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祿峰(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圖書館,河南鄭州450046)
?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云平臺構建研究
劉祿峰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圖書館,河南鄭州450046)
[摘要]介紹了大數據與學科服務的概念,分析了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要素,指出了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云平臺的構建目標、設計模型與功能模塊,最后論述高校圖書館依托學科服務云平臺開展服務的創新方法。
[關鍵詞]大數據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云平臺
大數據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高校圖書館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開展現代信息服務,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知識需求。為解決學科資源無法有效共享這一問題,我國很多高校圖書館紛紛推出了學科服務,以突破傳統信息服務的限制,滿足科研人員、讀者對學科知識的深層次需求。學科服務是注重共享、互動、創新的資源組織模式,是面向用戶需求的深層次信息服務。綜合運用各種大數據處理技術,構建功能完善、層次清晰、操作簡便的云服務平臺,對于提升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層次有重要意義。
1.1大數據
大數據是指常規技術難以統計管理的海量數據的集合。根據大數據的特征,我們可以將其看作隨著新數據處理模式形成的,具有極強決策力、較快增長速度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有巨大的規模,類型豐富,蘊含極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與較高的應用價值。在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時,人們需要耗費比常規數據更多的時間,并且處理過程超出統計工具的容忍度。這些數據多為系統自動生成的,類型豐富多樣,格式并不是通用的[1]。處理大數據的方式包括批量處理與分流處理兩種,也需要協同應用多種技術。為了從大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需要綜合應用多種新技術和工具,并配合復雜的算法,及時更新數據預測流程。
1.2學科服務
學科服務也稱作學科型服務,它是圖書館為適應信息環境下用戶需求變化,改變傳統信息組織與服務方式,依據科學研究的專業、項目以及學科特點,對信息資源進行重新檢索、組織、傳遞與利用的服務方式。學科服務能夠滿足科研人員的深層次信息需求,也符合圖書館用戶的個性化服務需求[2]。它與傳統的參考咨詢服務不同,需要結合用戶需求不斷進行摸索與調整,最終為用戶提供知識服務產品。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開展是一項動態、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人力、資金、資源等多方面的支持,也需要考慮服務模式、服務對象以及目標措施等。學科服務與傳統信息服務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更加注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致力于改變信息服務的被動服務模式。學科服務對服務人員的學科素養有較高要求,提供的是一種知識密集型服務,在處理知識與信息的同時能夠實現信息增值。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學科服務過程中,能夠融入科研活動中主動推送服務,并且與科研人員建立密切的伙伴關系,擴大圖書館的學科影響力。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開展,應該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學科知識資源為基礎,以促進學科知識創新為目標。可以綜合應用數據挖掘、信息檢索等大數據技術,對學科知識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分析與集成,為不同層次的用戶提供個性化智力服務。
2.1學科館員
學科館員在學科資源組織、管理與評價等工作中占據主導地位,也是開展學科服務的主體。他們并非單純發揮聯絡學科專家、用戶的功能,也發揮著根據用戶需求調動圖書館所有資源參與學科服務中的作用。同時學科服務要求學科館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這就要求學科館員具備專業知識與業務能力,并做好學科資源的組織與引導工作。在學科服務過程中他們還需要做好學科知識庫的管理與維護工作,并且保障專業人士與學科用戶之間的有效溝通。
2.2學科用戶
