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蝶
摘要:政府性基金是各級政府無償征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財政資金,屬于市級政府非稅收入的組成部分,在市級政府財政體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本文從分析政府性基金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期望對充分發揮政府性基金的功能和作用有所幫助。
關鍵詞:政府性基金;收入;支出;監管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一、政府性基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基金設立有待規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一些建設集資類基金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但是各地政府卻沒有按期取消此類基金,如民航發展基金、文化事業建設基金、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港口建設費等,這類基金的作用十分有限,與政府職能轉變相背離,同時也阻礙了民間投資的吸收和利用。此外,政府性基金的設立還存著重復交叉的現象,如城市公用事業附加與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之間存在著基金用途重復的問題。
(二)基金預算編制的準確性不足
在我國,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編制均采用基數加增長、列收列支的方法,預算編制并未細化到具體的支出項目,從而使得基金預算無法真實、準確地反映出政府性基金的實際收支情況,同時基金預算的執行效果也相對較差,導致監管難度增大,使用效果與預期存在較大的偏差。此外,因財政部門的基礎數據資料不完善,加之未建立相應的數據庫,致使對基金的征收情況無法及時掌握,由此導致了對基金預算安排的隨意性增大,預算執行的可操作性也隨之弱化。
(三)基金使用效益不高
近年來各地區普遍存在政府性基金結余過大的情況,一些個別的地區結余超過預算凈結余幾十倍,這樣嚴重影響了基金的使用效益,其對重點事業的支持作用也未能得到有效發揮。導致政府性基金結余過大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基建預算編制缺乏科學性,致使支出預算執行效果與既定目標的偏差過大,導致資金大量沉淀;其二,在預算方面,未能做到有效的協調與銜接,沒有形成完整的預算體系,造成政府性基金對公共財政的預算無法進行支持。此外,對基金的統籌安排不太合理,基金的使用效益未能充分發揮。
(四)支出結構不盡合理
地區政府性基金普遍存在支出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導致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政府性基金的管理以預算管理為主,并未實現收支完全脫鉤,很多執收部門將征收上來的基金當成本部門的收入,從而形成了政府性基金誰征收誰使用的局面。
(五)外部監督不到位
現階段,對政府性基金的監督主要是由財政部門負責,因這類基金具有部門性質,所以僅憑借財政部門的監控很難做到全面、到位。雖然審計部門也逐步加強了對政府性基金的追蹤問效,但從力度和范圍上看,卻略顯不足。
二、強化政府性基金管理的建議
(一)清理規范基金設立
地方政府應當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項目,保證政府性基金設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具體措施如下:首先,取消一批基金。自動取消執行期限到期的基金項目,如民航發展基金、旅游發展基金、文化事業建設費等。為了繼續扶持相關產業發展,政府可采取財政補貼或優惠稅收政策的方式給予扶持。其次,整合一批基金。對使用方向相近、基金性質類似的政府性基金進行整合,結合政府部門職能劃分,合并征收對象和資金用途相近的基金項目,從而有效降低征管成本。再次,轉稅一批基金。對具有稅收特征,且來源穩定、收入金額較大的基金項目,轉為稅收形式,或將其與相近稅種進行合并征收。如地方教育附加、城市公用事業附加、公路通行附加費等,可對其進行轉稅處理。
(二)細化基金預算編制內容
為使政府性基金的預算編制更加科學合理,應當進一步細化基金的預算編制內容,以此來提高預算編制的有效性。首先,應對預算安排加以規范。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應按照總體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家和地方政策的調整情況進行客觀、準確的預測,盡最大的可能減少中間的調整環節。同時在基金的支出方面,應當依據以收定支、專款專用的原則進行合理安排,并對項目支出的可行性進行充分論證,借此來增強支出預算的準確性。其次,應對預算編制進行細化。要確保政府性基金預算能夠全面、具體地反映出基金收支的詳細情況,所有的預算應當全部編列到項級科目當中,并細化到具體的支出項目及用款單位。
(三)盤活沉淀資金
為有效解決政府性基金使用效益不高的問題,應當對沉淀資金進行盤活。首先,要進一步加大對政府性基金的統籌安排使用,使其能夠與公共財政預算進行有效的銜接,以此來增強基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在對預算進行編制的過程中,只要是符合政府性基金支持的項目,就應當優先使用政府性基金,而對于政府性基金預算足額的項目,公共財政預算不進行重復安排。其次,應當制定相應的調配政策,對政府性基金中的沉淀資金進行盤活,并構建一套完善的基金沉淀資金調控機制,保證基金與公共財政預算之間銜接的有效性,這不但有助于地方財政預算支出壓力的緩解,而且還能使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獲得顯著增強。
(四)優化支出結構
為了有效解決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結構不合理的問題,應當對支出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借此來提升政府性基金的使用效益。首先,要積極轉變誰征收誰使用的觀念,使政府性基金真正實現收支脫鉤,可以通過相關制度的制定,來避免基金被執收部門直接使用的情況發生。其次,保證基金專款專用,使政府性基金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和效能,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業發展,緩解財政壓力,這樣不但能夠使地區的財政支出結構得以優化,而且還能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對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五)健全監督管理機制
為提升政府性基金管理的有效性,應當加大外部監督力度,并加快健全相關的監督管理機制。首先,要強化有關部門的監督職責,如財政、審計、人大等等,通過專項審計的方式,對政府性基金進行審計監督,以此來保證基金的征收與使用合法合規,審計過程中,若是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糾正。其次,要轉變落后守舊的觀念,加強對基金使用效果的評價,并構建以績效評價結果為導向的配置機制,借此來提升基金的效益。再次,應當使政府性基金公開化、透明化,并細化到經常性支出、項目支出,除了要有以年為單位的公開信息之外,還要有項目建設、運營、管理的相關信息,這樣便于對政府性基金的期限、金額等信息的甄別,有利于監督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安寧.政府性基金的合法性與負擔標準研究[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