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平
摘要:隨著地方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深水區,當前地方國企困境越加突出,本文從融資現狀出發,找到了融資困境的原因,對融資面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給出了企業融資優化對策,提出融資戰略規劃理念。
關鍵詞:地方國有企業;融資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2
一、目前地方國有企業融資現狀
(一)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政策多變,使得地方國有企業對融資難以實行戰略規劃,比如前段時間國家四十三號文件對全國地方性債務管理的收緊使企業措手不及,后來又允許置換。
(二)金融融資環境變化多端,前兩年民營企業尚可銀行資金涌向民企,對國有企業“惜貸”明顯,最近由于民營企業逃廢銀行債務等現象屢屢出現,金融機構資金又流向國有企業,使國有企業融資經歷了此一時彼一時的現象,這一點在沿海民營企業發達地區尤為明顯。
(三)國有企業自身負債過度,負債率普遍過高平均負債率達70%以上,融資依靠政府信用、抵押物受限,大部分地方國有企業無現金流,造成銀企關系不和諧,間接融資額度有限。
(四)國有企業大多是國有全資或國有控股,由于政府體制問題,決策權在政府部門導致決策慢、審批時間長,除了間接融資跟不上民營企業的快步伐,在直接融資方面更是難以跨出艱難一步。
(五)當前地方國有企業缺乏融資方面的專業人才,由于受體制限制國有企業的財務高管大多數是從本企業提升上來,在融資規劃、資金成本、創新融資等各方面缺乏經驗。
二、地方國有企業融資面臨問題分析
(一)政府政策多變,缺乏融資戰略規劃
地方國有企業的融資在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程中,盡管市場化轉變的步伐已邁得很大,但政府干預或導向的力量仍在市場中起著重大的作用,政府在資金供給、資金價格和資金流向等方面影響著企業的融資能力與融資選擇,使得部分地方國企有行政化的傾向。首先在以前地方財政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國有企業的資金靠財政撥款,即使固定資產投資也由財政出資,企業有了“等、靠、要”的思想,沒有融資的主動性;相反地方財政困難時候,政府又把國有企業當作融資平臺出面拼命融資,而大多數地方國有企業的資產規模都不是很大,導致企業一下子負債過度,經營困難而難以再融資。其次政府對國有企業融資政策變化太多,隨著國有企業的改革進入深水區,政府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出臺融資政策朝令夕改。還有對地方政府性債務清理,急剎車太猛使地方國企一下子難以應對,這些政府層面的政策使得企業不能有很好的長期的融資戰略規劃。
(二)自身資源不足,融資渠道單一
企業的融資可以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是指企業可以選擇使用內部留存利潤進行再投資,這種融資方式是企業最普遍采用,而且可以節省融資成本。而大部分國有企業承擔著政府任務,具有公益性質,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以保體經營或靠財政補貼才能運行,再加上企業資產運行效率低下、盈利能力不穩定,就沒有太大的內部融資空間。
目前地方國有企業大多是外部融資,且以銀行貸款為主要融資渠道,在單一的融資渠道中也存在不少困難。首先是地方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觸到銀行放款上限,銀行難以放貸。分析負債率過高的原因有:一是國有企業分配機制尚未理順,企業普遍獲利能力不強,資產運行效益不高,公益性國有企業甚至連年虧損;二是企業資本金不能及時到位,也降低了企業資金運行效率;三是企業承擔了政府項目資金,形成短貸長用,不斷周轉惡性循環。其次抵押資源不足,由于產權關系未能完全理順,在銀行要求提供抵押物時,由于權證不符不能提供合格的抵押品,能提供的也是價值不高的國有無償劃撥的資產,融資額度大打折扣。再次是政府審批程序長、手續復雜。隨著企業自我保護意識和風控意識的加強,擔保企業需要政府協調審批,由于審批時間長,手續復雜,往往錯過了銀行授信敞口期,而使授信失效,同時信用貸款不能很好控制融資成本。
(三)融資秩序不完善,主要融資渠道風險突出
當前地方國有企業融資80%以上依賴銀行貸款,而如此單一的融資渠道對國有企業有相當大的融資風險。首先直接融資渠道不暢通。雖然國家大力提倡企業去直接融資,而直接融資特別股票上市需要“包裝”,地方國有企業又不擅長包裝,融資的成本高、準備周期長,地方國有企業能上市融資的少之又少。少數資質較好的企業通過發債形式融資,也是折騰的夠嗆,所以融資秩序不完善,迫使地方國有企業選擇單一的渠道。其次在銀行貸款方面由于金融政策的變化莫測,企業風險突出。銀行資金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在民營企業運行良好的時期,銀行對國有企業貸款是緊縮的,而這時候國有企業沒有一個融資戰略規劃,資金鏈是很容易斷裂的。第三政府沒能對金融機構有力協調。各地財政對當地銀行都有相當的資金配比,因各種原因配比資金在企業間、銀行間顧此失彼,企業之間融資風險更為突出。第四企業本身對資金缺乏統籌管理,資金充裕時存貸比失衡,使得銀行間回報率差異大,銀行同樣的一筆貸款有多項選擇,反而不愿意把資金貸給管理規范的企業。
三、地方國有企業融資對策的優化
(一)深化企業制度改革,建立融資戰略規劃
國有企業改革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產權制度改革。要優化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必須劃清產權,建立法人產權制度,所有權和經營權徹底分離,使企業輕裝上陣。國有企業應適應市場的需求,加快制度改革和創新,逐步成為“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根據市場要求,合理控制成本,不斷提高生產率,提高盈利能力。制定公司戰略,根據企業內外環境和發展趨勢,對企業的融資目標、原則、結構、渠道和方式等重大問題進行長期的系統的謀劃。
