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 徐星 西南財經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
我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張彤徐星西南財經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對于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是公司的財政支出能力,是公司憑借它所擁有的所有資產支付到期債務,并承擔未來責任的能力,因此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對投保人的積極性有直接影響,由于償付能力不足引發的經營安全問題引起廣大消費者和保險監管機構的重視。
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多數保險公司利潤下滑甚至虧損,這對被保險人的利益、保險公司的聲譽,甚至整個經濟體系的正常運行和社會穩定都產生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我國壽險行業從恢復經營開始直至2014年,保費收入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但整個行業基礎薄弱,保險業的發展水平和實力與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仍處于成長階段。業務的快速增長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保險公司破產潮的主要原因。近些年來,中國的許多保險公司隨著業務的快速發展而出現注冊資本金不匹配的狀況,償債能力頻亮“紅燈”(杜司嬴,2014),再加上近年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資本市場的頻繁波動,都為中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敲響了警鐘。雖然目前我國還未出現壽險公司因為償付能力不足而破產的情況,但這一問題卻一直困擾著許多壽險公司,這就需要學術研究對導致壽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的原因加以解釋。本文對影響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內外部因素進行實證分析,以期找出原因。

本文選取了30家壽險公司2010—2014年五年的財務數據包括所有者權益比率、投資收益率、賠付率、凈利潤增長率,以及《中國統計年鑒》(2010—2014)五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包括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名義利率,借助Eviews軟件,用處理面板數據的常用方法對我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因素做實證分析,確定各因素的權重。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并就如何提升我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提出相應的建議。
在償付能力的研究方面,國外學者常運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如單變量分析法、多元統計分析法、非參數分析法、Logistic、Prohibit模型分析和神經網絡方法),使結果更具說服力。但中國學者多停留在對國外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的定性分析上,對國內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的研究缺乏系統的分析。本文對國內30家壽險公司近五年的面板數據加以定量分析,以期彌補這一不足。
(一)國外文獻綜述
James S.Trieschman(1973)嘗試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分析采用多變量識別分析法。Barniy和Hershbarger(1990)概括了影響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因素,提出了研究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模型。1999年,M.J Brown 和Robert E.H采用泊松回歸模型,分析了1972—1994年這23年間,長期利率、個人收入、失業率、股票市場保險公司數量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收益率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得出結論:長期利率、個人收入和失業率與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不足率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與股票市場保險公司數量的正相關關系并不顯著。此外,固定資產投資的收益率與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不足率呈負相關關系。
以上文獻的研究主要關注外部宏觀數據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然而Hoyt和Browne(2006)則更關注壽險公司內部的財務數據。他們的研究表明,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承保業績正相關,即壽險公司承保收入越高,償付能力充足率也就越高。
(二)國內文獻綜述
我國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仍有很多學者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對其加以研究。封進(2006)采用因子分析法,從經營風險的角度對八個財務指標進行提取公因子,對我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作了分析并提出,提高償付能力應從提高資產質量、提足責任準備金、提高投資收益率三個方面入手。粟芳(2009)則使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從不同指標的角度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因素進行剖析。她認為:從財務指標角度看,投資收益率、再保險率、流動性比率、資產凈利率對償付能力的影響較大,賠付率和成本率的影響則相對較小;從外部因素來看,GDP增長率、平均實際利率的影響較大,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相對較小。王海燕(2011)也對償付能力影響因素進行了劃分,認為在對償付能力影響的內部因素中,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資產結構安排、退保管理、盈利能力;在外部影響因素中,社會整體的經濟情況、巨災風險及實際利率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排在前三位。
本文研究將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影響因素按照影響的來源劃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選取目前文獻中影響壽險公司償付能力較顯著的幾個因素,并從內部、外部因素兩個方面對所選取的因素進行進一步劃分。內部因素主要從盈利能力、業務質量、經營管理、投資收益等四個方面來分析;外部因素主要從通貨膨脹率、實際利率、GDP增長率這三個方面來分析(詳見表1)。
(一)內部因素分析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保險公司能否在市場上持續發展的重要影響指標。我們可以用凈利潤增長率,即本年末凈利潤與上年末凈利潤的差額與上年末凈利潤的比率,來反映一家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
2.業務質量
業務質量是對保險公司經營能力的衡量,壽險公司的經營質量也會從側面影響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業務質量可通過賠付率評價,即本年的賠款支出與本年的已賺保費的比率。賠付率高的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往往偏低。
3.經營管理
一家具有較高經營管理水平的壽險公司,由于其內部機構設置合理、運作效率較高,將能有效控制成本的增長,從而提高償付能力。
考慮到所有者權益,即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利可以反映壽險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一般經營管理優秀的公司,所有者權益也高。因此,本文使用所有者權益作為工具變量,并假定所有者權益比率越高,壽險公司償付能力也就越高(鄭莉莉,2014)。
4.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是反映壽險公司投資業務狀況的指標。隨著保險承保能力日益過剩和競爭日益加劇,投資收益已成為保險公司利潤來源的重要渠道。投資收益率是本年投資收益與凈資產的比率,它直接關系到壽險公司的利潤水平,從而影響到償付能力。
(二)外部因素分析
影響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外部因素極其復雜,因此本文選取大多數學者已經實證證明顯著的且具有代表性的三個外部因素。
1.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率可以從某些方面反映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性。通貨膨脹率低,宏觀經濟環境穩定,保險公司開展業務就會相對順利;同時,保險公司資本投資風險也會相對降低,公司的資金充足,償付能力隨之相應提高。通貨膨脹率高則說明宏觀經濟的發展不穩定,導致與前者分析相反的情況發生。
2.名義利率
名義利率是中央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所公布的包含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一般情況下,名義利率越高,相應的實際利率也就越高,壽險公司的資產獲利能力就越強,償付能力也就越高。
3.GDP增長率
GDP增長率代表了一個國家經濟的平均增速。GDP增長率越高,表明國家經濟運行良好,故保險公司的發展更健康,償付能力自然也會提高。
(一)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1.研究樣本和數據來源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2014)、《中國保險年鑒》(2011—2014)年中各家壽險公司的財務報表以及壽險公司官方網站中的年度報告信息披露,確定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名義利率、凈利潤增長率、賠付率、所有者權益比率、投資收益率七個指標作為研究對象。為了使研究結果更具說服力,本文選取國內保險市場上發展較為成熟并具有一定市場份額的30家壽險公司,以2010—2014年這五年的數據作為研究對象,構成面板數據進行分析。
2.變量的估算和說明
本文選用以下七個指標作為研究對象,具體如表2。
(二)面板數據分析
1.模型的建立

