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仁
摘要:信貸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在新形勢下,銀行必須要轉變思想理念,從信貸風險防控角度出發,加強信貸審查審批中心建設,以有效降低信貸審批成本及信貸風險,提升審查審批效率,不斷提升經營效益,從而實現銀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風險防控;銀行信貸;信貸審查審批
中圖分類號:F83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2
一、引言
信貸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在發展信貸業務的過程中,健全的銀行信貸審查審批制度與機制建設,將有助于降低銀行信貸風險,提高信貸效益與質量。2015年以來,因受到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宏觀經濟承壓較大,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在多次降息、利率市場化改革、信用風險加速暴露的背景下,農商銀行信貸審查審批工作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從銀行角度來說,必須要提高風險防控意識,加強信貸審查審批制度與機制建設,以應對新形勢下信貸業務發展需求。
二、農商銀行信貸審查審批中存在的問題
國內銀行信貸審查審批管理流程繁多,大致包括業務受理、合規審查、審批決策等。農商銀行信貸審查審批中易出現的操作問題與風險,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信貸審批政策存在信息不對稱風險。審查審批人員因制度原因無法進行實地了解,難以對客戶所處行業和生命周期設置準確的審批條件、出具審批意見,因而也就無法形成有針對性的信貸審批策略(政策)。第二,信貸政策存在執行風險。銀行信貸政策變化頻繁,要求必須正確把握信貸審批的內涵,從而有效提高審批執行能力。銀行信貸審查審批中存在的政策把握不準、定位不準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執行政策的風險。第三,審查審批操作及可行性等風險。政策制定完成之后,信貸管理方法采用不同管理者層級向下傳達時,解釋說明的程度不同,導致基層銀行不能準確掌握最新政策的現狀,從而嚴重影響正確審批的質量和效率。第四,審查審批過程的操作風險。信貸審查審批中有多種規章制度,在實際審查審批過程中容易出現審批業務不合規則,主要表現為不能展開系統性的風險分析,不能準確掌握區域性、行業性的審批原則等。第五,風險緩釋措施不強。信貸審批條件內,雖多數貸款有符合書面文件的擔保措施,但對擔保對象(抵質押物)審核方面不夠深入,有些擔保形同虛設、不足值,一些關聯企業互相擔保超額貸款,在發生風險需處置第二還款來源時,導致貸款壞賬時有出現。
三、基于風險防控的銀行信貸審查審批建設對策
信貸審查審批工作始終要堅持穩健的風險偏好,嚴守風險底線。特別是當前經濟下行對信用風險的滯后影響還在繼續延續和釋放的情況下,一些結構性、潛在的風險未完全暴露,不良貸款反彈壓力較大。構筑嚴密的信貸審查審批流程,嚴控信貸風險、確保資產質量應成為農商銀行信貸審查審批工作的重中之重。
1.轉變思想觀念,守住信用風險底線
當前時期影響宏觀經濟的因素較多,微觀企業層面信息變化頻率加快,在客戶授信期間發生風險變化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因此,銀行要轉變重授信、輕用信審核的觀念,堅守信用風險底線。另外,銀行還要轉變因信貨業務品種風險程度不同而采取審核尺度不同的偏差認識。對近年出現的貿易融資業務風險,不能簡單地重視貿易背景真實性的核實,應加強對操作風險的審核評判以及明確操作管理要求。
2.因時而變,準確把控重點領域風險
(1)加強周期性行業風險防控。要重點關注國家產業和環保等方面的政策調整的影響,特別警惕政策升級引發客戶經營“猝死”、“驟停”的風險。增強對過剩產能行業中先進產能的識別能力,謹防產能整合重組過程中的“逃廢債”行為。積極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的項目和企業。從嚴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特別是嚴格控制和壓縮對煤炭、水泥、鋼鐵、焦碳、紡織、造紙、玻璃等行業,防止進入商業銀行已壓縮和退出的限制類和淘汰類行業,防止他行退出后我行“填空”,對已投入的要有應對預案,限期壓縮,嚴防風險。加強房地產貸款管理。注重防范房地產貸款市場風險,防范房地產公司資金鏈斷裂風險。新增房地產開發貸款必須以有效抵質押擔保形式發放,存量保證擔保的也必須追加有效抵質押物。