建立融資戰略對國有企業有著重要的作用,正確選擇融資戰略可有效地支持投資戰略目標的實現,正確的融資戰略規劃可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提升企業的價值,融資戰略通過對融資方式、融資結構的選擇直接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財務風險。所以地方國企要走出融資困境、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建立系統的融資規劃至關重要。
(二)加強財務管理科學化,規范融資行為
國有企業要建立健全企業財務會計制度,企業融資管理辦法,分析各種融資類型帶來的成本和風險,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融資結構和方式,不斷探索研究,加強自身科學化管理,為企業投資、融資決策做好參謀。一是充分利用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建立合理的融資結構,減小融資風險,降低融資成本。二是減少外部融資,拓展內部融資,內部融資能夠增加企業的風險抵抗能力,有利于國有企業健康、蓬勃發展。通過全面預算等手段擴大盈利、節約成本,來增加企業的留存利潤,實現內部融資的增加。三是提高各項資產的利用率,降低資產負債率,及時清理壞賬、呆賬,確保資金利用率。
(三)密切銀企關系,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目前在銀行貸款作為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構建良好的銀企關系非常重要。國有企業要憑借自身的實力嬴得銀行的信任,要積極與金融機構建立信息交流機制,如企業與銀行、證券公司、信托公司之間的信息交流,此外國有企業還要形成將財務報表定期外部審計的意識,提高財務數據的可信度,充分客觀地披露企業財務信息,以便銀行對企業進行信用調查,提高企業信用評級,增強企業融資能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貸交易行為的達成是雙方自由選擇的結果,銀行選擇資信度高,經濟效益好的企業;企業選擇效率高,實力強的銀行,從而使銀企關系中存在著廣泛的競爭性。所以國有企業要接觸盡可能多的金融機構,現在金融機構金融創新品種很多,企業可以依此拓寬融資道,如中間票據業務、金融融資租賃、協作委托貸款、信托理財貸款等形式解決企業資金短缺難題,加強資金統籌管理,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四)完善資本市場結構,創新融資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深入,政府十分重視企業直接融資市場的培育與發展,所以完善資本市場非常有必要。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1.建立健全資本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融資主休、投資者的保。2.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制定和執行嚴格有序的市場規則,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確保資本融資市場穩定健康發展。3.引導資產優質的公司率先進入資本市場,使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逐步增。4.國有企業管理者解放思想,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國有控股領域,甚至進入公共服務行業、公益事業,使大量找不到出路的民間資本為社會服務。5.政府主管部門要簡政放權,簡化審批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積極引進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優化資本結構,大膽創新融資模式。
現階段我國處于經濟發展轉型期,地方國有企業要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尋找更廣的融資渠道,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本結構,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地方國有企業要改善單一的資本結構,需要大膽探索融資模式,一是債券融資是各國從資本市場上融資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債券市場比例很低,具備償債能力的地方國有企業應大力發展債權融資,公司債、企業債都可嘗試。二要吸收社會資金直接投資,企業可以拿出一部分股權優化資本結構,也可以嘗試目前國家大力推行PPP模式,前期規劃完整的PPP項目既可解決融資問題又能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很多行業可以探索產業基金融資模式。三條件成熟的地方國有企業可以通過股份制改革,直接股票上市融資,更加能夠做大做強地方國有企業。總之地方國有企業只要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大膽創新,必能突破現有融資渠道和方式,使融資管理水平再上新臺階,確保地方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連華.公司理財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2]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財務管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3]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編.高級會計實務.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