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婧
摘 要:市場經濟的發展,全球化的加快,上市公司一般都會運用公允價值開展盈余管理,且內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會對其產生影響。研究表明,對于那些有內部控制問題的上市公司,營業外收入和盈余管理呈現正相關,然而那些沒有內部控制問題的上市公司,其投資收益和資產減值損失與盈余管理有明顯的正相關。
關鍵詞:內部控制;公允價值;盈余管理;影響
目前,政府部門采取措施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且在2008年,財政部門與銀監會等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其后有發布《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建立了完善的企業你惡不控制體系規范并且在不斷完善。之所以強調內部控制體系的建構,是因為它對于企業的內部管理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保障企業長期高效運轉。但是,在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基礎上,還要考慮到公允價值與盈余管理的關系以及內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對這對關系的影響。
一、公允價值與盈余管理
21世紀初,在美國,受到金融創新業務的興起,財務報告委員會在財務會計中提倡使用公允價值作為新的計量屬性。隨著市場經濟的完善發展,公允價值在全球被使用,具體被定義為,在市場交易中,資產被銷售所得到的價格或者負債被轉移時所支付的價格,也就是說在此,公允價值被定義為脫手價格。
關于盈余管理的定義一般從三個方面進行,目的、方式及合法性,但是并沒有達成一個公認準確的定義,大多數人認可第三種定義方式,即從遵守會計法則方面研究報表的制定。在Scott看來,管理者盈余管理就是在遵守會計法則的情況下,運用會計政策調節盈余,最終獲得最大利益。
由于公允價值的變動是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其具體的金額一般是比較透明公平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很多資產并沒有活躍的市場支撐,受到參與市場的主體不成熟的限制,公允價值的計量可靠性降低,至于運用公允價值能否增大盈余管理的空間仍有待進一步探討。公允價值的運用最終必然對盈余管理有利,但是在其實踐中,公允價值又不可避免擔當工具作用。
從公允價值增大了盈余管理空間這個方面來看,企業的管理者在盈余管理時,為了保全資產,完成財務目標,他們會運用公允價值中的估值手段來管理盈余。不管是盈利還是虧損的企業一般會使用非經常性損益進行管理盈余,方式有處置資產、補助及資產減值等。通過研究表明,公允價值被引入時,出現了資產重組的現象,也就是公允價值確實會擴展盈余管理空間。此外,企業在劃分金融資產時,一般通過劃分可出售金融資產能夠得到較大的盈余管理空間。
從公允價值縮小甚至遏制盈余管理空間的方面來看,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公允價值的運用降低了領導層操控利潤的能力。此外,通過對上市公司的是否使用新會計準則的盈余管理水平的研究發現,使用公允價值恰恰能夠遏制盈余管理行為,而且資產減值減少了對盈余管理的影響程度。
二、內部控制對公允價值及盈余管理的影響
使用2010年100家A股上市公司作為數據樣本,運用這些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系統來研究控制的質量水平,從研究中能夠發現,在新的開機準則中關于金融資產的規定能夠為上市公司的領導層擴展盈余管理的空間。在金融資產內部控制方面,與金融保險業相比較,非金融保險業在風險管理方面仍不健全。此外,其信息透露的完善程度和金融資產盈余的關系并不明顯,也就是說,在理論層面上,內部控制可以管理盈余,但是,實際上,受到內部控制體系完善程度的影響,在不同的項目運用中,公司的內部控制對公允價值的規范有著明顯不同。雖然,內部控制對于資產減值方面有很好的規范方式,內部控制對于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等方面的規范較差,這樣就導致,即使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沒有問題,卻沒有辦法阻止領導層運用各種方式開展盈余管理。總之,如果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沒有缺陷,管理層可以運用金融資產或者債務重組手段進行盈余管理,而如果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有缺陷,管理層仍然可以使用傳統的資產減值的手段。
1.內部控制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內部控制的薄弱無力及不完善,給管理層提供了進行盈余質量管理的可能。企業的管理層能夠進行調節盈余質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委托代理關系產生的信息不對稱。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存在經濟矛盾,由于委托代理約定的信息不平衡、不完善,這樣,企業的管理層就能夠把握機會進行相應的英語調控。這樣就會導致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有待考證,對資本市場的順利有序發展產生潛在的威脅。對于企業來說,內部控制能夠保證董事會對企業管理層可靠監督,以及履行股東所委托的責任,內部控制協調得好,能夠使企業的各方利益得到平衡,減少矛盾,時契約更完善,增加信息的對稱性,一定程度上遏制管理層對盈余管理的能力。
