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英民
[摘要]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決定著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要根據學生語文基礎的實際情況,采取廣泛閱讀的辦法,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采取創新性教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之中,提高學習能力;以生為本,立足基礎,突出職校特點,提高實用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 提高興趣 主動參與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0-0186-02
語文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語文水平和道德修養方面發揮著學科所獨具的作用,所以,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決定著學校培養目標的實現。中職語文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創新教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之中,提高學習能力;以生為本,立足基礎,突出職校特點,提高實用性,為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為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服務。那么,從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說來,應該采取怎樣的更能夠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呢?
一、廣泛閱讀,在閱讀中提高學習興趣
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語文這樣的非專業學科,這種現象更是突出。學好語文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閱讀,閱讀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和體現語文價值的重要表現。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具有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讀書不倦。要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從閱讀開始。
首先,教師自身要做個愛讀書的人,在讀書學習中以身示范。也有古詩文為證:“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而對于學校的教學功能,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論述:“學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夠多,但如果沒有為人的全面發展及其豐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書,或如果不熱愛書和冷淡地對待書,這還不算是學校;相反,學校里可能許多東西都缺乏,許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簡陋的,但如果有永遠為我們打開世界之窗的書,這就是學校了。”細細品味其中的哲理,也會感到閱讀的本質和作用。事實也說明,愛讀書的老師,出口成章有典,博學多才,自然能夠輕松駕馭課堂,并游刃有余地侃侃而談,盡顯語言及文學知識的精彩紛呈;學生自然會被吸引,進而產生學習興趣。教師熱愛讀書,是對學生的一種言傳身教,無形中會熏染學生,讓學生也喜歡讀書。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誦讀。“三分文章七分讀,涵詠工夫興味長。”文章或是充滿故事情節和深厚感情的,或是充滿實踐經驗和哲理闡釋的,誦讀可以讓學生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增加生活體驗,活躍感性和理性思維。要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要讓他們善于讀“語文”,在讀中感受,在讀中品味。課堂上,要書聲瑯瑯,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走進文本,在對文本的了解中去自行感悟和發現、自行建構文本的意義,在讀中得其妙處。當然,教師要當好學生誦讀的引導者,在學生需要時,能夠及時點撥。課下,教師可以將一些經典的、短小的、對學生啟示大或者情感性強的文章整理成“每日誦讀”小冊子,利用早自習進行誦讀。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可以結合教材向學生推薦“主題閱讀”書目,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拓展,從而增加學生閱讀中獲取的信息量,在閱讀中增強語言的感悟力和理解力。通過廣泛的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愛上語文。
二、教法求新,在主動參與中學習
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經歷了高考的“淘汰”,其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不是很強,自信心也不是很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實際情況,多給予學生一些鼓勵,教學模式要努力求新,讓學生總能受到學習情緒的感染,在輕松愉悅中學習。
首先,要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課堂氛圍。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后,愛的需要和受尊重的需要就會突出出來,成為主要的需要。滿足人的愛和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覺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能力,從而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勞動和生活中去。”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藹可親的態度、贊賞性和鼓勵性的評價,都會縮短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形成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就會輕松、愉悅、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之中。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更關注自己與教師及同學的情感,情感融洽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反之則會影響學習興趣和能力。
其次,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 學生只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之才能夠能動地發展自己的潛能。中職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去做教學活動的主角,教師則充當“導演”,發揮主導作用。課堂上教學形式要富于變化。如,可以結合教材設置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然后師生共同研討得出結論;還可以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在做了精心準備后做“授課者”上臺講課,既鍛煉了學生,也在角色的轉變中活躍了課堂氣氛;還可以進行情景的設置、模擬,將課文改寫成劇本,并進行表演和評論,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進而提升能力。再如,情境教學是一種能夠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學習的方法,所謂的情境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制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情境教學是從教學的需要出發,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題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那么,這種方法也應該為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所利用。
另外,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已經進入到了一個信息化時代,多媒體技術為現代教育提供了新的、更有效率的手段。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了“共同參與式”的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也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為了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中職學校語文教師要在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不僅從教學手段上與時俱進,還要不斷總結和改進教學方法,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豐富語文教學。現代教育技術具有豐富的表現能力,能將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一體,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多數是經典佳作,文質兼美,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豐富的情感性。僅僅通過教師的語言、動作來使學生與文本形成情感共鳴很難實現,而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則可以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
三、以生為本,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職業學校學生往往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以求獲得一技之長,而對于語文等基礎文化課的學習卻缺乏熱情。因此,中職語文教學要以生為本,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文化素質,為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奠定基礎。
首先要根據學生特點,從專業特點出發,立足基礎,加強學生對字、詞、句、篇基礎知識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以及繼續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中要注重習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另外,職業學校學生畢業后直接融入社會,全面、準確、簡明地用口語進行表達是其綜合素質的重要表現。中職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地引導和指導學生流利、準確地進行表達,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多說話,去練習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可以結合中職語文教材聽說訓練中的內容設計一些口語訓練項目,像課前三分鐘演講、自我介紹、會議主持、生日祝福、應聘求職等。促使學生由不敢說、不想說變為敢說、想說、會說,增強口語表達能力。更應該豐富學生的閱讀讀物,給學生創造課外閱讀條件。對于學生的課外閱讀數目不應該做整齊劃一的限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閱讀需求,只要能夠投入閱讀,就會有提高語文素養的效果。譬如讀金庸的作品,不要以為金庸的作品是庸俗文學,實則在金庸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能夠豐富學生語文素養的知識,如歷史方面的、修辭方面的、寫人描景方面的。具體如金庸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被譽為“射雕三部曲”,從北宋末年一直寫到明朝建立,洋洋灑灑三百余萬字,可以說是起伏跌宕、波瀾壯闊,足以令金庸傲視古今武俠作家。《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頂記》被公推為精品中的精品。金庸筆下的人物可謂栩栩如生,無論是郭靖、楊過、令孤沖、喬峰、韋小寶、胡斐、張無忌,還是趙敏、木婉清、小龍女、周芷若、王語嫣、任盈盈、阿紫、程靈素。即使面對這樣的作品,也不要反對學生閱讀,有閱讀就會有收獲,只不過需要教師對學生的閱讀給以正確的引導而已,不要因為教師的干擾而打消學生閱讀求知的積極性。
再者,中職語文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讓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應用相適應。教學過程中應重視職業滲透,注意了解專業課的內容和特點,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從語文學習中去發現學科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對相關學科的探索熱情。例如,學習《時評兩篇》,引導學生結合時事,關心國家大事;學習《走向21世紀的機器人》《中國建筑的特征》等文章時,激發學生學好建筑、電子等專業的熱情;學習《應用文知識》,引導學生結合學習到的知識留心觀察和收集生活中的廣告,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評價和交流,課下再用上專業課知識,獨立或小組合作創造設計圖文廣告,使語文的學習與專業的學習緊密結合。這樣,利用語文學科的廣博性、實用性、人文性特點,廣泛開展學習活動,開發和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學資源,加強課堂訓練和課后實踐,為學生的就業需要服務。
【參考文獻】
[1]關茂華.論中職語文課堂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J].職業,2009(06).
[2]張艷.優化策略,構建中職語文生態課堂——以議論文為例[J].科技咨詢,2015(13).
[3]宋家煌.以學生為本位加強種植語文教學助學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06).
[4]陳艷麗.以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為本位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探究[J].文教資料,2012(15).
[5]鄭春淀.對中職學校以生為本語文教學實踐的思考與探索[J].語文月刊,2013(10).
[6]劉玉峰.以生為本,立足課堂——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現代企業教育,2013(16).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