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劉瑞
摘 要:低碳經濟作為一種科學健康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世界范圍內被倡導發展。低碳金融是低碳經濟鏈上重要的基礎環節,提供資金的周轉,本文介紹了低碳金融交易的發展,以及低碳金融存在的意義,從發展的角度來看目前的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提出改善方法等。低碳金融的大力發展是低碳經濟的發展基石,在一個完善妥善的低碳金融發展基礎上,我國低碳經濟一定會得到迅猛發展并得到國內外認可。
關鍵詞:低碳經濟;存在問題;發展前途
一、引言
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引起巨大反響,讓生活在這片霧霾構成的穹頂之下的人們再次認識到霧霾的危害,并引發人們深思。在全球氣候變暖威脅人類生計和生長的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一致認可。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資金和技術支持,由此產生了對低碳金融的需求。
低碳金融是指與低碳相關的不同種類的金融交易活動和金融制度創新,主要包括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投資和交易。低碳金融其實也就是把碳排放當作一個有價格的商品,可以進行現貨,期貨等的買賣。隨著低碳經濟的提出,碳排放量開始形成交易體系,逐漸成為一種資產,可以供進行消費、存儲,地球能夠容忍的碳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已經飽和,多余的排放需要付出代價。碳排放量成為一種商品,企業用一種市場和經濟化的手段使少排放碳成為一件掙錢的事。
二、我國低碳金融的發展現狀
1.我國低碳金融發展思路
低碳金融對低碳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推動力和決定性的作用,直接關系著發展的后力是否堅實發展的前途是否長久,低碳金融的發展方式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大力鼓勵支持發展低碳經濟產業,低碳經濟的發展需要低碳金融的資金技術支撐,所以發展低碳經濟就需要把更多資金投入到低碳金融中去。同時注重綠色信貸業務,重點發展工業和建筑節能,開展創新服務產品,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建設與節能環保產業配套。二是金融機構作為碳交易市場上的媒介,為碳交易提供聯系和經紀服務,從而獲取服務性收入。在碳交易市場上,銀行具有廣泛的客戶基礎,可以為碳交易各方提供信息,獲得代理收入。在碳交易實踐過程當中,金融機構可以研發理財產品進行金融創新,甚至開發更多衍生副產品。
2.我國低碳金融當前狀態
(1)低碳金融順應時事而產生,根源于當下生存環境的惡化,對其保護和改善是人類生存的充要條件,碳能源的排放所釋放的二氧化碳使全球氣候變化,氣溫升高溫室效應越發顯著,所有生存在這個生命星球的人都應盡自己的一份力,扭轉其惡化趨勢。中國政府于2009年11月宣布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此舉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中國政府實現減排目標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2)發展低碳金融是我國對第二產業發展方式的一次重要變革,摒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我國的經濟此前一直是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換來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浪費的經濟收益,不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政策要求。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邁入新常態,引導我國經濟的發展思路轉化為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些變化更加契合低碳金融的發展。
(3)一個國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金融行業更是經濟的中流砥柱。世界上各個國家對于低碳經濟持相同態度,而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于國際社會共同遵守的權利和義務一直是維護態度,對于這種有利于全球的事業更是責無旁貸。在低碳金融剛剛起步市場潛力尚未被開發挖掘的背景下,銀行業在推動低碳經濟和能源結構調整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發展低碳經濟和低碳金融能夠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我國低碳金融發展取得的成果
