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是指在課堂案例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或者實際的場景創(chuàng)設使學生能夠對案例產生一種“身臨其境”式理解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獲取大量的管理學課程的相關知識,激發(fā)高校學生得自我主動學習能力。可以為其他管理類課程如企業(yè)管理、工商管理等的學習提供案例素材,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可以有效的銜接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從此三個方面對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實踐展開分析,并就其實現途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情境 案例教學 管理學
【基金項目】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本科教學研究項目,項目號是2015fjy004。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95-02
一、引言
管理學課程屬于高校管理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課程設置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管理學方面思考與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形成有效的學習遷移能力,進而在此基礎上為行政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以及企業(yè)管理學等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理論知識基礎。由于管理學屬于一種應用型非常強的學科,因此,在管理學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應該將借鑒情境教學的優(yōu)點,將情境教學融入案例教學中,形成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模式。本文主要圍繞這一主題對其實施的必要性及其實現途徑進行初步分析與探討。
二、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在管理學課程實施中的必要性
“情境”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核心概念,通常是指教學過程中所創(chuàng)設的具體的、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場景。而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則是指在課堂案例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或者實際的場景使學生能夠對案例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教學模式。就管理學課程而言,其應用性的學科特點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時必須講解大量的案例,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但是在目前的管理學課堂教學中,卻普遍存在著從“理論”到“理論”的講解模式,概括而言,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照本宣科”,以知識點的疏解為主,缺少一種“情境代入”式的講授;二是在管理學的應用教學上,存在以文字而非“情境”的案例對管理學的原理進行闡述,缺少與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三是在課程的考核上,多以知識點的記憶性內容作為考核的重點,在題型設計上則以名詞解釋、簡答、論述等題型作為主要的試題類型,缺少考核過程的全面性與考核內容的情境性,學生通過考試,只是獲得了記憶層面的理論認知,缺乏對于相關原理的理解與應用。
事實上,管理學課程自身的特點要求在教學上不能以純粹的理論講授為主,而應該將知識點有機的融入到案例教學中,通過一定的“情境代入”,實現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具體說來,在管理學課程的實施中貫徹這種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模式,其優(yōu)點有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獲取大量的管理學相關知識,激發(fā)高校學生自我主動學習能力。眾所周知,高校學生的年齡基本上處于18-22歲之間,其抽象思維能力相教于以前而言有了明顯提升,能夠對問題的本質產生深刻的把握。但是在“觀察時容易出現只重細節(jié)忽略整體或只重整體忽略細節(jié)的傾向。” 因此,在管理學的課程教學中實施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具體的場景,可以使高校學生對管理學的應用性特點產生直觀而全面的理解,有助于其快速、深入的進行自主性學習。
第二,可以為其他管理類課程如企業(yè)管理、工商管理等的學習提供案例素材,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管理學課程本身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從具體的管理現象中抽象出高度普適性的原理。其原理對于企業(yè)管理等課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在管理學課程學習中通過大量的場景預設,實施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可以使學生置身于案例情境之中,把握其內在的原理,促使學生在認知層面達到觸類旁通,形成良好的學習遷移能力,從而為其他管理類課程的學習提供案例素材。
第三,可以有效的銜接管理學教學中的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實現兩個課堂的互動,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在場景創(chuàng)設方面可以選擇具有典型特征的企業(yè),圍繞管理學課程中的相關原理進行現場教學。比如在講授電商企業(yè)文化的塑造方面,即可以聯系當地具有代表性的企業(yè)進行現場講授。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在具體的管理環(huán)境中的理論認識;另一方面則可以使學生在現場教學課后,圍繞所講授的相關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調動其對管理學課程的學習積極性。
三、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在管理學課程實施中的具體途徑
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在管理學課程實施中的主要途徑體現在教學過程的三個方面,即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以及課程考核上。