美國在加強內部控制運行,遏制公司管理層在財務上進行盈余管理,頒布了《薩班斯法案》,對內部控制進行有效監督。我國的相關部門為了規范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也頒布了一系列法規,提高了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水平。
2.內部控制對公允價值的影響
內部控制對公允價值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探討:委托代理;內部控制規范體系。
首先,如上所述,委托代理關系的不完善及信息的不對稱必然導致這一問題的出現。公允價值的透漏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緩解這一問題,提高信息的對稱可靠性,調整良好的內部控制狀態,建立完善的控制體系及活動,及時評估風險,對相關信息進行有效監督和溝通,能夠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實際上,使用公允價值與調節內部控制相互合作,也就是說,當使用公允價值調節矛盾時,會產生新的信息不對稱性,這樣又會出現新一層的盈余管理問題,內部控制就應該發揮作用,進行相應的規范。
其次,我國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規范由于公允價值的科目不同,規范要求也有一定的區別,比如,像控制活動這個控制因素,對資產減值損失科目的規定比較完善,但是像變動損益、營業外收入等科目的規范就不大完整。具體分析如下:
對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及投資收益的控制由于和金融資產有關,相應的內部控制規范只有相關的金融資產購入和處置時點,然而,持有金融資產期間的規范卻不明確。這樣對于金融資產行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帶來了困難。
另外一個科目是營業外收入,內部控制對其的規范也是比較模糊,與營業外收入有關的事宜有重組債務、補助及交換資產等等。《企業內部控制指引》中對這些事宜有一定程度的規范作用,但是缺乏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控制規范。比如,在交換資產的過程中,加入交換的條件符合公允價值計量,那么雙方就會達成一致。如果企業所換出的資產是固定資產,那么久關系到如何處理的問題,《企業內部控制指引》有對固定資產的規范,在處理固定資產中如何關聯交易及定價,避免固定資產的損失,但是對處置價格方面仍沒有完善的控制體系。受到市場化程度的限制,當固定資產沒有出現在市場上時,如何判斷公允價值的計量就成為問題。所以在對公允價值估算、審計等環節應該設置不相容崗位,這樣才能加強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管理控制,避免領導層的盈余管理。
公允價值中的資產減值損益與應收賬款及固定資產在持有時的計量,《企業牛控制應用指引》對其的規范比較完善,能夠幫助企業降低風險,明確運作流程。下面舉存貨的例子來說明,這個指引對于存貨這個崗位的職責要求很明確,責任到人,此外,只有監督人員、管理人員及倉儲工作人員才有權接觸到所存貨物,對于其它部門的人員除非得到授權,否則沒有權利接觸貨物,這樣確保了存貨的質量管理水平。對于存貨的驗收方面,在指引規范中也有較嚴格的要求,對相關合同及發票票面數據信息的核對規定很嚴,這樣能夠確保外購存貨層層把關,降低損失,所以說對于公允價值的資產減值損益方面的規范還是比較令人滿意的,縮小了盈余管理的空間。
三、結語
在上市公司中,一般都會存在一定程度運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內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影響著進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加大披露公允價值的工作力度,特別是在金融資產、衍生金融工具方面,只有這樣才能降低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能力。此外,還應該加強建立完善的對公允價值的規范制度,進一步完善指引條目,這樣能夠有利于企業提高內部控制能力,保障企業的長期順利發展。本文探討了公允價值及盈余管理的的關系,及內部控制對其的影響情況,希望對企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魏濤.非經常性損益盈余管理的動機、手段和作用研究——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07(1).
[2]林永堅等.高管變更與盈余管理—基于應計項目操控與真實活動操控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3(1).
[3]張燁,胡倩.資產公允價值的信息含量及其計量[J].證券市場導報,2007(9).
[4]程書強,楊娜.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及實施途徑分析[J].管理世界,2010,12: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