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抒超(粵東高級技工學校圖書館,廣東汕頭515041)
?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移動APP服務研究?
——以廣東本科高校為例
楊抒超
(粵東高級技工學校圖書館,廣東汕頭515041)
[摘要]通過對廣東高校圖書館移動APP服務用戶的問卷調查,分析了用戶對圖書館移動APP信息服務的需求。根據圖書館移動APP信息服務的9項統計結果,從技術投入、個性化定制、界面設計和宣傳發展與資金保障4個角度對高校圖書館發展移動APP服務提出了相關建議和策略,以實現用戶需求與移動圖書館服務的有效對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移動APP信息服務用戶需求
隨著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移動用戶的數量快速增長。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報告》,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數量達到5.9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手機網民數量的增長極大地促進了依托手機等移動設備為終端的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發展[1]。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是指移動用戶通過終端設備(如手機、iPAD)等,以無線接入的方式隨時隨地接受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服務。在國內,2003年北京理工大學率先推出基于手機短信平臺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此后國內有多家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也推出了移動圖書館服務。2011年隨著國內3G、4G通訊技術的出現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極大地推動了移動圖書館的發展[2]。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院校名單,廣東省共有本科院校43所。筆者在2015年9月對這43所本科院校的圖書館網站進行逐一訪問,已有26家高校圖書館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開通率達到了60%。廣東高校移動圖書館服務有如下特點[3]:①開通時間比較晚,多從2011年以后才陸續開通移動圖書館,2013~2014年移動圖書館的發展較快。②廣東大多數高校都是采用超星公司開發的信息系統,該系統功能齊全,既包括了基本的借閱查詢服務、館藏查詢、移動閱讀等內容,也包含個性化的信息訂閱服務,用戶可以通過賬號綁定,可以隨時在微博上分享信息,但個性化服務的內容和服務方式較少。③各高校都使用第三方系統軟件來開展服務,缺少自行開發軟件。各高校有特色的數據庫均未能嵌入系統,數字資源共性有余,特色不足。
高校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的用戶是指在高校中通過移動網絡,突破時間或空間的限制獲取信息來改善或提升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滿足自己未來個人學術成就或就業的個體和群體[4]。他們主要為從事科研、教學以及學習的教師和學生,不同層次高校用戶對信息資源的需求是不相同的,在消費信息的同時也創造著學術科研成果。在當前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由創新服務向精細化服務的發展過程中,用戶的需求決定了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服務內容與服務方式。只有針對用戶需求進行調研,才能有的放矢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真正體現移動信息服務的作用[5]。
本次研究以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汕頭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第二師范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43所廣東本科院校的用戶為對象進行調研,這些學校既有“211”“985”重點高校,也有普通本科院校,大部分已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希望通過對上述高校圖書館用戶需求的調查,能對廣東高校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提出建設性的策略。
2.1調研概況
本次調研通過問卷星網絡平臺,動員讀者參與網絡調查,調查時間為2015年4月1日~7月7日,共回收有效問卷378份。
2.2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
①本次調查的378位用戶中,男性比例為62.96%,女性比例為37.04%。其中學生314人,占比83.07%,其他調研對象為教師、科研人員等。因為學生群體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用戶群,樣本比較符合預期。
②在個人使用移動終端設備中,有349人持有智能手機,擁有率為92.33%;110人持有平板電腦,擁有率為29.1%;有39人持有專業電子閱覽器,擁有率為10.32%;只37人持有不能上網的普通手機,占有率為9.73%。說明手機等移動設備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移動終端,圖書館為用戶提供移動信息服務已成必然趨勢。
③用戶使用移動設備上網的頻率。用戶每天使用移動終端設備上網的比例達到87.5%以上,不上網的用戶只有1.32%。說明上網已成為大多數人生活方式之一,用戶對移動信息服務已有相當高的認知程度。
