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雷
摘要:今年來,隨著我國財政稅收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使我國財政、財務管理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上級各部門對財政、財務管理的要求也不斷提升,但實際工作中仍存在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現象。要解決現階段我國財政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改變財政收支不平衡、負債運行等狀態,是我國財務工作者當前必須解決的重點問題。本文通過對財政稅收管理中問題與對應對策的分析,希望對財政稅收管理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財政稅收管理;問題;對策
0 前言
財政和稅收是國家發展的關鍵,關系到我國民生大計。在稅收和財政對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收支分配、國民經濟發展、企業經濟活動項目、居民實際利益和政府決策等都有深刻影響。現階段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財政稅收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顯著,其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各類企業經濟管理人員對自我要求的必備知識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相關財政稅收管理規定、政策與監管制度的不斷出現,使我國財政實踐與理論知識發生了根本性變革。
1 我國財政稅收概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稅收管理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各種稅收以其功能分為財政與非財政性稅收。其中財政性稅收是指以獲得財政收入為主;非財政性稅收即并非以收入為主要目的,以稅收為工具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的政府干預,達到稅制變遷的推動效果。例如,開征一些行為稅并對其進行的修改就是其中的變遷之一。而另一類稅制的開征與變革是政府職能變遷直接作用于稅制變遷的典型效果。在這一原則下,自然應涵蓋以優化稅制為總目標的改革。
2 我國財政稅收管理中面臨的問題
2.1 預算決算編制過于形式化,專項資金管理缺位
在編制年初財政預算時,財務部門以提升區域領導政績或順利完成全年任務為主要目的,使財政預算的編制中收支預算指標降低,但年終決算時實際成績卻遠高于預算,造成預算編制不實,整個過程流于形式。加之財務監督上的缺位與執行力弱,使經費支出出現盲目與隨意現象。在實際工作中,沒有依據年初預算進行的經費支出,與預算指標間的差異也沒有及時分析與對待,使預算的執行過程與年度預算出現情況不符等表現。比如:車輛燃修費、招待費、會議費等公用經費的嚴重超標問題等。政府部門在項目管理上的體制缺失、職能交叉使專項資金管理分散,情況存在不明現象。特別是對資金量大、項目復雜的企業,缺少對資金進行專項核算的行動。多數支出核算在經常性科目之中,項目間的互相侵占、調整,為監督管理與績效考評難度加大。另外,針對轉型資金支出的突擊性監督檢查較多,在此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卻沒有響應的處理與整改措施,使監督不過走走表面形式,存在的問題得不到合理解決,使挪用、侵占資金與代管資金現象不斷發生。
2.2 稅收監督缺失,虛假財務核算
在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經濟中,偷稅漏稅逃稅等現象十分普遍,造成較大的稅收差額。稅收差額是權衡國家稅收征管效率的重要依據指標。有研究顯示,我國的稅收差額約為30%-40%,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有:不法分子肆意盜竊、倒賣、偽造、虛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涉及違法數額大。現階段的財務核算成果由人為控制,可能存在虛假經營指標。受不同利益驅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建有兩套或更多賬目,向上級報告經營成果與稅金計算的過程中使用虛假賬目以便減少稅金,使稅收監督陷入真空困局。就算沒有多套賬目,在財務核算中也可能存在虛假成分,使會計核算中的許多問題經過處理顯得規范合理。財務核算的虛假信息會使稅收流失,使國民經濟統計指標失真。一些企業中腐敗嚴重,使稅基被嚴重侵蝕。企業管理者的腐敗、管理缺失、局部地區的愈演愈烈的狀況使其成為社會發展的毒瘤。雖然企業腐敗現象豐富多樣,但從財務角度來看,均是將公有化為私有、侵占國家資產、損壞稅基的行為。
2.3 財務收支執行財經法規及財務制度不嚴
在財務部門的實際工作中,普遍存在如下問題:擴大開支范圍與標準、收支核算不實、報銷不合規票據、長期掛賬往來款項不清理、財政票據管理不嚴、往來賬管理混亂、財務會簽制度執行不嚴和政府采購政策執行缺位等。以上問題不但將企業預算在執行過程中的問題暴露出來,更影響著企業決算的質量與企業管理中各項制度與法規的執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缺失,財政財務會計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限制,在執行制度與財務監管工作中不同程度上的缺陷,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企業財務管理與稅收的合理化發展。
3 提升財政稅收管理的具體方法
3.1 提升稅收管理合理性與科學性
在實際工作中,應實事求是提升稅收計劃管理的科學合理性。制定合理的稅收計劃,不僅應參考國民經濟的宏觀發展計劃與國家預算收入,更應注重經濟稅源實際與市場變化的緊密結合,從經濟到稅收、積極可靠與留有余地的原則,與發展變化的角度對經濟稅源進行分析預測,盡量將實際稅源與稅收計劃對應起來。不僅如此,應加強會計改革的大力推進,使計劃執行的準確性得到充分保障。現行的稅收會計核算辦法盡量將申報應征數看作核算起點,構建基層征收機關分戶分稅種明細賬,但在基層會計工作中,職能保障入庫數額的準確性,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其他數據的完整性、真實性保障,影響了測算稅收負擔與稅收增減幅度、稅收計劃以會計資料計算稅收增減因素、預測稅源及變化趨勢。應加強與完善稅收會計改革,提升現代科技在其領域中的運用,以反映稅源與稅收、欠稅情況。另外,調查研究應被充分重視,以增強具有針對性的計劃分析并做好充分記錄。
3.2 建立健全稅收征管體系
征管是稅收工作的基礎,既能反映征納關系、組織稅收收入、傳遞宏觀調控意圖,又是內部秩序形成的基礎。作為稅收工作結果的展現,內部秩序是否達到指定目標,需要以稅收征管來實現,稅收征管體系能體現內部秩序的全貌。良好的內部秩序以法治與高效為特點。法治即對行為邊界的明確規定,將這種行為邊界發展到稅收征管體系中,是法治思想的集中體現。即在稅收征管中,提升法治權威作用,弱化人治權威。內部秩序的高效性體現為動態上的有序狀態,它要求行為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使稅收行政行為更有效率。長時間以來,稅務部門管理稅收特別是征收管理中缺乏重視,重收入輕管理使稅收變成單純的任務進行完成,其征管質量與水平無關緊要。
3.3 稅務工作人員的素質提升
在各項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是各種因素中最基本、并能起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稅務人員作為稅收征管的主體,是稅收征管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實際工作中,良好的稅收內部秩序離不開稅務人員的個人綜合素質的影響作用。有效運營稅收的內部秩序,需要稅務人員進行,從業稅務人員素質程度的高低能直接作用于內部秩序的構建與最終效果的展現。不僅如此,更注重專業稅務人員的法治精神與職業道德精神的不斷建設與完善,從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稅務人員依法辦事的職業道德,將稅務工作發展成為高效法治的內部秩序的直觀體現,使企業稅收工作能保障其合法性、穩定性與高效性。
4 結束語
在不斷完善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中,我國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是其中的重點工作,也是提升我國經濟水平的關鍵。稅收部門采取各種創新手段進行財政管理和稅收監督,能最大限度發揮財政稅收的創新體制作用,使改革不僅能為發展我國經濟更能落實科學發展觀打下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基礎。現階段的財政稅收體制改革需要依靠管理人員、國家、財政稅收管理部門共同努力,在不斷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基礎之上,提升財政稅收水平,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