科研人員、教師、學生等是學科服務的主要對象,也是從事專業學科教學、課題研究的主體。不同知識層次的用戶對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需求不盡相同。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服務模式也在逐漸發生變化。教師、研究生以及社會人士等對學科服務的深度要求不高,主要是文獻檢索或獲取常規知識。而學科研究人員的時間寶貴、任務繁重,研究項目涉及內容廣泛,加上很多學科資源難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只能借助圖書館獲取資源。高校圖書館掌握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對學科資源進行整合與分類,及時為科研人員提供最新學術資料。
2.3學科知識資源
學科知識資源是開展學科服務的基礎,包括網絡資源與館藏資源兩類[3]。高校圖書館需要根據學科需求,對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資源進行歸類、集成與挖掘,以方便學科用戶進行檢索與使用。由于網絡資源、館藏資源的重復率較高,且存在多種類型與表現形式,需要高校圖書館構建云端學科知識庫,對各類數據進行統一分析處理。學科圖書館員可以借助大數據處理技術,如云計算、數據挖掘技術等,對圖書館現有的資源庫、網絡學術資源進行重組,分析提煉出符合學科要求的優質資源。將這些資源納入學科知識服務資源池中,構建學科導航庫、學科機構庫、學科知識庫以及學科專題文獻庫等,以滿足用戶的一站式檢索需求,見圖1。

圖1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一站式檢索架構
2.4學科主題網關
高校圖書館在學科服務工作中,可以借助大數據環境下學術開放的特點,針對不同主題或學科的資源納入標準,構建規范的學科資源表述體系,進而對學科資源進行規范組織、篩選與整合,將其納入學科主題網關中,以方便用戶根據網頁導航查找資源。學科主題網關也可以稱為學科門戶網站,其構建目的就是為了強化與學科用戶的聯系,方便圖書館開展信息推送服務,保障科研人員對學科資源的利用率,進而提升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影響力。學科主體網關具有自主、互動的特點,能夠保障學科資源傳播的最大化,也方便學科用戶對資源進行自主管理。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是根據學科知識資源與人力組織需求,結合學科館員制度與知識服務,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知識服務的方式。根據大數據環境下學科用戶的需求特點,借助各種先進技術構建云平臺,能夠將學科館員與學科用戶緊密聯系起來,也有助于完善學科服務模式。
3.1學科服務云平臺的構建目標
高校圖書館構建學科服務云平臺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知識檢索、知識地圖、知識導航等多樣化的技術手段,形成面向教學科研的學科化服務體系,適應不同類型學科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學科知識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積累。學科服務云平臺要求界面友好、結構層次清晰、功能完善,具有開放性、適用性、易用性,能夠滿足科研信息化與泛在學習需求。云平臺的設計不能盲目追求功能多樣,而應以高校學科服務實際需求為準,遵循分布式、兼容性與松耦合的原則,并能夠根據學科專業知識的動態變化進行功能調整。例如,北京工業大學高性能計算暨云計算平臺是“十一五”期間重點支持的項目,已初步構成一個多學科交叉研究開發平臺。平臺基于一個面向服務的架構,實現對高性能計算資源的高效管理和靈活配置,為學校多個學科提供動態的高性能計算服務,滿足不同用戶對于軟硬件環境的個性化需求。
3.2學科服務云平臺的模型設計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云平臺的設計要求面向學科知識服務,具有開放性,層次結構簡單,能夠對各種學科知識資源進行管理、存儲與共享,并且創建集成多種服務的信息環境。通過分析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要素與服務流程,將多種學科服務集成于云平臺上,能夠為用戶獲取一站式學科資源提供便利。在分析大數據環境下學科服務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出學科服務云平臺的三層結構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云平臺設計模型
3.3學科服務云平臺的功能模塊
用戶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連接泛在網絡,如有線電視網、移動網絡以及互聯網等,能夠在任何時間地點獲取圖書館云平臺服務,這就是云客戶端。這里應用知識關聯、云計算等技術構成泛在圖書館,滿足了用戶泛在學習的需求[4]。學科知識資源層是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云平臺的最底層,通過虛擬化技術將各種軟硬件資源匯聚起來,是構建各類學科知識庫的基礎,其中分布著不同類型的學科知識資源。這些資源大部分來自科研機構與高校的自建數據庫,也包括網絡資源以及從開放機構獲取的OA資源等。平臺管理層主要負責各類信息資源的維護與管理,包括用戶信息、網絡安全、學科資源以及統計數據管理等。該層是維持云平臺正常運轉的基礎,能夠接收、傳遞各種命令,并將這些命令進行分析后轉化為相應的管理操作,對各類學科知識資源的操作進行控制。學科知識服務層主要負責為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提供相應的軟硬件設備,并為學科服務提供支持,是整個平臺的核心部分。該層根據高校學科設置情況設計了相應的界面導引,每個資源導引對應不同的學術資源鏈接,能夠提高學科用戶獲取服務的便捷性。這一層提供的服務包括知識導航、存儲、推送、共享等,能夠滿足用戶的一站式檢索需求[5]。對于已經完成的成功案例,系統會自動將其納入學科知識庫中進行云共享,以方便用戶學習借鑒,并賦予不同用戶相應的權限,強化對學科服務的有效管理。
