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艷+軒濤+魏偉
摘要:國有資產管理是對屬于國家的財產實施所有權的管理,換而言之,就是政府理財。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說,國家就好比是一個企業老總,國有資產就是企業資產,國家享有資產的分配權。在資金的管理上,國家是國有資產的持有者,也是國有資產的管理者。然而,政府畢竟不同于企業,在資產的管理方面也有別于常規的經濟管理。它是以產權管理為基礎,注重管理范圍的全面性,同時也注重管理目標的雙重性,以及管理模式以價值和實物相結合的基本特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公眾對公共組織特別是政府的資產管理越來越關注。對于政府資產管理而言,國有資產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其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整個政府資產管理系統的運作。
關鍵詞:國有資產管理;問題及對策探討
中圖分類號:{F123.1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2
一、研究背景
政府的資產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國有資產等等,其中國有資產占政府管理的資產總量很大的比例,因此,國有資產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政府總體資產管理的好壞。然而,現在很多國有企業和行政性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管理都做不到位,國有企業的資產監管特別是內部控制環節薄弱,且行政性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極為隨意,國有資產浪費與閑置現象嚴重,這些都使國有資產管理效率較低。針對當前國有資產的管理現狀,本文將會闡述如何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性,使國有資產得到高效的利用。
二、國有資產管理的定義或范圍
所謂國有資產管理,簡而言之,就是國家的理財管理。稅收、國企經營等是國有資產形成的基礎,而國有資產管理是對國有資產的一種有效管理。雙方合二為一,誰也離不開誰,都對國家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國家必須執行的經濟職能之一。說得直白一些,國有資產管理就是為了減輕國有資產持有者和經營者的權利,實現國有資產與社會效益的掛鉤。但是,國有資產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經濟活動,因為它是由政府主導而形成的一種管理模式。所以它有別于一般的經濟管理活動,在管理模式、管理技巧、管理理念等方面都會呈現出與一般經濟管理活動不同的地方。一般而言,它的特點包括:
(一)以國有資產的所有權為管理的基礎。是為了避免政企不分和權責混淆以及管理混亂
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
(二)擴展國有資產的管理權限。國有資產屬于國家財產,其對應的管理者是國家。其包含了國家預算財產、非國家預算財產,還包含了非經營性財產。
(三)管理目標的雙重性。一方面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所有者要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作為國家政府公共組織機構。國有資產必須承擔社會效益的職能,在維護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轉,和改善國家的經濟條件起著重要作用。
(四)國有資產的管理以實物為主,價值為輔。這是由我國國有資產的性質所決定的,因為國有資金大多是以資源、非經營共同存在的,在這些國有財產中,又以資源型為主,所以比較側重于實物管理。
三、對國有資產存在問題的探討
盡管國有資產已經有了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國有企業在國有資產管理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國有企業資產流失現象十分嚴重,通過調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諸多的問題:首先,國有資產中的不良資產較多,拉低了國有資產的總體質量。其次,國有資產的財務信息不具備真實行,使國有資產的統計和研究不具有權威性,財務信息與實際不符的問題相當嚴重。再則,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資產流失嚴重。還有資產管理部門瀆職失職現象時有發生。管理措施也比較匱乏,管理職責和管理程序不清,管理責任制落實不到位。然后就是可行性研究不到位,采購環節管理和控制不嚴。最后由于監督機制乏力,內部監督形同虛設。
(二)行政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1.國有資產在各個環節都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導致壞賬連連,賬目失真,不利于國有資產的管理。
2.缺乏責任制的規范,賬實不符現象較為普遍,導致了大量資產的損失。
(三)政府資產管理所存在的問題
1.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職能產生混淆
這是目前政府與國企最大的問題,也就是兩者職能的交叉,出現了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國企雖然名義上是政府主導,但是國企應當具有獨立的市場地位,而不應當受到政府的過度干預,但事實上,政府還管控著國有資產。政府往往會限制國有企業的經營權,大權旁落到政府的頭上,國有企業大部分的時間都成了政府的附庸。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造成企業沒有充分自主的經營權,企業法人沒有單獨的財權,降低了國有資產的管理效率。
2.監督體系不完善
