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70-0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國際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的主流思想,廣受國際關注。該理論在教學中的運用體現為以下四個要點: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際情境;注重協作學習;注重信息資源。總體而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主觀性、社會性和情景性。實踐證明,該理論對教育的諸多方面都具有正面的影響與積極的意義。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個性”文化,它是班級的靈魂。然而現在很多班級在進行文化建設時只依靠外觀裝飾,注重器物擺設,忽略了精神文化和內在素質的提升。良好的班級文化除了要依靠標語、對聯、班徽、墻報、班訓,更多的是要在班級管理中滲透積極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班級輿論,營造和諧民主向上的精神氛圍。班級文化建設可以結合建構主義理論,這樣能使班級文化更趨完善。以下是班級文化建設與建構主義理論相結合的實踐:
一、以生為本,建構信息資源,設置優美學習環境
優美的外觀環境設置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前提。心理學認為:自然環境主要是通過客觀現實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設置優美的外觀環境能使學生在繁重的課業之余消除視覺疲勞,由溫馨整潔的環境對班級產生“家”的歸屬感,熱愛班級,進而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學生是班級的主人,外觀環境設置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烈主張在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個體出發,以人為本。建構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之一是“學習者對知識主動進行選擇加工”:
1.征集班名:為了營造高中文科班文雅博學和諧競爭的書香氣,在起班名時征集了學生的意見,定下“博奕書苑”之名。
2.“激活”墻壁:學生自定班級生活、學習主題標語——“勵志篤行,博學慎思”,用對聯、勵志標語為班級氣質定調——“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氣有浩然,學無止境”,每期墻報設計都有一個主題,但墻報主題不會偏離班級文化主題——“文雅博學和諧競爭”。
3.角落“飄香”:學生自帶自己喜歡的書籍,整齊放置在班級圖書架上,與班里同學分享好書。
環境的布置內容都是由學生決定,讓學生在選擇加工信息資源的過程中建構起自己內心的班級文化理念。
二、協作學習,建構學習模式,創設良好輿論氛圍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教學是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策略,教學是與學生合作共同建構知識。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形成良好的協作關系,是創設良好輿論氛圍的保證。
協作學習是建構主義理論主張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這種協作體現為“生生協作”和“師生協作”:
1.生生協作,言說自由:我班學生宿舍內部組織時事熱點研討,每個宿舍把值得研討的議題貢獻出來,在班級展開“每周熱點討論”,學生可以圍繞熱點自由言說,學生代表作記錄,討論熱烈,觀點新穎,論據充分,但不能離經叛道。
2.師生協作,輿論導航:班級需要正確積極的輿論導航,導航的風向標是班主任。在學生自由言說的時候,班主任如聽聞離經叛道的言論,要及時將其往正確方向導航;班主任也要引導學生關注傳播正能量的節目(《社會正能量》、《新聞周刊》、《冷暖人生》、《對話》等)和報刊時評。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通過協作學習,建構出一定的話語體系,逐步減少無聊的言說話題,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自主探究,建構認知過程,促進精神文化發展
學生之間需要協作,也需要獨立思考,建構自我認知,促進個體發展。“認識是一個過程,決不是一個結果。”建構主義理論把學習看作是一個不斷建構和永恒發展的過程。班級文化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確立班級獨有的精神價值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最高目標,目標的達成不在短期,需要不斷地建構與發展。
1.利用班級公約,抓好每日常規,學生人人有事做,學生自組“管理小組”、“衛生小組”、“宿管小組”、“學習小組”、“閱讀小組”五個組,大體分成五個項目進行量化管理。學生在日常工作中積累經驗,獨立思考,建構班級管理中的自我認知,讓學生養成“人人為班級”的高度責任感,從細節教育處強化班級精神文化意識。
2.借助團隊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團結奮進、和諧競爭的班風、學風,促進學生個體發展。
班級文化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我仍在不斷努力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