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要:農村飲用水設施的有效供給不僅能夠改善農村的生活面貌,還能改善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本文以貴州省農村飲用水設施作為研究對象,從公共物品供給理論的視角梳理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政府對農村飲用水設施的供給概況,得出了一定的結論,同時也為下一步貴州省農村飲用水設施供給的對策提供實證支持。
關鍵詞:農村飲用水設施;供給;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一、貴州省基本情況
貴州省作為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省份,地處云貴高原東部,屬于東亞季風氣候。全省淡水資源較為豐富,流經省內大大小小的淡水江(河)有984條①,這些流經省內的河流中,流經面積相對比較大的有“兩江兩河”。
近年來,貴州為了實現全國同步小康社會,提出了“小康水”計劃,用以解決農村飲用水問題,而農村飲用水設施在水利工程及解決農村飲用水安全的問題上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二、公共物品供給理論的視角下貴州省農村飲用水設施供給情況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飲用水設施的薄弱或供給不足成為農村農業發展的短板和農村農民健康飲水的瓶頸。政府開始重視并加大對農村飲用水設施的關注及資金投入力度。為便于收集資料和相關信息,本文擬對“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期間貴州省農村飲用水設施的供給進行梳理,以期較為科學的呈現出該省農村飲用水設施在十年期間的供給概況。
1.“十一五”規劃期間(2006年-2010年)貴州農村飲用水設施供給情況
“十一五”規劃期間,政府在資金投入上高達233.56億元,完成了蓄、引、提工程、水井工程、水庫等飲用水設施的供給共計21294處,解決了農村1060萬人口的飲水問題,約占農村人口總數的46%。
2.“十二五”規劃期間(2010年-2015年)貴州農村用飲水設施供給情況
在“十二五”期間,貴州在總結了“十一五”規劃期間農村飲用水設施供給的經驗后,供給的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省政府提出了“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統籌使用、形成合力”的供給要求。
(1)各類飲用水設施的總體供給情況。在整個“十二五”規劃期間,貴州憑借著2010年中央加大對貴州扶貧投資的契機,因地制宜的對飲用水設施的供給種類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整,供給了上千項“三小”水利工程(小山塘、小水池和小水窯)和“五小”水利工程(小山塘、小水渠、水泵站、小水壩和小水池)。
(2)政府對農村各類飲用水設施的資金供給情況。從貴州省農村飲用水設施供給的總體來看,與“十一五”期間相比較,“十二五”期間其供給的數量及資金都大大增加,在這一階段,供給的資金總投資達到968億元,是“十一五”期間的4倍。
三、結論
通過對貴州省“十一五”和“十二五”十年期間農村飲用水設施的梳理,對貴州十年來農村飲用水設施的供給有了清晰的脈絡。在這十年中,政府解決了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及村民飲用水難的問題。同時,由于飲用水設施供給市場化起步較晚,貴州廣大農村地區依舊沒有擺脫重建設輕管理、重使用輕維護等思想的束縛,導致供給的質量和效率低下。為確保下一階段農村飲用水設施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建議政府改變供給的模式,引入市場競爭,在確保資金渠道來源多元化的同時,優化供給的種類,合理規劃和勘測,尤其是在后期的維護管理中,建議外包給市場,利用專業化的公司進行專人看護、專人管理和專人維護。
注釋:
①由于調查的面比較廣,故本研究只統計了流經面積10千米以上的江或河。
參考文獻:
[1]何繼新.農村基本公共產品供給投資導入模型與農村社會價值增值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3,4.
[2]蔡元森,趙芝瑞.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
[3]劉繼平.公共物品供給:關于農村飲用水供給問題的思考[J].農村經濟,2006.
作者簡介:王 旭(1983-),男,貴州畢節人,中共黨員,管理學碩士研究生,任職于貴州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政府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