當前,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基本架構雖已形成,但尚不完整,突出表現在縣一級國資監管沒有按照新體制要求運行,還處于各自為政、自我探索的階段。
四、國有資產管理的幾點對策與建議
根據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在進行科學調查、深入剖析、論證的基礎上,區分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管理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議:
(一)如何轉變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
1.要想轉變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制度就非常的必要,概而言之,就是國有企業必須和政府分開經營,政府產權和國有企業產權必須分離,同時企業應當引進科學的管理體制,制定科學的企業權責體系。當然,國有企業也必須走市場化這一條道路,它必須對市場能夠形成主導作用。
2.與國有資產有關的法律體系建設刻不容緩,這也是解決當前國資困境的重要途徑。在法律內容這一塊,目前,國家法律尚未在國有資本的財務監管上作出有效的說明,可以適當增加這一部分的內容。
3.完善財務監管制度體系。以制度為抓手,科學管控為保障,進一步完善當前的財務監管體系,要實行有效的內部執行制度,實行嚴管嚴控,確保國資安全。良好的監督體系作為企業監管的重要途經,是保障國有資產財務安全的基礎,一方面它可以使國有資金得到有效的監管,另一方面也可使國有資金更加的公開透明。此外,一定要分清企業的經營性與非經營性經營管理的模式,實時進行管控,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建議與措施
1.建立、完善與國有資產運營、監管、處置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2.在國有資產的清算方面,有一定的審批程序,那便是國資委,首先國資需要進行申請,經國資委批復,再由社會金融企業評估,才可執行。有資產使用和將非經營性資產轉為經營性資產,也應報請國資委審核同意。
3.建立嚴格的國有資產管理的制度規范,堅決抵制實物庫存量與賬面不符現象。一是堅持對國有資產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的原則。二是建立健全固定資產明細賬、固定資產卡片,確保賬實相符、帳卡相符、帳證相符、賬賬相符;三是固定資產購置按照合理、節約的原則進行權責化細分;四是固定資產調撥要由調出部門填寫“固定資產調撥單”;五是固定資產處置要嚴格按照《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實施辦法》規定執行,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處置;六是上級主管部門或其他部門配備的、用專項資金購買的固定資產,根據調撥單、原始發票等及時記入固定資產賬進行管理。一套規范的管理制度、嚴密的管理體制、詳實的管理程序是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乃至部門工作穩步推進的基礎和保障。
(三)明確政府權責定位,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同時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
國有資產之所以會存在,是政府為了維護市場穩定,而進行的政府調控行為,最終的目的是為了實現社會效益和政府職能。盡管如此,由于政企不分導致的問題日益嚴重,所以政企分離,政府減少對企業的經營權的干預,才能真正使市場發揮關鍵作用。
監督是國有資產高效管理的必由途經,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監管部門的存在。必須完善現有的分級監管體系,落實各級監管機構的職責。這主要是對國家級,省市級,或者超大縣設置相應的監管機構。為了防止“九龍治水”的局面,政府不得干預監管部門的工作,下一級監管部門應當直接歸屬上一級監管部門的管轄,最高管理就夠是國家發改委,其余的政府職能部門無權對其進行干預。
(四)要進行必要的國企改制和業績考核改制
完善國有企業的公司制改造,保證優秀職業經理人與職業監督者獲得較好的收入,必須限制其它途經的工資來源,只能有一條途經,那就是國資的增值部分。此外,要想切實的提高該群體的工作積極性,除了限制其收入來源,另一個辦法就是讓其在企業穩扎穩打,維護企業的長遠效益。所以,這些員工的考核不僅要和實際中的業績掛鉤,也應當引入期權、股權、年薪等中長期激勵方式,制止短期行為,逐步規范企業職業經理人的職位消費;三是懲戒員工方面,首先,業績考核只是衡量財務人員好壞的一個方面,還要根據財務人員的職務、身份等實際情況進行處理,甚至不惜將其告上法庭;四是加大社會監督、中介機構的評估、媒體監督等。
五、結束語
本文就如何更好地運管國有資產,充分發揮財務監管、政府監督的作用,提出了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希望該理論能夠對國有資產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鑒作用。由于本人才疏學淺,有許多方面的考慮并不周全,還需要后來者再作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冉,王建基.試論當前中國政府對國有資產的管理[J].理論觀察,2011.
[2]張亮.淺析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和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
[3]鐘睿.切實有效管控國有資產,以大國資促進經濟大發展[J].衢州日報,2015.
[4]喬冬.新型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下國有企業財務監管機制研究[D].長安大學碩士論文,2007.
[5]李鋼.關于優化國有資產管理的幾個問題[J].產權導刊,2013.
[6]曹源.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對策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