傷,改善肝功能。改善肝癌患者的疼痛、腹脹、乏力、納差、嘔吐、發熱等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
關鍵詞:肝癌;郭紅飛肝積湯;臨床觀察
肝癌屬于中醫“肝積、癥瘕、黃疸、鼓脹、伏梁”等多種病證范疇,起病隱匿、進展快、預后差,確診時大部分患者已屬中晚期,不宜行手術及介入治療。研究肝癌有效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熱點。中醫學獨特的辨證診療方法治療肝癌,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1~3]。郭紅飛名中醫運用自擬肝積湯治療肝癌患者,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1研究對象該研究共納入2014年1月~2015 年1月在我院住院及門診就診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男38例,女12例,年齡22~54(32.6±6.2)歲,病程3~10(3.0±1.2)個月,Ⅲa期12例,Ⅲb期27例,Ⅳ期11例,腫瘤類型:巨塊型32例,彌漫型18例,Child-pugh分級:A級11例,B級39例;對照組男35例,女15例,年齡19~59(30.7±5.8)歲,病程3~9 (3.2±1.8)個月,Ⅲa期14例,Ⅲb期25例,Ⅳ期11例,腫瘤類型:巨塊型30例,彌漫型20例,Child-pugh分級:A級15例,B級3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分期、腫瘤類型以及Child-pugh分級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不愿或不能接受化療、介入及手術等治療或其它治療失敗的患者;(2)年齡18~65歲;(3)預計生存期>3個月;(4)卡氏評分≥50分;(5)愿意接受本方案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慢性腎臟疾病者;(2)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3)對肝積湯中藥物成分過敏;(4)病情危重或器官衰竭者。
1.3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不采用介入、化療、手術及放療治療方法,均采用最佳對癥支持療法,包括護肝、營養、控制感染等。治療組同時加用肝積湯,藥物組成:炙鱉甲30 g、夏枯草15 g、白術30 g、柴胡10 g、茵陳15 g、豬茯苓各15 g、女貞子15 g、旱蓮草15 g、生半夏10 g(先煎)、杭白芍30 g、青蒿15 g、焦山楂10 g。每日1劑,至少治療3個月。
1.4觀察指標近期療效的評價:依據WHO的實體瘤近期療效評價標準進行療效的評價:(1)完全緩解(CR):腫瘤消失并持續1個月以上;(2)部分緩解(PR):腫瘤兩個最大垂直直徑乘積縮小≥50%,并持續1個月以上;(3)穩定(NC):腫瘤兩個最大垂直直徑乘積縮小<50%,或增大≤25%,并持續1個月以上;(4)惡化(PD):腫瘤兩個最大垂直直徑乘積增大>25%,或有新的病灶出現。實驗室指標的變化: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3個月后甲胎蛋白(AFP)、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血清總膽紅素(TBil)、白蛋白(Alb)及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臨床癥狀改善情況:主要包括肝區疼痛、腹脹、乏力、納差、嘔吐、發熱。生存質量的評價:依據卡氏評分標準,治療后較治療前計分提高≥10分為改善;提高或下降<10分為穩定;下降≥10分為惡化。遠期療效的評價:總生存期(OS)。于2015年10月1日截止,治療組自開始服用肝積湯開始隨訪。對照組從來我院治療開始隨訪。
1.5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近期療效的評價治療組有效率(CR+PR)為10%(5/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0%(0/50);治療組臨床獲益率(CR+PR+NC)為54%(2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4%(12/50)。見表1。

表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
2.2實驗室指標的變化治療組治療后AFP、ALT、TBil、PT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對照組治療后AFP、ALT、TBil、PT較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兩組患者Alb均較治療前有所升高。見表2。
表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實驗室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ΔP<0.05。
組別 n治療組對照組50 50時間 AFP(μg/L) ALT(U/L) TBil(μmol/L) Alb(g/L) PT(s)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1 278±253 890±207#Δ1 132±260 1 297±273#78±12.5 55±11.7#Δ69±9.9 90±12.5#47.9±10.5 33.8±8.8#Δ50.1±11.2 77±12.4#29.7±5.5 33.1±4.2#27.2±4.6 31.7±4.8#19.7±3.4 15.7±3.6#Δ17.7±3.2 19.3±4.2#
2.3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治療組治療后肝區疼痛、腹脹、乏力、納差、嘔吐、發熱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肝區疼痛、腹脹、乏力、納差、嘔吐、發熱的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例)
