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巧玲,蘭詠梅(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甘肅蘭州730030)
?
蘭州地區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月經狀況和骨密度相關性研究
顧巧玲,蘭詠梅*
(西北民族大學醫學院,甘肅蘭州730030)
摘要:目的探討蘭州地區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月經狀況對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癥(OP)的影響,以便針對性地進行干預。方法橫斷面整群分層隨機抽取舞蹈專業15~20歲女生462名,利用超聲骨密度測定儀測定骨密度,并進行骨質T- score綜合評價。采用問卷調查月經狀況,對月經紊亂組和月經正常組年齡、身高、體重、初潮年齡、骨強度指數予以比較。結果蘭州地區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月經紊亂發病率為39.18%,發病率相對較高,181例月經紊亂者中有152例為月經過少或閉經,占83.40%。月經紊亂組體重、體重指數低于月經正常組,初潮年齡晚于月經正常組(P〈0.05);月經紊亂組各年齡段骨強度指數均低于月經正常組;兩組骨量減少檢出率差異明顯,月經紊亂組OP和骨量減少發病率均高于月經正常組(P〈0.05)。結論蘭州地區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月經紊亂現象普遍,以月經減少和閉經為主;月經紊亂者初潮年齡較晚,體重和體重指數均低于月經正常者;各年齡段月經正常者骨質狀況均優于月經紊亂者,月經紊亂者更易發生骨量減少。
關鍵詞:月經紊亂;青春期;舞蹈專業;骨密度
注:本文系蘭州市科技局項目(2014- 1- 70)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常見的以低骨量和骨微結構退變為特征的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疾病,對絕經后婦女的危害尤大。女性絕經后1~10年雌激素分泌銳減、骨質量丟失速率明顯加快,是OP的高危人群[1]。青春期是骨量快速增長期,在青春期獲得最大骨量對成年后獲得最佳峰值(Peak Bone Mass,PBM),即人體一生中所能獲得的最大骨密度值,減緩后期骨量流失,防止骨量減少和骨質疏松有重要意義。舞蹈表演要求舞者保持瘦體型,為求更好的舞臺表現,舞者經常會通過限制飲食來維持低體重和瘦體型,舞蹈訓練消耗大量能量卻不能及時補充,使機體長期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同時,高強度舞蹈訓練導致運動性月經失調,而營養不良又加重了月經紊亂狀況,嚴重威脅舞者骨骼和生殖健康。處于青春期的舞蹈專業女生,因月經紊亂和節食等負面因素限制了骨量的最大積累量,從而影響其獲得最佳峰值骨量,隨著成年后骨質的流失,其患脊柱側突、應力性骨折等職業病和OP的風險增加[2~4]。本研究通過對蘭州地區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月經狀況和骨密度的相關性研究,進一步探討舞蹈訓練、月經紊亂和營養不良等因素對骨密度的交互作用,幫助有關部門及舞蹈專業女生建立合理的訓練、飲食模式,改善月經紊亂和營養不良狀態,促進其骨骼、生殖健康,預防骨折、OP發生,提高該人群生活質量。
1.1對象
以舞蹈專業462名15~20歲女生為研究對象,要求所選對象均已接受5年以上的舞蹈訓練,每周訓練時間最少為22 h;未長期服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品,如鈣、激素、維生素D等;無骨質疏松癥或其他代謝性骨病;在過去的12個月內未采取任何節育措施。
1.2方法
1.2.1根據月經狀況分組月經正常組入選標準:月經周期規律(28~30天,偶有40天),月經期正常(2~5天),月經量正常(20~100 ml),經血顏色正常(暗紅色)。月經紊亂組入選標準:月經初潮延遲(正常為12~14歲),月經周期不規律(多次月經周期變化7天以上),停經或閉經(月經閉止超過6個月),月經稀少(一個月經期總經血量〈10 ml),月經過多(連續數個月經期經血量多,但月經間隔時間及出血時間皆規律,無經間出血、性交后出血或經血突然增加)。剔除條件:原發性閉經(〉18歲仍未月經來潮)。
1.2.2骨密度測定(1)儀器和方法。選用美國Hologic公司的Sahara Clinical Bone Sonometer骨密度測定儀測定右足跟骨骨密度,測試指標包括超聲聲速、寬帶超聲頻率衰減。同時采集由超聲聲速值結合數據庫計算出的統計值,如T值、Z值、體檢者所屬年齡組的百分位值及骨強度指數。
(2)診斷標準。采用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OP診斷標準[5]:T值>-1.0為骨量正常,-1.0~-2.5為骨量減少,〈-2.5為骨質疏松。
1.2.3統計學方法將研究對象按月經狀況分為月經紊亂組和月經正常組,數據資料用SPSS 11.5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組間均數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s表示;患病率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1研究對象骨量減少、OP患病率及月經紊亂情況
共調查462例蘭州地區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68例出現骨量減少,檢出率14.72%,未檢出OP患者;181例月經紊亂,檢出率為39.18%,其中152例為月經過少或閉經患者,占月經紊亂組總人數的83.98%。
2.2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月經紊亂組體重和BMI明顯低于月經正常組(P〈0.05),初潮年齡晚于月經正常組(P〈0.05),兩組年齡和身高差異無顯著性(見表1)。
表1 舞蹈專業女生一般情況(±s,分)

