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翔(三亞市圖書館,海南三亞572000)
?
新媒體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研究
周翔
(三亞市圖書館,海南三亞572000)
[摘要]闡述了新媒體環境與閱讀文化,分析了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中新媒體的選擇與應用,以及新媒體環境下閱讀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提出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新媒體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評價指標建設
閱讀能夠提升文化素養,豐富人的知識儲備,讓人得到全方位提升。一個國家國民的整體閱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民素質與文化軟實力。我國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引導全民閱讀,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當前信息化與數字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催生出多樣化的新媒體,信息資源的傳播途徑更加豐富,也逐漸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與閱讀習慣。新媒體環境下傳統的閱讀模式已經失去競爭力,大眾閱讀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1]。公共圖書館作為大眾獲取文化知識的公益性機構,應認真分析新媒體時代用戶的閱讀需求與行為特征,充分發揮在全民閱讀中的核心作用,全方位推進閱讀文化建設。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的全新媒體形態,新媒體可以概括為基于數字化、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有別于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全新信息傳播媒介,可以依托手機、移動網絡等傳播與分享信息,如數字電視、博客、電子圖書等。新媒體的“新”不僅體現在技術與信息傳播方式上,也體現在服務理念上[2]。新媒體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信息處理與發布,具備高效性、及時性與交互性。用戶不僅能夠實現與媒體的溝通交流,也可以作為信息生產者與發布者,并與其他用戶共享信息資源。新媒體也具有融合性,能夠消除不同地區、領域以及社群之間的信息界限,促進多樣化信息形態的融合,為用戶提供了多樣的選擇。
閱讀文化是受到社會環境、社會制度以及文化意識制約的,建立在一定物質與技術形態之上的,由特定閱讀價值觀支配的閱讀活動。當前多樣化閱讀載體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閱讀方式,也讓公眾的閱讀目的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這樣一個視覺文化時代,人們經歷了從學習性閱讀到享受性閱讀的轉變,閱讀文化不僅代表個人的閱讀觀念與行為,也代表國家與群體在某段時期呈現出的整體閱讀意識與閱讀行為。閱讀文化隸屬于社會文化系統,代表一種社會文化現象,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具有普適性與關聯性特征。
一個人的精神發展狀況與閱讀存在密切關系,而閱讀活動可以看作文化資本積累的過程[3]。新媒體的應用讓公共圖書館的信息服務更加多樣化,信息傳播呈現出立體化的特點,用戶的閱讀載體與途徑更加豐富,閱讀習慣與行為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環境下信息資源增長迅速,信息資源的形式與類別更加多樣,打破了信息傳播的地域與時間限制,也為公共圖書館提供了多樣的閱讀文化活動組織渠道。同時新媒體改變了閱讀文化活動單純的推廣方式與手段,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不同新媒體的功能、特點與形態,集成多種信息媒介對海量信息進行統一處理、組織與傳播,有助于擴大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服務范圍。
新媒體種類與功能多樣,公共圖書館借助新媒體開展閱讀文化建設工作,應該明確不同類型新媒體的特征與適用性,結合用戶的需求特點合理選擇與利用新媒體,以促進閱讀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
2.1閱讀文化建設中不同新媒體的適用性
根據新媒體基礎功能的差異,可以分為資源分享型、在線問答型以及知識百科型等。豐富多樣的新媒體不僅為人們發布、分享信息資源提供了平臺,也是獲取信息資源與學習的重要工具。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資源分享型新媒體分享信息,如博客、百度文庫等,設置閱讀引導課程,進而提升圖書館閱讀文化活動的影響力。也可以利用在線問答型新媒體解決用戶的疑惑與問題,增進館員與用戶之間的溝通交流,提升用戶對圖書館的關注度。此外,可以利用知識百科型新媒體提供多樣化的信息與知識,引導用戶參與到知識創造活動中,進一步完善圖書館的閱讀資源鏈接。或者根據用戶的需求借助新媒體聚合網絡閱讀資源,如利用在線RSS閱讀客戶端推送閱讀信息,以提高用戶對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的關注度。
2.2閱讀文化建設中新媒體的合理選擇