地球的二氧化碳含量有一個指標,280PPM。經過二百多年人類的工業發展,該含量已經提高了一百個單位。地球的容忍極限是450PPM,照現在工業發展速度只需五十年時間二氧化碳的含量將碰觸極值,低碳經濟迫在眉睫。碳交易自英國工業革命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我國低碳金融的發展處于萌芽狀態。民生銀行最早踐行綠色金融服務理念。興業銀行也率先在低碳金融方面進行了實踐和探索。巨大的市場回報和經濟效益也吸引了其他商業銀行發展綠色信貸和碳交易金融產品。2007年8月,中國銀行推出掛鉤二氧化碳排放額度的基金。2007年10月,交通銀行推出收益率與三只水資源和兩只鈾能源組成的全球股票籃子表現掛鉤的基金。2008年8月,深圳發展銀行再次推出“二氧化碳掛鉤型”本外幣理財產品,通過掛鉤歐洲氣候交易所上市的碳金融工具,為客戶提供綠色環保類金融產品的投資機會。
4.國內外低碳金融發展對比
有論調說所謂低碳經濟的發展是發達國家再一次分配國家利益的一種手段和方式,發達國家早年占用了廉價的資源能源發展,排放大量碳化廢氣,現在妄圖開脫罪責指責正起步發展的發展中國家,遏制這些國家前進的步伐,低碳金融的倡導興起可能有這一些發達國家的私心,但是對地球壞境的責任是均分于各個國家的,不能因噎廢食。發達國家更多的使用天然氣、風能、地熱能等,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逐漸被其他產業替代且類似經受過煙霧污染光污染的英國及水俁病的日本等國,在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中也為恢復環境花了巨大的代價。
總之低碳金融交易在逐步增長,公益廣告、呼吁、政府要求是不夠的,最后行之有效的依然是市場法則,用經濟手段制約碳排放。公共效益與經濟效益掛鉤,碳排放量可稱為社會資本,作為一種新的資產在被管理。
三、總結方案
1.我國低碳金融存在問題
(1)我國低碳金融的政策法律支持不足。目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雖然政府愈發重視低碳金融的發展,但相關的政策法規不配套實施,信貸業務、投融資業務、相關稅收等一系列政策服務也不完善,不能為低碳金融的快速蓬勃發展提供適宜的外部環境,貫通全國的統一市場遲遲無法形成。
(2)我國的低碳金融服務業務的準備不足,特別是銀行利潤的金融部門,利益空間和管理水平低,人員配置不好安排。低碳金融業務伴隨著一系列的風險包括社會風險,環境風險,技術風險,國內市場和所有其他不可預知的風險。我國很多金融機構對風險的管控能力不足,這就使得低碳產業發展風險激增,更進一步影響整個低碳經濟大環境的形成和發展
(3)只有較少的金融機構參與碳交易中介服務與碳期貨市場。銀行綠色信貸利息占信貸總額的比例仍然較低,綠色信貸的外部環境需求也不樂觀,這一理念在金融機構中仍然是不清晰的。綠色信貸項目目錄的工業標準的指導還不清楚,金融機構缺乏專業人士,沒有系統、專業的咨詢體系來幫助金融機構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定的空間。
2.具體措施意見
(1)加快金融法規與低碳政策,法規的建立。目前為止,金融企業對于參與低碳經濟在環境保護方面沒有一套切實可行的衡量尺度,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缺乏對公共效應的重視,浪費資源產生的外部成本由其他人承受而無法向其討得補償。我國應建立健全低碳金融法律法規,并使之體系化。金融企業應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同時,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低碳環保政策,尤其是環保企業需要充分意識到CDM機制和碳金融的巨大潛在商機,加強國際合作,積極開展CDM項目,使低碳金融在這個階段有一個適宜生長發展的國內外環境。
(2)完善低碳市場體系的建設。低碳金融業務要在市場經濟中發展。銀行業的發展是有限的,缺乏活力,銀行之間的競爭可以促進低碳金融業務的開展。提高低碳市場體系的金融投資,同樣對低碳金融業務的開展具有促進作用。建立和完善低碳金融投資市場體系,公眾的普遍認可是低碳金融得以發展的必要條件。
(3)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碳金融市場,培養碳金融人才隊伍建設。根據我國國情制定總體減排目標,制定適合不同環保企業的減排指標,對于達到標準的企業,銀行要給予其投融資的信貸支持,逐步建立我國人民幣離岸碳金融交易所,參與低碳金融交易在國際化市場上的競爭,發展多層次的低碳金融業務。金融機構還應加大人才的培養和任用,尤其是熟悉CDM項目流程、碳基金運作模式和碳相關金融產品開發等方面的人才,以促進中國CDM項目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國俊.發展碳金融市場推動低碳經濟[N].金融時報,2010-04-03.
[2]詹建.低碳金融模式初探[J].現代金融,2010-08.
[3]張明坤.對我國碳金融的發展和思考[J].浙江金融,2010.
[4]陳林生.商業銀行推行赤道原則問題探討[J].福建金融,2009.
[5]喬麗君,姜新毛.新時期發展低碳經濟和碳金融的意義、困境及路徑選擇[J].經濟師,2012-4.
[6]劉雪玲.國內銀行業低碳金融業務發展分析[N].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院報,2011.
作者簡介:劉娟(1993.01- ),女,漢,河南,碩士研究生,河南大學,金融;劉瑞(1992.09- ),女,漢,河南,在讀碩士研究生,河南大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