④用戶使用移動設備上網的目的(見圖1)。用戶上網使用移動QQ、飛信、微信的頻率最高,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進行個性化服務。

圖1 用戶使用移動設備上網的目的
2.3用戶使用移動信息服務的意愿
65.87%的用戶愿意通過移動設備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信息服務,25.4%的用戶認為無所謂,只有8.73%的用戶不愿意使用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說明用戶對圖書館提供移動信息服務持歡迎的態度。
2.4用戶使用移動信息服務的方式
參與調查的用戶中有48.15%喜歡使用移動客戶端服務;28.84%的用戶喜歡使用短信信息服務;23.02%的用戶喜歡使用WAP/Web服務。現在數據商所開發的移動圖書館大都可以通過下載APP使用,符合用戶的習慣。
2.5用戶使用移動圖書館的主要目的
排在前4位的有:即時了解自己的借閱情況;即時預約借書、還書;即時查詢圖書館目錄、檢索電子出版物;即時了解圖書館通知。說明用戶希望通過移動圖書館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的常規服務,體現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便捷性。
2.6用戶對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內容的需求
移動閱讀的主要內容是圖書、期刊、報紙,移動視頻收看和移動音頻收聽的需求較少,主要是因為流量耗費過大、費用過高的原因。其中休閑性閱讀高于專業性閱讀,全文型閱讀明顯高于加工型閱讀和題錄型閱讀。休閑性移動閱讀和全文型閱讀的契合,說明大多數用戶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符合移動環境下用戶信息獲取行為的習慣。
2.7用戶對移動信息服務項目的需求(見圖2)

圖2 用戶對移動信息服務項目的需求
本項調查分15個小項目進行,調查結果需求排前5位的依次為:借閱到期提醒、查閱圖書館目錄、辦理續借、查詢個人借閱、移動閱讀,需求率在50%以上,說明用戶希望通過移動信息服務,以求方便快捷地辦理圖書館的各項日常業務。移動信息服務將成為圖書館業務發展的趨勢。
2.8用戶對移動信息服務個性化需求
本項調查中用戶對個性化門戶、個性化檢索、個性化收藏、個性化訂閱等服務的需求差別不大,在20%以上,說明用戶個性化服務的需求還是比較大。
2.9影響用戶使用移動信息服務的原因(見圖3)

圖3 影響用戶使用移動信息服務的原因
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作為圖書館服務應用的創新模式,阻礙高校用戶使用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原因眾多,涉及多個方面的因素。表3的內容反映了用戶拒絕使用移動圖書館的原因和顧慮。調查結果前5名的主要原因依次為:①圖書館宣傳不夠,不知道圖書館提供此項服務;②擔心數據流量耗費太大;③資源不新穎;④不知道如何使用這項服務,遇到問題無法即時咨詢相關人員;⑤沒有所需的資源等。圖書館應重視用戶的意見,采取科學的服務策略,更好地開展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
綜合對廣東高校移動圖書館的9個類別的數據統計來看,隨著圖書館移動APP的普及率逐步增長,APP受用人群與圖書館APP提供商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隨著差異性的不斷提升,發展移動圖書館將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筆者針對圖書館在發展移動APP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提出了3個類別的策略和建議。
3.1加大對移動APP的技術投入
3.1.1加強與第三方技術平臺合作
一般情況下,當下高校圖書館側重于對圖書的管理,而對移動APP開發的技術則稍顯薄弱。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加強對移動APP的技術投入,就必須加強與第三方技術平臺的合作[6]。通過跟知名的數據庫提供商進行合作,通過數據庫商的成熟技術來保證移動APP在系統兼容、權限管理和顯示模式的魯棒性,同時與第三方技術平臺的合作還能夠避免在自主研發過程中的風險。
當然,與第三方技術平臺的合作需要有選擇地進行,不能盲目與各大技術平臺進行合作,一般情況下,根據上文對大學生的特點研究總結,應針對不同的大學主要人群選擇合適的技術平臺合作。例如,外籍教師、學生多的高校需要兼容到英文版;女生比例高的高校需要注重APP界面的美觀。與第三方技術平臺的合作,需要從讀者的實際需求出發,在教育、信息共享和智能服務等多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3.1.2加強對新技術的學習和應用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各大傳統行業都有計算機的介入,通過采用計算機技術,將會對傳統行業的效率帶來極大的提升。圖書館相關從業人員也應該加強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并注重實踐和應用,以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如今,圖書館從業人員需要了解大量計算機相關知識。例如,在圖書館內部使用室內定位技術,整合現有技術,結合搜索技術和RFID技術,能夠在搜索到圖書的相應檢索號碼時基本定位出圖書的位置,再通過APP進行相應的路線估計,讀者可以更方便地完成圖書的查詢和借閱服務。
3.2大力發展基于個性化服務的移動APP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單一功能的移動APP已經不能滿足圖書館APP用戶各式各樣的需求了。基于圖書館方面,應該有針對性地開發各種個性化服務的移動APP,來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進而提升本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7]。
3.2.1定制信息服務