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活動的開展,首先需要確定閱讀文化建設的服務對象,針對不同年齡層用戶的閱讀需求特點,選擇受眾廣泛、運作成熟的新媒體,如微博、微信等。對于年輕的用戶群體,可以選擇更加新穎、有趣的新媒體平臺,如輕博客、開心網等[4]。其次,公共圖書館需要明確閱讀文化建設的目的,盡量選擇能夠傳播更多閱讀內容的新媒體,如博客、在線百科等,對公共圖書館的閱讀文化活動進行宣傳,增進圖書館員與用戶的交流,并加強對用戶閱讀活動的指導。再次,需要加強對新媒體的管理,選擇過程中注重新媒體自身的功能以及對閱讀文化推廣的作用。新媒體良好的功能有助于擴展閱讀文化推廣范圍,激發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文化建設的靈感,而對新媒體的有效管理能夠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
2.3閱讀文化建設中新媒體的合理應用
公共圖書館利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文化建設工作,一方面需要考慮是否能夠獲得更多關注,以提升閱讀文化活動的知名度。通過新媒體獲取關注的方法包括主動為用戶推送閱讀信息、開展宣傳活動、發起閱讀討論等。公共圖書館也需要利用新媒體增進與用戶的交互,保障優質閱讀信息的及時發布,注重信息發布與管理技巧,并通過溝通與傾聽了解用戶的閱讀需求。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需要考慮宣傳方式是否合理,通過對新媒體功能的發現與應用吸引更多用戶。例如,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用戶的閱讀特點設計宣傳視頻,力求保障宣傳內容的新穎性與趣味性,激發用戶對閱讀、學習的欲望,進一步提升用戶的忠誠度。此外,公共圖書館利用新媒體發布閱讀信息,需要考慮不同層次用戶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盡量采用貼近生活的語言與交流方式,進而增強用戶的閱讀興趣。
公共圖書館作為知識與信息傳播中心,其文化構成包括制度、精神與物質等方面,閱讀文化建設隸屬于公共圖書館文化建設子系統,開展閱讀文化建設也是公共圖書館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新媒體環境下,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文化建設需求開展閱讀文化建設工作,從閱讀服務、閱讀資源以及閱讀環境等方面完善閱讀文化建設體系(如圖1所示)。

圖1 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體系
3.1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建設
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閱讀服務質量[5]。圖書館員應秉承服務至上的理念,以科學的管理方法與服務手段,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閱讀服務。當前可以從服務內容與服務手段兩方面對閱讀服務建設情況進行評價,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一方面要求針對用戶群體的需求開展閱讀文化活動,另一方面需要保障服務內容的新穎性,以提升用戶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在服務方式上注重創新與創意,注重體現時代性與科學性,并需要運用新媒體工具滿足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力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服務方案,以保障閱讀服務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例如,上海圖書館在分析用戶閱讀需求的基礎上,推出了移動圖書館與“一卡通”外借閱讀服務,極大提高了用戶參與閱讀活動的便利性,也豐富了圖書館的閱讀服務內容。
3.2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建設
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的開展要求為用戶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用戶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輕松、愉悅的感受,進而提升用戶在閱讀文化建設中的參與度。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從閱讀空間布局、室內裝飾等方面入手,力求通過室內環境、規劃、美化等方面營造良好的氛圍,以物理環境美化為閱讀文化建設創造條件。公共圖書館作為用戶獲取知識、提升文化素養的場所,也需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力求將閱讀空間變為傳承與傳播文化的平臺。用戶在具有人文意蘊的閱讀環境中能夠受到感染,獲得內心的寧靜,提升用戶的閱讀效率,也可以吸引更多熱愛閱讀的用戶。例如,浙江省圖書館在閱讀文化建設方面注重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覽室設置的座位超過500個,應用了現代化影像設備與虛擬展廳板塊,讓用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是用戶閱讀學習的理想場所。
3.3公共圖書館閱讀資源建設
館藏資源是公共圖書館開展閱讀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吸引用戶的根本條件[6]。公共圖書館需要綜合運用先進技術與新媒體工具,積極調整館藏資源結構,增加館藏閱讀資源種類與數量,推出在線閱讀、電子刊物等服務,以滿足新媒體環境下用戶的移動閱讀需求。同時公共圖書館需要根據相關政策積極調整文獻布局,力求凸顯自身的閱讀資源特色,并通過不斷充實、完善與發展,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閱讀文化。例如,安徽省圖書館結合閱讀文化建設需求與本省特色,構建了特色數字資源導航欄,收錄了具有安徽本地特色的工藝美術、剪紙、戲曲等資源,并且開展了一系列與安徽本地文化相關的閱讀文化活動,突出了省級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優勢,也吸引了更多用戶的關注。