首先,在教學設計方面,應該圍繞管理學的相關理論進行細致的研究與安排。在教學設計目標上,要彰顯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所指向的主要目標、基本內容以及過程規(guī)劃。如在講授管理者的角色與技能這一節(jié)課程時,可以邀請企業(yè)中的管理者進入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對自身管理經驗及其技能的講授,并面對面的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一方面可以直觀的理解管理者的角色及其技能;另一方面在這種創(chuàng)設的情景中,通過情境代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自然而然的提高,有助于其快速學習。在基本內容的設計上,要涵蓋管理者的人際、信息、決策三大角色以及技術、人際、概念三方面的職能。而在過程規(guī)劃中,則要注意對企業(yè)管理者的邀請,課堂氛圍的渲染,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以及問題式教學模式的展開等。
其次,在課堂教學方面,采用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類型:
一是在課堂內部通過多媒體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種手段進行場景創(chuàng)設的室內教學。這種類型的教學模式展開的重點是教學內容與創(chuàng)設場景之間的契合度。而在具體的安排方面,則要注意二個方面:第一,要初步篩選出與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之間緊密相關且其內涵符合課堂教學內容的典型性案例。這類案例最好在時間、內容上符合教學時間的要求。第二,在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手段的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在影像、圖片等方面的長處,使學生能夠快速融入情境。而在以角色扮演為主的案例教學中則要重視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前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動員,按照教學內容,仔細參考案例內容,將學生分為三至五個模擬訓練小組,對所選的案例進行情境代入式的角色扮演訓練。教師在其中充當引導者而非指導者的角色。經過仿真演練后,相關模擬小組在課堂上進行實際的情境模擬,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指揮者與調控者的角色,調動課堂教學現場中的積極氛圍,并引導學生在情境模擬的過程中形成暢所欲言式的討論。在課堂情境模擬之后,各模擬小組要進行情境模擬的自評與互評,并在分析與總結的基礎上形成情境模擬的報告,進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則對整體過程進行評價,防止學生對情境模擬的案例出現狹隘性認知。endprint
二是在課堂外部通過實地的現場教學,使學生對管理學的相關知識進行身臨其境下的理解。這這種類型下的教學模式的展開其重點要注意現場環(huán)境的選擇與所授課程內容之間的一致性。在具體的安排方面,要注意兩個方面:第一,在現場教學前,要對此次的活動進行全面的規(guī)劃,包括代表性企業(yè)的選擇,與企業(yè)聯系人之間的有效溝通,企業(yè)內部現場教學地點的確定,現場教學內容情境下的甄選等。如在講授管理學課程中企業(yè)的社會責任這一節(jié)時,可以選擇在社會責任方面做得比較出色的企業(yè),如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圍繞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體現等內容帶領學生了解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出的“為人類創(chuàng)造未來的生活空間”這一經營理念,使學生對其公司的環(huán)保經營產生直觀性的了解。
最后,在課程考核方面要體現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的特色。一般而言,考核分為過程性考核和期終考核。過程性考核是對指對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所取得的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考核。以情境為中心的案例教學在過程性考核方面主要應體現在對平時課內教學與課外現場教學時學生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程度進行評定。期終性考核在期末進行,主要通過設計出具有情境模擬特色的題目,對學生進行知識考核,突出能力導向。具體說來,可以對考試題型進行以下改變:對于選擇題而言,避免考察純粹記憶性的知識點,可以將簡單的小案例融入題干,靈活的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對于簡答題,可把傳統(tǒng)的名詞解釋題糅合進來,但不是照搬教材中的定義,重點考查學生對管理學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而非機械性記憶。對于論述題,則要重點考查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以及對課程的系統(tǒng)理解程度。對于案例分析題,可以先給出關于管理學相關原理的一段完整的材料,主題應該是開放式的問題處理類型。然后根據材料中的具體場景,創(chuàng)設答題者身處這種情境中應該如何處理的題型。對于情景題,則可以把題目設計為管理中發(fā)生的一些真實案例,讓學生置身于具體情境中處理、解決,以綜合考查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情境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使學生在融入情境中產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并在“置身其中”的基礎上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而在管理學課程的案例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方法,則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擺脫傳統(tǒng)的“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的學習方式,增加其學習的樂趣。另一方面可以圍繞管理學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創(chuàng)設具體的場景,使學生能夠融入到案例所指向的情境中,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提升其專業(yè)技能,并為其他管理類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美]布魯斯·喬伊斯等:《教學模式》[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鐘玉海:《高等教育學》[M],合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9.
[3]朱家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郭敬東(1983—),男,安徽淮北人,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