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經濟體制不斷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我國的稅收制度改革也勢在必行。目前“營改增”對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所帶來的影響已日益凸顯出來。在國家的稅收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時,施工企業應當快速適應國家政策大環境的改變,不斷克服財務管理中所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和完善財務管理工作,使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營改增”;施工企業;財務管理
當前我國的稅收政策由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這在某種程度上給施工單位帶來了新的機遇,使施工企業的稅負有所降低,在產品結構上有所調整,有利于企業成本的降低,使企業更好的發展。但“營改增”在給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問題和挑戰,這就需要施工企業根據“營改增”的政策變化,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財務管理進行規劃完善,盡量避免稅務改革給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企業的順利發展奠定基礎。
一、了解“營改增”的內涵,分析稅制改革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營業稅征收制度出現了重復收稅的弊端。這既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也不利于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國家調整稅收制度,把營業稅改為增值稅,擴大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取消或調減營業稅的征收。增值稅以生產或經營中所獲得的增值額作為課稅對象,逐環節進行征收扣稅,因此不存在重復收稅的現象,消費者是最終的稅款承擔者。由于征收增值稅的稅基廣闊,這樣的收稅方式具有普遍性和延續性。“營改增”的稅收制度對于服務行業的發展非常有利,對小型企業的發展影響巨大,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小型企業的發展。如在改制前,對小型企業征收的營業稅是5%,而“營改增”后企業的稅負是3%。這就說明“營改增”稅制改革推動了小型企業的發展,稅制改革減輕了企業的負擔,降低了企業的經營成本。
“營改增”的稅收制度有利于企業產業鏈結構的調整。由于在傳統的稅收制度中,服務行業需要按營業額全額征收營業稅,這就導致許多企業負擔加重,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傳統的稅收政策沒有退稅這一項,這使我國的貨物出口競爭力在無形中被降低,不利于企業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國的貨物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在實施營增改后明顯增強。在稅收制度改革后與國際市場接軌,確定了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促進了我國企業多元性的發展。
二、了解“營改增”的制度,分析其對施工企業的影響
我國的“營增改”稅制改革,降低了一部分施工企業的稅負。但是由于我國多數的施工企業依然在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財務制度也不夠完善,企業承包的模式也相對落后,這就致使一些施工企業管理效率不高,對進項稅費不能直接管理,因此有些企業的稅負反而有增無減。其次,營改增對施工企業的發票管理也有一定的影響。施工企業所繳稅款金額與其增值稅發票的開具有著密切的關系,對施工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銷項份額與進項份額有著直接的影響,同時也間接的影響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由于一些施工企業的工程項目數量較多,分布范圍廣泛,這就增加了對發票管理的難度。“營增改”稅制要求180天內完成進項稅票的認證才能夠實施抵扣,而由于施工企業項目多、范圍廣,在短時間內對發票的收集、整理和審核存在許多困難。
“營增改”在施工企業的實施也使得企業的財務報表披露凸顯出許多問題。施工企業的行業特殊性會導致一些工程墊款、質量保證金等現金流量問題,在竣工結算中有一部分的暫扣款還沒有支付。而稅法規定增值稅必須當期繳納,這樣就會使現金流量支出增加,使施工企業的成本資金增加,企業資金周轉緊張。同時,由于報表信息沒有及時分解,致使報表信息的分類標準不能統一,報表附注披露內容相關數據不全等,從而導致財務報表的價值有所降低。另外“營改增”在施工企業的實施,改變了傳統的賬務處理方式,有些建筑企業不能準確提供增值稅票,也就不能進行相應的費用抵扣。那些沒有抵扣的增值稅需要由施工企業承擔,這就增加了施工企業的稅負,提高了經營成本,使施工企業的財務管理難度加大。