用Eviews軟件得到如下回歸結果(1):

T=(0.45)(12.31)(0.74)(-2.31)(1.72)(-0.38)(0.04)(0.24)
R2=0.64
DW=1.14

表1 文中使用的變量描述及相關性預測

表2 內外部因素指標變量
通過上述結果可以看到,模型整體顯著性水平一般,所有者權益比率、賠付率和凈利潤增長率顯著,且與預期符號一致;投資收益率、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和名義利率不顯著,且GDP增長率、通貨膨脹率與預期符號相反。
接著,我們建立個體固定效應變截距模型:

用Eviews軟件得到如下回歸結果(2):

T=(0.52)(5.65)(-0.14)(-1.27)(0.98)(-0.06)(-0.31)(0.30)
R2=0.81
DW=1.56
最后,我們建立個體隨機效應變截距模型,并估計結果如下(3):

T=(0.58)(5.62)(-0.30)(-1.51)(0.81)(-0.01)(-0.36)(0.21)
R2=0.80
DW=1.58
2.模型檢驗
我們可以根據F檢驗和Hausman檢驗判斷數據更適合哪個模型,首先我們對模型進行F檢驗:
接下來,我們進行Hausman檢驗:
由于Hausman檢驗的P值為0.0016,拒絕接受原假設,我們確定使用個體固定效應回歸模型擬合各因素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即采用模型(2)。
三模型的詳細回歸結果見表3。
3.經濟意義檢驗
根據表3,我們可以看出:在假設除所有者權益比率以外的其他變量不變時,當年所有者權益每增長1%,相應地,償付能力充足率平均增長16.8%;在假設除賠付率之外的其他變量不變時,當年賠付支出每增長1%,償付能力充足率平均降低1.9%;在假設除凈利潤增長率以外的其他變量不變時,當年凈利潤每增長1%,償付能力充足率平均提升0.2%,這些都和我們之前的假設相一致。此外,這說明模型整體擬合效果較好。


表3 方程回歸結果
4.結果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所有者權益比率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最大,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賠付率、凈利潤增長率也是其影響因素。在5%的置信水平下,賠付率與償付能力呈現顯著的負相關關系。這說明壽險公司的賠付率會影響其償付能力,如果賠付率升高,償付能力就會降低。影響最小的是凈利潤增長率,它與償付能力正相關。
除了上述三個指標外,投資收益率以及GD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名義利率等三個外部因素都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外部因素對我國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產生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大。因此,我國壽險公司要根據自己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特點,調整公司經營方針,提高償付能力,而不應在償付能力出現問題時,把責任歸咎于宏觀經濟環境不景氣等外部原因。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結論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國內30家壽險公司為例,考察了盈利能力、業務質量、經營管理、投資收益等四個方面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并從外部角度三個影響因素和內部角度四個影響因素出發,以2010—2014年這五年的相關數據為研究樣本,通過對內外部因素進行回歸分析,使各個影響因素對償付能力的影響程度進一步量化。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結論:壽險公司償付能力較易受到內部因素的影響,其中,所有者權益比率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的影響最為顯著,所有者權益比率越高,其償付能力也就越高,而賠付率和凈利潤增長率也對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傳統認為相關性較高的外部因素如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率等對壽險公司償付能力影響卻并不大。
(二)基于研究結論的幾點建議
根據上文的研究結果,本文有針性地對提高壽險公司償付能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提高所有者權益比率。因為所有者權益比率的權重為24.6025%,它對償付能力的影響最大,所以壽險公司應大力通過公司股東的增資、次級債的發行等來增加所有者權益,提高所有者權益比率,以提高公司的償付能力。
二是降低賠付率。因為賠付率和償付能力負相關,因此壽險公司應規范其經營方式,加強保險承保、理賠和風險管理這三個方面的管控,同時也要注意提高投保人的風險防范意識。只有從源頭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降低賠付率,才能真正使壽險公司提高償付能力。
三是提高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和償付能力正相關。一方面,壽險公司應在確保自身正常經營的情況下,著力擴大公司的規模,增大投資力度,分散投資風險;另一方面,壽險公司要根據投保人的需求,研發新的保險產品,增加新的收入來源,同時降低各項不必要的費用。
四是壽險公司應按照我國最新頒布的“償二代”要求加強自身管理,不能每次出現問題就把償付能力額度的下降簡單歸因于通脹或經濟下滑等外部因素,為自己的經營不善找借口。
首先考慮建立混合回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