公共圖書館閱讀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制定相應的保障措施,加強對公共圖書館參與主體的統一管理,借助技術與資源支撐完善閱讀服務體系,以維持閱讀文化建設工作的良性運轉。
4.1以技術與資源支撐完善閱讀服務體系
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移動網絡構建數字化媒體系統,整合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資源,統一不同媒體形態的運作規則,采用科學的閱讀資源分享方式,促進異構媒體閱讀資源的整合與重組,不斷完善閱讀服務體系,進而為閱讀資源的共享與服務提供支持。公共圖書館需要及時更新媒體形態,加強對閱讀文化技術支撐平臺的研究,開發新媒體閱讀途徑并及時更新閱讀內容,以擴展閱讀文化活動的影響范圍。例如,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構建在線交流平臺,借助這類新媒體的開放性、及時性與高效性特點,設置公共圖書館公眾賬號開展閱讀文化宣傳活動,在線解答用戶的問題,實現與用戶之間的交流,進一步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益。公共圖書館也可以借助現代技術開展在線借閱服務,為用戶提供論文、電子讀物、報刊雜志等閱讀,使用戶足不出戶就能享受便捷的閱讀服務。
4.2構建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推廣平臺
根據公共圖書館用戶的閱讀需求構建閱讀服務推廣平臺(如圖2所示),加強對閱讀文化建設的宣傳推廣,從基礎數據、閱讀內容以及閱讀社交管理3個方面,保障閱讀文化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其中基礎數據管理模塊就是對系統運行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管理維護,通過數據監測與檢索迅速獲取閱讀資源,實時監測平臺運行情況。閱讀內容管理模塊就是對用戶發布的閱讀需求與信息進行聚合,實現閱讀內容發布、分類與重組等功能,也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閱讀服務。閱讀社交管理模塊的主要職能為增強用戶與閱讀內容之間的互動,成立閱讀小組為用戶提供在線咨詢問答服務,通過閱讀調查了解用戶需求,并通過閱讀活動豐富服務內容,進一步提升閱讀服務質量。

圖2 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推廣平臺
4.3加強社會合作與閱讀文化建設指導
公共圖書館應重視閱讀文化的普適性特征,加強與政府部門、書店、傳媒公司等社會機構的交流合作,改善自身在閱讀文建設方面存在的資金、資源不足等問題,進而構建雙贏的局面。同時加強對閱讀文化建設工作的監督與指導,面對新媒體環境下多元化的閱讀形式,積極整合網絡閱讀資源,構建良好的公共圖書館信息環境,采用科學的方式引導用戶正確利用網絡資源。推出網絡閱讀在線指導服務,及時為用戶推薦優質閱讀資源,通過社交網站加強與用戶的溝通交流,積極開展閱讀漂流瓶、圖書展覽等多樣化的閱讀宣傳活動,聯合多方力量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
新媒體環境下傳統閱讀服務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求,而新媒體閱讀服務無論在規模、途徑與形式方面都具有獨特優勢。公共圖書館作為閱讀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應該承擔起提升全民文化素質的重任,深入分析不同類型新媒體的特征與適用性,結合用戶需求合理利用與選擇新媒體工具,通過閱讀資源整合與重組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參考文獻:
[1]唐曙南,閆建平.論高校圖書館在全民閱讀中的引領作用[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1(3):53-55.
[2]陸和建,康媛媛,胡曦瑋.香港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研究及啟示[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6):117-119.
[3]韓怡華.全媒體時代的閱讀推廣探索[J].圖書館雜志,2014(4):68-71.
[4]王琳.全民閱讀現狀及公共圖書館推進全民閱讀的措施探討[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12(1):146-149.
[5]董麗娟,韓靜嫻.中英美三國圖書館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之比較[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2(5):62-66.
[6]張劍.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的對策與建議[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2):91-95.
周翔女,1981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與發展。
[分類號]G252.1
收稿日期:(2015-12-30;責編:楊新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