表1 舞蹈專業女生一般情況(±s,分)
注:*表示與月經正常組比較,P〈0.05
組別 身高(m)例數 體重(kg) 初潮年齡(歲年齡(歲)BMI月經正常組月經紊亂組)13.34±0.85 14.10±0.66* 281 181 16.83±1.05 16.96±1.05 1.63±0.04 1.64±0.04 49.03±1.86 48.36±1.83* 18.33±0.72 18.20±0.77*
2.3兩組不同年齡段骨強度指數比較
月經紊亂組和月經正常組骨強度指數同年齡段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骨強度指數比較(±s,分)

表2 兩組骨強度指數比較(±s,分)
月經正常組 月經紊亂組年齡 例數15~16歲17~18歲19~20歲合計例數 骨強度指數P值143 70 68 281骨強度指數116.54±15.84 119.73±17.08 123.22±18.94 118.00±18.51 77 51 53 181 111.38±13.85 112.39±12.82 114.04±11.41 113.41±16.36 0.016 0.015 0.003 0.007
2.4兩組骨量減少檢出率比較
兩組骨量減少檢出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月經紊亂組OP和骨量減少發病率均高于月經正常組(見表3)。

表3 兩組骨量減少檢出率比較[n(%)]
人類骨骼的生長、發育和衰老是一個連續的生理過程,是在不斷的生成與破壞中進行的。未達到峰值骨量前骨的生成速度大于破壞速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骨的生成與破壞協調被打破,骨量丟失到一定程度會導致骨質疏松,脆性增加,易骨折。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骨量積累的關鍵時期,在青春期盡可能獲得最大骨量,是提高峰值骨量、預防老年骨質疏松的重要措施。對于舞蹈專業的學生而言,保持良好的骨質情況對于盡可能減少傷病和增加舞臺表現力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了解自身骨質狀況并進行定期檢測和長期追蹤非常重要。骨密度是反映骨量的重要指標,骨強度則是指骨的彈性和抗外力的強度[6]。骨的力學性能下降不僅與骨量有關,還與骨的質量結構有關,骨強度指數可反映骨密度又反映骨的結構特征,能較全面地評價骨的生物力學特征,對預測骨折風險有一定優勢[7]。
負重運動和營養是影響青春期骨發育的兩個關鍵因素。負重運動能夠促進青少年骨鹽的沉積,增加其骨密度和骨強度[8]。舞蹈訓練是高強度的負重運動,研究表明,舞者腰椎棘突、髖骨和股骨的骨密度值均高于未進行舞蹈訓練的同齡人,提示舞蹈訓練能夠提高負重部位的骨密度值。然而,這種提高作用在月經紊亂尤其閉經和月經過少的舞者中并不顯著,月經過少和閉經的舞者骨密度值與同齡其他女性差異無顯著性,表明月經紊亂對骨量的積累有負面作用[9]。我們的研究發現,月經紊亂者初潮年齡較晚,體重和體重指數均低于月經正常者,骨量減少和OP發生率均高于月經正常者(P〈0.05),月經紊亂組骨強度指數整體和各年齡段均低于月經正常組,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3,10]。月經正常組骨強度指數隨年齡變化而明顯變化(P〈0.05),但17~18歲組與19~20歲組骨強度指數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可能與研究對象的年齡集中在16~17歲,年齡梯度不明顯有關;月經紊亂組骨強度指數不隨年齡變化而變化(P〈0.05),提示月經紊亂對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骨量的增加有負作用。
蘭州地區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月經紊亂現象普遍,以月經過少或閉經為主。月經紊亂者初潮年齡較晚,體重和體重指數均低于月經正常者,各年齡段骨質狀況均差于月經正常者,更易發生骨量減少。綜上所述,盡早改善月經紊亂狀況,維持適宜的體重,有助于增加青春期舞蹈專業女生的骨密度,促進骨骼健康。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1):2-23.
[2]Borer K T.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preven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osteoporosis in women:interaction of mechanical,hormonal and dietary factors [J].Sports Med,2005,35(9):779-830.
[3]Burckhardt P,Wynn E,Krieg M A,et al. The effects of nutrition,puberty and dancing on bone density in adolescent ballet dancers[J].J Dance Med Sci,2011,15(2):51-60.
[4]Hincapié C A,Cassidy J D.Disordered eating,menstrual disturbances,and low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dancers:a systematic review[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0,91(11):1777-1789.
[5]沈霖,柯新橋.骨質疏松癥[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6]施詠梅,羅茜,蔣詠梅.成人骨強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1):28-35.
[7]趙笑梅.骨強度指標在指導骨質疏松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08,3(10):197.
[8]Young N,Formica C,Szmukler G,et al. Bone density at weight-bearing and nonweight-bearing sites in ballet dancers:the effects of exercise,hypogonadism,and body weight[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4,78(2):449-454.
[9]To W W,Wong M W,Lam I Y. Bone mineral density differences between adolescent dancers and non-exercising adolescent females[J].J Pediatr Adolesc Gynecol,2005,18(5):337-342.
[10]Csermely T,Halvax L,Schmidt E,et al. Lower bone density(osteopenia)in adolescent girls with oligomenorrhea and secondary amenorrhea[J]. Orv Hetil,1997,138(43):2735-2741.
(*通訊作者:蘭詠梅)
中圖分類號:R4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