三、分析“營改增”的特點,探討其可能導致的問題
“營改增”在施工企業的實施使企業的稅負增加。建筑行業的人工成本比例較高,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近幾年來用工成本的增加,使企業的人工成本也隨之升高,而建筑行業的施工周期比較長,合同標價不能隨之增加,這就使施工企業的利潤降低。稅收制度中沒有人工成本的進項稅抵扣,使施工企業在實施“營增改”后稅負增加。此外,施工企業拖欠工程款是常有的現象,在上個項目工程款沒有結清的情況下,為了拿到下個項目,企業只能通過融資來獲得工程款。而借款不在進項稅抵扣范圍之內,這就使企業的稅負又一次增加。“營增改”在施工企業的實施使會計核算的要求相應的提高,也使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稅款計算從方法到過程都增加了難度,對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提高,這就可能導致現任的一些會計工作人員難以勝任這些專業性更強的工作。
國內的許多施工企業目前管理模式仍然較為粗放,一些體制和財務制度尚不健全,施工企業的承包方式不夠嚴謹,對項目的管理也就難見成效,項目的進項額也不能做到有效管理,這就造成施工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上面臨一定的風險。另外“營改增”在施工企業的實施也增加了企業的投標難度。“營改增”稅制的實施使施工企業的招標概算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公開招標書的內容也要隨之調整,這就加大了施工企業投標工作的難度。比如,一些工程材料的成本不在進項稅額范圍,施工過程中一些可以獲得增值稅的成本費用進項稅額又難以準確估算,這就使工程預算增加了不確定性。在稅收改制以后,標書的投標總價已經包含了增值稅,而增值稅屬于價外稅,一般情況下要在價款中扣除,現在還沒有統一規范標書出臺,這就使企業的招投標充滿了不確定性。
四、面對“營改增”政策,促進施工企業改革創新
面對“營改增”給施工企業帶來的影響和問題,企業首先要轉換思想理念,增加對“營增改”的認識,改變傳統的稅務思維方式和財務管理辦法,對施工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經營管理方式進行改革創新,轉變施工企業財務管理意識。傳統的施工企業一般采用大區域管理制度,每個區域公司沒有進行工商注冊,只是屬于概念上的分公司,并不是增值稅的納稅主體。在實施“營改增”以后,施工企業要對下屬分公司進行工商注冊,明確其增值稅納稅主體的地位。在施工企業實施“營增改”之后,企業要對內部的相關制度、流程進行調整、變動,把企業以前營業稅下的項目制度改為以增值稅為基礎的制度。施工企業的《項目工程財務管理辦法》需要進行調整,增加增值稅的發票管理、材料支付等內容,對賬務處理內容、會計核算、財務信息化處理等內容進行改變調整。另外增加增值稅的管理辦法,確定項目增值稅的主體。
稅收制度的改變使公司的項目施工等方面也出現了相應的改變,企業從業主到材料供應分包合同等都出現了變動,這就需要施工企業在合同管理制度上做出一些調整,把有關稅收的內容在合同中呈現出來。比如增值稅繳納的歸屬,甲方材料供應的規范辦法和發票的開具條款應該根據營改增的變化進行調整。在項目工程承包以后,承包企業要明確該項目的增值稅。由于施工企業的項目工程分布廣泛,項目增值稅的繳納確定時,不能簡單的進行稅目累加,而應該由項目部建立相應的增值稅臺帳,統一核算繳納,從而達到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明確經濟責任的目的。“營改增”易導致施工企業由于發票管理混亂而引起稅負增加,這就迫使施工企業在招投標的談價環節必須根據“營改增”后的稅收變動相應的提高造價。
“營改增”是我國稅收政策的又一次重大改革,這次稅收改革對不同的企業有著不同的意義。對施工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由于施工企業的行業特殊性,在稅收政策實施時,會遇到一些問題,這就迫使我們施工企業加強企業財務管理,適應國家的稅務政策。企業只有適應社會大環境,改正企業自身的弊端,才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參考文獻:
[1]廖明江,羅曦,高啟華.“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與對策[J].新經濟,2016,(6):19-20.
[2]歐艷.分析營改增對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3,(24):248.
[3]程海濤.分析營改增對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4,(5):248.
作者簡介:蔡回遼(1986.11- ),男,漢族,貴州遵義人,北京工商大學本科,(會計師、經濟師、審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施工財務管理及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