2.4生存質量的評價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8% (39/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8%(24/50)。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2.5生存分析治療組第25、36、48、64周生存率分別為80.0%、65.5%、39.8%、28.5%;對照組第25、36、48、64周生存率分別為38.4%、12.2%、0.0%、0.0%;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1。

圖1 兩組生存率比較
肝癌起病隱匿、進展快、預后極差,目前其發病率呈年上升。全球每年新患肝癌病人中55%發生在中國[4]。確診時大多數患者已失去手術機會。我國的肝癌診治形勢十分嚴峻[5~6]。包括中醫藥在內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已成為學界的共識[7],邱奕文[8]等采用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觀察中醫藥治療對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作用。結果顯示:中醫組半年、1年、2年生存率依次為50%、9%、1%,中醫組在IIIa,IIIb期的MST較西醫組延長。
郭紅飛為我省中醫腫瘤學科帶頭人。從事腫瘤臨床30余載,對中醫治療肝癌頗有建樹,主張以“柔肝健脾散結”為主的治療方法。《內經》首先提出肝藏血,體陰而用陽,主升發條達。肝以血為體宜藏養,攻逐太過易造成傷陰,“肝為剛臟,非柔潤不能調和”,故“柔養”是治肝病得基本方法。郭紅飛認為,肝癌病因病機是由于濕毒入里,耗傷陰血;肝失疏泄,氣機郁滯,血行不暢,瘀血內生,阻滯經絡;肝氣不舒,肝病乘脾,脾失健運。提出應“健脾、柔肝,散結”為治療肝癌的基本方法,方中鱉甲咸寒,歸肝、腎經,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之功。《神農本草經》載鱉甲“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核),惡肉。”又《本草匯言》:“鱉甲,入肝,統主厥陰血分為病,……厥陰血閉邪結,漸至寒熱,為癥瘕”。夏枯草,苦、辛,寒,歸肝、膽經,有清肝火、散郁結之功,《神農本草經》:“主寒熱,瘰疬,破癥”,兩藥相合,散結消癥,共為君藥。青篙,芳香,入肝膽經,長于清肝膽及血分之熱,助鱉甲從陽分領邪外出。生半夏助君藥消腫散結,兩藥共為臣,白術、豬苓、茯苓健脾,柴胡疏肝理氣,白芍養陰柔肝,女貞子、旱蓮草補肝腎陰,補腎滋水以涵木。茵陳利膽退黃。山楂消食和胃。共為佐藥,全方攻補兼施,共奏柔肝、健脾、散結之功效。腹水者加大腹皮、車前子、冬瓜皮,肝癌疼痛者加蜈蚣、重樓,并重用白芍50 g,出血者加白芨粉、三七粉,發熱者加山甲粉。
從本研究可以看出,肝積湯口服能明顯延緩腫瘤進展,部分患者能達到腫瘤縮小,對照組雖然也有24%的臨床獲益率,但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對照組中的NC患者均為增大≤25%,無縮小病例,而治療組NC以縮小<50%為主,提示肝積湯在控制腫瘤方面有較明顯的療效。從實驗室數據,治療組AFP、ALT、TBil、PT降低,提示肝積湯能減輕肝臟損傷,改善肝功能,降低腫瘤標志物。但Alb兩組均有所提高,考慮與對照組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有關。肝癌患者的主要癥狀包括肝區疼痛、腹脹、乏力、納差、嘔吐、發熱等,服用肝積湯能有效降低這些癥狀發生的概率及程度,由于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肝功能有所恢復,從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腫瘤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從而有效延長生存期。
總之,郭紅飛名中醫的經驗方肝積湯對肝癌治療效果確切,除了運用于不能手術、放化療或治療失敗的患者外,對于配合手術及放化療預計會有肯定的療效,值得臨床廣泛應用,并進一步開展相關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王焱華,戴幸平,吳兆黎.健脾扶正湯對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臨床療效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醫藥導報,2015,21(3):52-54
[2]郭敬新,張棟亭,鄭學梅.參七化瘀湯治療肝癌64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5,29(3):36-38
[3]陳強松,裴潤瓊,劉俊波,等.健脾養肝湯治療中晚期肝癌臨床研究[J].中醫學報,2010,25(5):830-831
[4]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5]Parkin DM.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in the year 2000[J].Lancet Oncol,2001,2(9):533-543
[6]Zhou XD,Tang ZY,Yang BH,et al.Experience of 10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hepatectomy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Cancer,2001,91(8):1479~1486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1年版)[J].臨床床腫瘤學雜志,2011,16(10):929-931
[8]邱奕文,林麗珠,黃學武,等.多中心回顧性隊列研究中醫藥對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生存期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1(5): 699-705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識碼:B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3.031
*基金項目:江西省衛生廳中醫藥科研基金課題(編號:2013A129)
收稿日期:(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