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17-01
一、研究背景
桂花崗小學始建于1981年,是越秀區轄內省一級學校。早在1997年起已經開展了《小學生(后進生)心理輔導對策研究》。在積極心理學新思想的推動下,我們意識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原本的被動、補救向積極、主動、預防和發展的方向轉型;從面向個別問題學生和學生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和全面開發心理潛能、心理素質的方向轉型;從專職教師的專門服務向全員參與的全過程、全方位服務的方向轉型。
本研究在學校現有研究基礎上,整合優勢的資源,逐步過渡為以預防性、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為主要載體,確立“全員參與 助人自助 立體滲透 互動成長”的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朝著“培養師生積極人格,開發師生身心潛能”的目標邁進。
二、“全員參與 助人自助 立體滲透 互動成長”學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一)全員參與 立體滲透
1.健全的管理機制 強而有力的保障
(1)管理機構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直接領導。每年一次全校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普查,及時進行科學的數據處理、分析。
(2)管理制度
做到四個保證:保證人員、保證教材、保證場室、保證經費。
2歷經成長的洗禮 練就精干的團隊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在指向問題學生和學生問題的基礎上,特別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并且還將教師、家長包含在內。新時期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掌握學生心理輔導技術,不再是心理老師的專利。從教師團體入手,先后組織了全體教師團體心理輔導訓練營和深造營。從結構嚴謹的輔導訓練中,教師細細品味心靈成長的過程,體味輔導的目的和意義,釋放工作的壓力,強大自己的內心。
從營地培訓回到學校工作中,堅持每學期三到四次的學生心理輔導技術培訓,深化對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認識。
(二)助人自助 互動促成長
培養孩子不是盯著他身上的短處,而是認識并塑造他身上的最強,這些最優秀的品質變成促進他們幸福、健康生活的動力。新模式研究嘗試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內在積極心理品質和開發心理潛能上。包括積極的情感體驗、積極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品質、積極的社會制度系統。利用這些積極的力量和優秀品質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和控制自我,促進心理和諧,培養積極人格,改善人際關系,建設和諧班級、和諧校園并輻射到社會。
教育手法借鑒國外及港澳臺地區先進的輔導理念,通過助人自助的輔導過程,引領學生自我成長。輔導工作嘗試打破“知、情、意、行”的傳統德育認知模式,建立“行、情、知、意”的新認知模式,透過體驗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由直接的經驗建立知識、技巧和價值觀。
在堅實的理論支持下,借助先進的學生輔導技術,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實地開展。
1.家園處處見精神 環境育人細無聲
溫馨的話語充斥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里,沒有絲毫說教的味道,給學生如朋友般親切的鼓勵。同時,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給教學樓每層教室賦予公共空間相應的心理色彩體驗,低年級的活潑、高年級的冷靜、溫馨。和諧的色彩給孩子們營造了舒適的生活環境。
2.發展性教育主導 多樣的體驗課程
在此模式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原則是“發展為主,矯正為輔”,立足于課堂對學生普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全體教職員參與,在學科教學中有機滲透。1-6年級除完成市編寫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材外,借鑒外來的經驗,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學生輔導策略,已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團體心理輔導教材,內容如下:
★低年級:游戲輔導,認識自我。
★中年級:自尊感訓練,樹立自信。
★高年級:責任感培養,積極心理。
3.難忘的輔導活動 快樂的成長印記
桂花園是個快樂園,每天我們都看見自己在成長,也不斷在見證著他人的成長。
★新生適應營
在每年的6—12月,都安排有系列的適應輔導活動。引領一年級的家長和孩子良好地過渡小學生活。家長們對此也極為欣賞,認為通過活動既掌握了輔導孩子的方法,也能夠走進學校、走近老師,建立起彼此的信任。
★“成長的天空”輔導計劃
透過全新的戶外營地輔導活動,為一群對自己學習缺失信心、迷失責任感的學生的成長開辟了另一片天空。
★“領袖訓練”計劃
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其中一個層面是群體層面,研究公民美德,使個體成為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寬容和職業道德的公民。從服務中成長,學生領袖的訓練應運而生。
歷經輔導老師專業的培訓,孩子們掌握了溝通交往的技巧,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了責任心,盡情地發揮個人的領袖才能。
4.適度的個別介入 靜聽學子的心聲
豐富多彩的校園心理輔導活動,搭建了一個又一個平臺,孩子們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積極地投入。越來越多的老師也參與其中,老師和學生從慣常的課堂及作業的對立關系中一同跳了出來,學生在豐富的課程和活動中學習面對困難和挑戰,老師既從旁鼓勵支持,也可以投入活動協助解決問題,更能夠自然地過渡個案的追蹤輔導。
5.和諧的親子輔導 營造溫馨的港灣
孩子的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問題,和家長們共享心理輔導的快樂。除了舉辦定期的講座外,我們還設計了“快樂5+2”輔導系列活動,從《養子成龍講座》到《新生親子工作坊》再到《親子溝通工作坊》等,一同成長的除了老師,還有我們的家長。
三、研究成果
探索發展的步伐一直堅毅向前,不僅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了實處,而且效果明顯,取得可喜成績。
(一)健全的心育網絡 享譽同行成表率
歷經多年的實踐和積累,學校形成了特色的心育網絡,自上而下,在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立體滲透,融入素質教育體系。完善的架構,精心編排的活動,成功的運作,引領著教師和孩子邁向積極、幸福的人生。
(二)精干的心育團隊 播撒理想的種子
經過規范的輔導培訓,加上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工作操練,學生成長了多支能夠獨立承擔培訓任務的心育教師團隊。參與策劃、組織省內外教師團隊培訓多達三十多人次。
(三)務實的科研實踐 培育出碩果累累
科研工作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在科研的推動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