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玉光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57-02
新課改的教學形式下,對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提出顛覆性的批判。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式學習方式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課堂內外能夠自主學習探究,這已經成為了新課改的重要目標之一。《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反觀我們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口干舌燥地大講特講,學生呆若木雞式地被動接受,這種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如何才能打造一種學生樂學又能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呢?我作為小學一線語文教師,結合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經歷,我來談一談如何在培養學生能力發展的一些做法。
一、良好興趣是自主學習的源動力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凡事只要擁有了良好的興趣,就等于成功的開端。在我們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極其重要的。為了培養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一種活潑、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老師要用幽默和激勵地話語來點燃學生樂于參與學習的火花,要多鼓勵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討論,對敢于發表自己看法的學生要給予大力肯定,也可以采用小紅花或者積分的形式進行獎勵。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感受到學習交流的樂趣,這種學習氛圍建立后,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此起彼伏日漸升高,也就給學生打造了一個自主、進取、樂學的平臺。
1.創設美好情景,給學生一份感官的大餐。
每一篇課文不僅僅是寫在紙面上的文字,而是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是一段段精彩異常的故事。因此要上語文課,創設一個美好而又對學生有吸引力的情景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可以運用圖片視頻音樂等多種方式來為學生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情景,如我在執教《橋》那一節課時,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生活見過的橋,然后我給學生展示了一段形態萬千橋的視頻,學生看的美不勝收,一下子調動起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2.體驗成就動機,讓學生學習動力更足。
成就動機是一種成功和價值感的體驗,也是讓學生學習動力持久的內在源泉。一個具有良好成就動機的人,對成功的價值感感到驕傲,而對失敗的打擊卻不是十分沮喪。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發現學生的優點,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及時對表現突出的學生行為進行表揚,讓學生在學習中即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后,就會激發內心深處學習的渴望,他們學習的熱情就會十分高漲,也會逐步變得積極進取、樂學好學了。這樣持續時間長了之后,學生就會有一個強大的學習動機,也會不斷推動著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二、引導好日常教學中學生的探究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的火花要想經久不息,老師要掌控好語文學習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要采用一些能夠鞏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比如說小組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組織形式,采用這種組織形式也能很好地鍛煉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1.小組合作學習要形神兼備
要想調動好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參與的主體學習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模式,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操作中往往存在流于形式而沒有實質,這樣就會使其作用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讓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形神兼備呢?
要想讓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那么首先要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做好分工,明確自己的任務和職責。其次學習中要給予小組真正有價值地討論問題和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各司其職暢所欲言,真正把問題討論充分,進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而不是表演式得草草收場。
對于小組學習的成效要及時評價,評價可以分為即時當堂評價和長期總結評價。評價要從多方面入手,比如小組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小組內團結互助情況等。可以每周評選一次,對優勝小組給予“流動紅旗”等類似地獎勵,也可以制作成學期班級小組評價表來長期評價。只要教師長期引導好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就會對培養學習自主學習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意識是學生思維力的真正體現。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已經習慣了被動地接受問題的答案,亟需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現和質疑問題,不要盲目信從書本和他人的觀點,要親自搜集查閱資料來提出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課文問題入手,這是發現問題的基石。
語文課堂教學包羅萬象,學生需要培養的能力也是多種多樣,但自主探究主動參與學習的能力是核心能力,學生只有具備了自主探究主動學習的能力之后,才能真正開動起語文這艘巨輪駛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
[3]《新課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