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劉宇新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我國必須重視農業的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實現產業標準化,提升農業產品質量,促進農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最終推動我國農業產業鏈的健康發展,保證我國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經濟效應;途徑
中圖分類號:F325.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一、農業標準化
(一)含義
農業標準化是將農業作為了標準化實現對象開展的一系列的活動,以“統一、簡化、協調、選優”為開展原則,通過標準的制定和標準的落實將農業實現生產和管理的標準化過程,主要以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為標準化的實現[1]。
(二)農業標準化開展的作用
1.加快了先進科學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步伐
現代農業區別于傳統農業,主要的區別在于技術體系的不同上。傳統農業依靠的是直觀的經驗,現代農業采用的是現代科學技術。中國地域遼闊,農業占經濟發展的很大比例,農業人口眾多,但人均農業資源占有量卻在世界上處于落后地位,人均耕地面積還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2],農業現代化是中國農業實現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最重要的就是要將農業技術實現應用和推廣。農業標準化就是進行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完成科研和生產之間聯系的重要橋梁。農業技術通過標準化的轉化,實現了從繁雜到簡單的轉變,并將其應用于農業生產環節上,實現了科技成果的生產力轉變。
2.為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提供了保障
中國人均收入隨著經濟的發展在不斷的提高,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也隨之提升。大眾對農產品不再追求的是數量滿足,更在質量和安全方面提高了要求。農業標準是開展農業質量監督的重要參考,為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具體化的品質要求,對于農產品的質量及安全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社會對食品質量的安全越來越重視,相關人員也要對農業標準進行不斷的修正和完善,創建一整套從農田播種、銷售、餐桌這樣的一個系統化的食品質量安全體系,才能切實的為大眾提供具有安全保障的農產品。
3.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和產業化
農業生產要將規模化、產業化的經營變為現實,必須有一套標準流程規范來統一產品的規格和質量,才能實現各環節的有效保障,并逐漸的使生產的規模經濟變為現實,使農產品具有市場化和競爭力。農業標準化的落實和開展,促使農業生產各個環節實現了了對質量要求的保障,不僅密切了各環節之間的關系,還將交易成本實現了降低,是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的重要條件。
二、農業標準化的經濟效應分析
1.農業產品規格和品質一致性
農業標準化是在農業生產的各環節中開展統一化的要求,實現了各環節的控制,來實現成品在規格以及品質等方面的一致性。農業標準化的落實,不僅可以實現交易成本和監督成本的降低,還能預防未知風險,與此同時,對于規模化經濟的實現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利用農業生產分工的發展
農業標準化的實施,對于生產效率來說,也是具有不可小覷的推動作用。在未實施農業標準化之前,農業生產包括生產、加工和流通等環節上,市場交易各方都有會非常大的成本投入,包括信息成本、議價成本、搜尋成本、監督成本等,這些成本儼然對農業生產分工在形成和發展方面有著不利影響。生產者面臨高額的生產成本,會對生產過程的各環節進行改革,并使其轉變為小而全的生產模式。而一旦將農業標準化體系創建并實施,市場在開展組織活動時,就可以將其作為標準來進行,并把自己的優勢生產活動發揮出來,并實現產業鏈上某個環節產出的具有標準化特點的產品進行交易,促進分工更加細化、效率更加高速的農業生產體系的形成。
3.便于政府的監管
農業標準化對于政府而言,僅需認真的落實和嚴格的執行,并全力實現監督職責。對于違反標準和規章運作的企業,以及那些未達農業標準體系標準的企業,會隨著市場的發展逐漸被淘汰,嚴格依從農業標準開展生產的那些企業就會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賺取更大利潤。
三、促進農業標準化實現的有效策略
1.加強領導的帶頭作用,認真落實農業標準化
領導是工作開展的領頭羊,對農業的向前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作為領導,必須對農業標準化有個正確的理解,才能幫助工作的有效落實;對農業標準化重要性有正確的領悟,才能有效幫助工作開展更具高效性和積極性。對于農業產業化升級具有的重大意義,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縱觀大局,深入了解,并對農業良性發展明確方向和道路,在實現了農業標準化研究的和規劃基礎上,加強工作的落實。政府方面,做出積極的配合,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有效的推進工作。
2.抓好標準化示范點建設,帶動農業生產標準化
在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的開發和建設基礎上,不斷實現對技術的應用,并對產業化經營和示范區的建設不斷進行推廣,分別對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以及示范點進行創建,特別要注意的是,在基地生產單位上建立不同的作物標準化示范點,并實現以點帶面的效果,利用梯次布局來將農田逐漸實現規模的擴大,并對生產行為不斷急性規范和約束,進一步對農業標準化建設途徑進行新的探索,為農業標準化的全面開展和落實創造有利條件。
3.制定統一生產標準,推進標準化發展
相關部門及企業必須從現實情況出發,將現有的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標準,和企業遵照執行的生產流程和規范,都要做出統一性的規范,相關生產技術也要制定出完善的操作規程,并做好執行的監督工作,督促農產品基地和帶頭企業農業生產標準化實現規范性。政府方面一定要做出相應的幫扶,在政策上,要制定出針對個人和企業的獎勵制度,并通過多種形式如良種補貼、農機補貼、優惠政策等,來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健康發展。
4.加強宣傳和人才培養
第一,對標準化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并對經營者貫徹標準化的相關政策、法規等,將標準化概念根深蒂固的扎入受眾心中,激起大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掌握標準化的應用,并可以投入到標準研究中,從根本上將標準化管理貫徹實現。第二,要積極創建農業標準化工作隊伍,培養出理論和實踐兼顧的復合型人才。通過這樣對人才的培養,不僅可以實現復合型人才的隊伍的壯大,還能將農業產業化推向更高的層次,實現不斷的發展。還要重視經驗的引進和學習,利用國外總結的經驗,幫助我國農業標準化更快捷的實現。
參考文獻:
[1]金愛民.農業標準化作用與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
[2]王艷花.陜西農業標準化經濟效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
作者簡介:王 陽(1983-),工作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財務處,會計兼科長,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