(2)加強關聯企業客戶及大額貸款風險防控。嚴格執行對客戶的統一評級授信管理,通過現場查驗庫存、多角度交叉驗證財務數據等方式,提高客戶信息真偽辨別能力,加強對客戶基礎財務數據真實性的核實,合理確定信用級別和授信額度,嚴禁以既定的評級授信結果倒推虛假客戶財務數據的做法。要通過了解關聯交易、相互資金占用、業務擔保等方式,盡職有效識別客戶間的資本關聯、交易關聯、隱性關聯等關系,對關聯客戶按集團客戶標準統一授信,嚴防關聯客戶多頭授信。嚴格新增大額貸款管理。對于1000萬元以上的大額貸款,要慎之又慎,不能貪大求快。嚴格落實“七個嚴禁”,即嚴禁發放借款主體與用款主體不一致的貸款;嚴禁向高負債及或有負債較高企業發放貸款;嚴禁以流動資金貸款方式發放固定資產及項目貸款;嚴控“兩高一剩”行業貸款;嚴控多家支行對關聯(含隱性關聯)企業授信;嚴禁發放代償能力不足的保證貸款;嚴禁高管人員授意點貸行為。
(3)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風險防控。在當前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用信業務要以流動資金貸款、貿易融資等短期信用品種為主;重點關注企業的訂單、庫存、應收賬款、民間融資、對外擔保等風險點;注重對“三表”(電表、水表、稅表)、“三品”(貨品、押品、人品)的審查;在關注企業第一還款來源的情況下,要嚴格對中小企業的擔保的審查,抵質押品要以權屬明晰、易變現、足值的實物資產為主,真正起到風險緩釋的作用。
(4)加強對短期信貸業務的風險防控。企業客戶用信環節的短貸長用、期限錯配情況比較普遍,特別是流動資金貸款長期固化客戶體內循環,銀行難以實施有效監控,流動性風險日益突出。對流動資金貸款,要強化企業整體經營情況、庫存情況、現金流情況審查,合理核定授信額度,科學設定資金監管措施,防范資金挪用。對貿易融資業務,要加強保證金以及存貨、倉單、提貨單等抵質押品的審查和管理,重點關注其評估價值、市場變現和實物可控性等風險點。
3.精細信貸審批環節,嚴把信貸審查審批質量關
審批是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審批必須合理運用不同行業政策、差異化政策,統一風險偏好,全面、細致、準確地分析行業、客戶、項目風險,做好相應的風險安排。審批必須讀懂客戶、讀懂項目,認真分析項目的第一還款來源和第二還款來源,掌握細分行業的現狀及走勢,理解企業的商業模式,通過客戶與同行業平均運營水平的比較,做出實質性風險判斷。同時,通過外部信息多渠道地掌握數字報表之外的企業情況,切實做到審批分析“三結合”(即將宏觀政策與企業的微觀活動結合好,將企業的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結合好,將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結合好),審批決策心中有數,堅守底線,確保審批可以經得起政策及時間的有效檢驗。
4.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審查審批效率
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優化審查審批流程,進一步提高審貸效率,最大限度地支持營銷、服務基層,促進信貸業務科學發展。建立以“客戶為中心”、“差異化服務”為核心的信貸審查審批全流程時間管理機制,根據客戶、業務品種進行差異化時間管理要求。規范業務申報管理,進一步細分和明確各項信貸業務申報的基本資料,逐步將業務申報基本資料清單嵌入業務申報模塊中,以提升審查審批效率。優化信貨審批方案設計,完善溝通機制,將授信監管指標引入信貸審批方案,合理設定資產負債率、利息保障倍數、凈資產總額等財務指標值,作為債權保護條款。建立已審批信貨業務后評價機制,提高審查人員對信貸風險的識別和防控能力,增強信貸方案設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推動審查方式創新,積極參與“平行作業”,與信貸管理部門和基層行一起,共同研究制定信貸方案。
5.強化素質教育,降低操作風險
利用電視電話會議、集中培訓等手段,采取案例教學、經驗介紹、外聘講師等方式,開展系統內信貸審查審議審批人員培訓。采取以干帶訓方式,將基層行審查人員派到總行進行中短期交流和跟班學習。重視、學習信用審批文化,使全行信貸審查審批人員自覺秉承合規盡職的核心理念,樹立風險和服務兩個意識,提升成為控險專家、營銷參謀、決策助手的三種能力,不斷推進學習型、服務性和穩健型組織建設,打造一支高效、創新、進取的審查審批隊伍。
參考文獻:
[1]鄭艷,許志剛.商業銀行貸款審查審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業經濟,2015,No.46101:151-152+159.
[2]潘麗麗.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當代經濟,2015,No.38828:46-49.
[3]王天宇.新常態下中小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征信,2015,v.33;No.2000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