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云平臺的構建,充分應用了智能檢索、數據挖掘等技術,能夠對云端知識與各類數據庫進行檢索,然后分類構建相應的數據庫來有效完成學科服務工作。但在依托云平臺開展學科服務過程中,高校圖書館需要規范學科服務流程、制定學科服務評價機制,以進一步實現學科服務創新。
4.1規范學科服務流程
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學科服務前,就已經根據學科設置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服務標準,并對圖書館學科服務界面做出了嚴格要求。學科服務云平臺的構建與應用,要求高校圖書館進一步規范學科服務流程,并將服務規范在云平臺上公布,要求所有學科館員與用戶依據規范操作。具體包括學科服務申請、處理、反饋等內容,以幫助學科館員與用戶了解學科服務流程[6]。在學科服務云平臺運行過程中,大部分工作均實現了網絡化與電子化,極大地簡化了學科服務流程,縮短了系統響應時間。加上學科館員的操作更加專業規范,不需要反復向用戶解釋具體操作方法,極大地提高了用戶滿意度。
4.2設置學科服務評價機制
高校圖書館在開展學科服務過程中,可以在學科服務云平臺上設置相應的統計與評價功能模塊,對學科館員的服務質量進行有效評價。加強與科研查新工作站、學術機構以及數字化部門的合作,定期對各項設施進行更新,以保障服務的及時性、準確性。同時設置學科服務考評小組,定期對學科館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審核,可采用隨機抽查與定期檢查相結合的方式,設置服務質量、平臺使用效果以及導引建設情況等評價指標,要求學科館員定期對學科資源庫進行維護更新,進而促進學科服務整體質量的提升[7]。
4.3積極拓展學科服務內容
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強與科研團隊、高校師生的合作,共同開展學科服務共建活動,或在學科服務云平臺上開展網絡調查、個人推薦等活動,要求學科用戶對圖書館的學科建設情況提出建議。高校圖書館也可以與高校教師合作,收集各種優質教學視頻資源,并上傳至學科服務云平臺,以供用戶下載學習。或者與高校院系負責人合作,將本校師生的科研成果、獲獎作品上傳至學科服務云平臺,讓更多的師生了解這些科研成果,促進科研成果的有效傳播。此外,高校圖書館可以設置學科資源推薦模塊,定期在學科服務云平臺上向用戶推薦不同學科專業的新書。或者借助當前常用的即時通訊工具,設計學科服務在線咨詢模塊,以滿足學科用戶的個性化需求[8]。例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根據本校的學科設置情況,借助Web技術構建了12個相應的“學科博客”,以學科館員為主體開展學科服務,通過對學科資源的整合與深入挖掘,定期為師生推送學科熱點、常用資源鏈接等,致力于深入全面地解釋學術資源,也為學科用戶
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
學科服務是圖書館適應大數據環境下用戶深層知識服務需求的全新模式,也是圖書館實現服務轉型的重要內容。高校圖書館綜合應用各種數據處理技術,構建以學科資源集成為依托的云平臺,能夠有效提升館員工作效率與服務質量,對于促進圖書館學科資源建設有重要意義。但學科服務云平臺的構建并非先進技術的簡單組合,而是應該結合學科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與學科服務實際來精心設計,進而真正為學科建設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廖志江,李志剛.基于Web2.0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1):131-132.
[2]楊華玲.基于SNS的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建設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2(3):104-106.
[3]鄭邦坤,潘幼喬.地方院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平臺構建[J].情報科學,2011(3):378-382.
[4]陳愛華.高校圖書館聯合體導讀服務工作探析:結合鹽城地區高校圖書館聯合體導讀服務實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2(7):55-57.
[5]鄧仲華,李立睿,陸穎雋.大數據環境下嵌入科研過程的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1):30-34.
[6]崔慧紅.基于大數據的CDRS知識整合研究框架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3(17):27-30.
[7]高俊芳.云計算下的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平臺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5(2):83-88.
[8]韓翠峰.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服務創新與發展[J].圖書館,2013(1):121-122.
劉祿峰男,1977年生。碩士,館員。研究方向:文獻信息服務。
[分類號]G250.76
收稿日期:(2015-11-20;責編:徐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