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俊+張韜

摘要:本實驗通過對均勻分布于輝騰錫勒風電場內的五塊樣地調查,計算多樣性、均勻性、simpson指數,定量研究了風電場中不同區域內植被變化情況,為探究風電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輝騰錫勒風電場;物種多樣性;植被特征
中圖分類號:Q16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一、研究目的和意義
我國的風力發電場大多數建立在內陸地區,尤其是內蒙古地區已經建設完成和目前正在施工建設的風電場都建在典型的草原或荒漠草原區域,這些區域都是生態脆弱區,在這些區域大規模的建設風電場,是否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消極的影響,目前還處于進一步的研究當中[1-3]。本文通過對輝騰錫勒風電場植被指數的分析,研究了風電場中不同區域內植被變化情況,為探究風電場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情況提供理論依據[4,5]。
二、研究區域概況
輝騰錫勒植物區系地理成分以北溫帶植物成分為主,旱生植物為主,少數為草原特有種,輝騰錫勒草原植物資源豐富,可劃分為9個植被類型,即山地典型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山地高山草甸、山地五花(雜類草)草甸、山地中生灌叢、山地白樺林、濕地、人工落葉松林或疏林和農田、退耕地[6-8]。
三、研究方法
樣地調查,本研究于2014年8月在研究區內共選擇了5塊有代表性的樣方,其選取原則為均勻分布于輝騰錫勒風電場區域,樣方的立地條件相同(坡度、土壤、水分條件),樣方面積為1m*1m,每個樣方位置的附近,樣方重復進行3次,記錄樣方內每個物種的種名、株高、株數、冠幅。把樣方內所有植被地上部分剪下,根據植被的種類,分別用報紙包好備用。在樣方附近如有架設風機,記錄風機四周裸土地面積(50米卷尺進行測量)[10]。群落生物多樣性測定主要有三個空間尺度:α多樣性,β多樣性,γ多樣性。α多樣性主要關注局域均勻生境下的物種數目,因此也被稱為生境內的多樣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本文選用α多樣性中豐富度指數、物種多樣性指數和均勻度指數三類。計算公式如下:
a.simpson指數:
式中:D為simpson指數;Pi為i類植物的重要值。
b.多樣性指數:
式中:H′為景觀多樣性指數;Pi為i類植物的重要值。
c.均勻度指數:
式中:Jsw為均勻度指數;Pi為i類植物的重要值;s為豐富度指數。注:Pi=(相對密度+相對蓋度+相對頻度)×100%/3。
四、結果分析
不同標準地樣方內物種多樣性.
通過我們實地調查與遙感影相的分析發現,輝騰錫勒草原風電場的風機建設是由東向西風機逐漸稀疏的,東部較多,西部較少。另外在輝騰錫勒草原的東北部,地勢最為平坦,因此風機的建設量最多。依據物種多樣性與生物量計算公式得α多樣性中的三項指標在不同樣地間存在波動,但變化趨勢基本相同。
不同樣地間Simpson指數、Shannon-wiener指數、poelou均勻度指數三項指標均有波動,其中一號二號和四號樣地風機分布比較密集,三號樣地和五號地風機分布比較稀疏,但其變化規律并不是隨著風機數量的增減而變化,其變化的主要與樣地的立地條件相關,受人為及環境干擾少的樣地物種數量就相對較多,例如五號樣地處在自然保護區內故而物種數最多,二號和三號由于處在景區內受收到人為破壞影響故而物種數較五號樣地來說較少,而一號樣地和四號樣地由于處在周邊水域干涸地帶并且也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所以物種數目最少。風電場的建設與運營,對物種多樣性的影響尚未顯現。物種多樣性的變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方面的觀察還應繼續進行。
參考文獻:
[1]張興然.淺談風力發電[J].中國電力教育,2011,18:84-85.
[2]李果,吳曉莆,羅遵蘭,李俊生. 構建我國生物多樣性評價的指標體系[J].生物多樣性,2011,05:497-504.
[3]黎燕瓊,鄭紹偉,龔固堂,陳俊華,朱志芳,吳雪仙,慕長龍. 生物多樣性研究進展[J].四川林業科技,2011,04:12-19.
[4]趙國松,劉紀遠,匡文慧,歐陽志云. 1990-2010年中國土地利用變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區域的擾動[J].地理學報,2014,11:1640-1650.
[5]萬本太,徐海根,丁暉,劉志磊,王捷. 生物多樣性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生物多樣性,2007,01:97-106.
[6]曹銘昌,樂志芳,雷軍成,徐海根.全球生物多樣性評估方法及研究進展[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3,01:8-16.
[7]武建勇,薛達元,趙富偉,王艷杰.中國生物多樣性調查與保護研究進展[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3,02:146-151.
[8]徐海根,丁暉,吳軍,曹銘昌,陳煉,樂志芳,崔鵬. 202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目標解讀及其評估指標探討[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2,01:1-9.
[9]劉愛原,郭玉清,李世穎,林茂,王春光.從文獻計量角度分析中國生物多樣性研究現狀[J]. 生態學報,2012,24:7635-7643.
[10]江小雷,岳靜,張衛國,柳斌.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與時空尺度[J].草業學報,2010,01:219-225.
作者簡介:王成俊(1977-),男,漢族,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中旗人,專科學歷,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園林藝術專業,助理工程師職稱,現工作于內蒙古自治區察哈爾右翼中旗林業局,研究方向:植被保護與恢復。
張 韜(1957-),男,漢族,黑龍江訥河縣人,碩士學歷,畢業于內蒙古農業大學森林經理專業,教授職稱,現工作于內蒙古農業大學森林經理教研室,研究方向:3s技術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