根據上述分析結果可知,在各大高校中有不同類型的圖書館移動APP的受眾,其中最常見的有行政人員、教師、本科生和研究生4類人群。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圖書館移動APP可以在用戶注冊過程中確定好用戶的實際用戶群,通過定位結果將該用戶分配到實際用戶群需求模型中,根據需求模型中的信息定制模板,為該用戶量身定制信息服務。通過定制信息服務,用戶將會更方便地使用圖書館移動APP。例如,在進行檢索過程中,用戶屬于研究生用戶群,系統將會自動屏蔽一些本科生的相關資料和書籍。
3.2.2推送信息服務
推送功能是智能技術商業化的產物,可以根據不同用戶所需要的資料進行推送,也可以根據用戶的歷史使用數據來自動為其推送一些感興趣的內容。在圖書館移動APP中,推送功能可以將新書公告、講座預約、電子書分享和其他服務通過智能計算,推送給合適的用戶群。
3.2.3個性化檢索服務
圖書館移動APP的最重要的服務之一就是圖書資源的檢索服務。如今智能技術也被應用到圖書檢索服務中,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可以通過智能算法為其定制個性化檢索服務。個性化檢索服務可以通過用戶的個人信息及歷史檢索結果為用戶建立相應的檢索服務,用戶可以得到適合自己的高質量檢索結果。另外,高校圖書館移動APP還會保存用戶的歷史搜索記錄,計算出用戶的知識興趣點,實時通過用戶檢索策略和檢索方式對個性化檢索系統進行調整,按照用戶的需求得出較滿意的結果。
3.3注重移動APP的界面設計
3.3.1良好的視覺要素
計算機軟件界面美化設計中,視覺要素包括色彩、文字、布局和圖標設計。一個良好界面的移動APP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在頁面布局上,一般情況下,采用簡潔大方的布局模式最令人舒適,閱讀方式按照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字體適中,色彩以干凈的黑色、藍色和灰色為主,整體布局明了,按鈕的位置醒目、大方。APP的圖標設計應該簡潔大方,能夠反映出高校圖書館的內涵。通過美學設計出來的移動APP界面,可以從根本上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
3.3.2良好的引導服務
新手使用APP需要有向導指引,不但要引導用戶在上下級的菜單選擇,還要引導用戶使用一些隱性功能,良好的引導功能可以給用戶帶來愉悅的體驗。
3.3.3友好的交互功能
交互功能是移動APP必不可少的功能,對于高校圖書館移動APP也一樣,由于受眾面的年齡分布較廣,所以在交互功能上,應該以簡潔明了為主。交互方式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變化,不論新用戶還是老用戶,在交互應用上應該都能達到得心應手的狀態。
3.3.4個性化主題功能
高校圖書館移動APP的受眾人群數量最多的是大學生,大學生年輕一代追求時尚,追求個性服務。為大學生受眾人群提供不同的個性化主題功能選擇,將會吸引更多的大學生用戶,滿足他們的需要,盡情展現個性和特點。
3.4加強移動APP宣傳推廣和后期經費支持
實際上,除擁有一個技術強大、功能豐富、界面美觀的移動APP外,圖書館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做好移動APP的宣傳工作。在宣傳推廣上,可以借鑒一些公共圖書館移動APP的推廣方式,例如,國家圖書館和上海圖書館的移動APP推廣,不但在官方網站上進行醒目的提醒,而且在官方微博上還進行了長時間的周期性推送和宣傳活動;與此同時,它們還邀請媒體輿論進行大力宣傳和擴散。這些常見方法能夠擴大圖書館移動APP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另外,高校圖書館在對新生的宣傳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在新生入學教育和學校網站上進行擴散和推廣,這些方法也能夠快速宣傳、推廣移動APP。
此外,移動APP屬于計算機軟件,計算機軟件的后期升級、更新以及服務器設備的運行和維護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實際情況下,各大高校圖書館對此項的資金預算不足,現階段,應將維護和更新移動APP作為經費預算之一,并作為高校圖書館的長期投入。否則,將會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移動APP將會逐步淡出高校圖書館的視線。
目前,廣東43所本科高校中已有26家開通了移動圖書館,高校圖書館移動APP信息服務漸漸變成圖書館數字化進程中重要的服務方式,也是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筆者從9個方面針對廣東地區本科高校圖書館移動APP信息服務需求的調查,通過深入分析調查結果,從4個方面對高校圖書館發展移動APP服務提出了相關建議和策略,為現實中的移動圖書館信息服務的改進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田丹.我國移動圖書館APP應用現狀分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5):74-80.
[2]雷曉慶,高彩燕.基于用戶利用調查的高校移動圖書館建設策略[J].新世紀圖書館,2015(3):46-49.
[3]王永華,等.天津市高校圖書館APP移動服務探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5):36-37,46.
[4]岳家伍.淺析圖書館APP建設[J].圖書情報導刊,2015 (20):144-145.
[5]黃文娟,王波.移動圖書館APP建設研究[J].知識經濟,2015(12):7.
[6]王恩志.4G環境下的移動APP在圖書館中的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4):747-748.
[7]周榮.移動閱讀APP對圖書館建設的影響[J].林區教學,2015(9):124-125.
楊抒超女,1974年生。本科學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管理及信息服務。
[分類號]G250.7
*本文系廣東圖書館學會2014年圖書館科研課題“廣東高校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GDTK1430)階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21;責編:姚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