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當前眾多聾校普遍采用普通學校教材開展語文教學工作的大趨勢下提出應注意的問題,從教材的使用、選材,內容的把握,教師業務能力的提高,學生課前的預習均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使用原則 教材把握 工具書 課前預習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63-01
進入特殊教育大力發展的新時代,聾校的舊教材越來越落后,越來越跟不上聾生的身心發展,滿足不了他們的學習需求,局限了他們的學習視野,嚴重阻礙了聾校教育教學前進的步伐。因而,使用新教材迫在眉睫。但是,特殊教育教學的理論雖然眾多,專門針對聾生所編寫的適當教材卻是一片空白,而普通學校的教材卻是日新月異,不斷進步,不斷創新。在這種狀況下,使用普校教材,吸取普校教材的新鮮汁液,縮短與普通學生的差距,使聾生回歸主流便是大勢所趨。
目前,全國大部分的聾校已開始使用普通學校的教材,或是人教版的教材,或是蘇教版、語文版等各種版本的教材。不管是什么版本的教材,大多一線教師普遍反映不錯,老師喜歡教,覺得有內容教,教起來有干勁;聾生喜歡學,覺得可以學得更多的知識,學起來趣味十足。這是有利的一面,同時,眾多教師也普遍反映,普校教材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拓展較廣,很多硬件軟件設施不完善,特別是語文教學,聾生難以理解,這是有弊端的一面。那么,如何克服弊端,充分發揮有利的因素呢?我們聾校一線的語文教師在使用普校教材中應密切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聾校語文教學使用普校教材之前應先擬定計劃,因人而異,選定內容,降低難度。
聾校語文教學是長期的工作,而聾校和普通學校的差距很大,不是說一使用了普校教材就不存在差距;同時,聾校使用普校教材要根據聾生具體已有的學習實情,擬定好學生將要接受的普校教材內容,不是說聾生隨便用什么教材就能學得很好。
我校在使用普校教材時,就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一年級學生仍使用聾校一年級的教材,打好拼音基礎,而其他年級的學生就降低一個年級使用普校的教材,如二年級聾生使用普校一年級的教材,三年級學生使用普校二年級的教材,依此類推,讓全校學生均降低一個年級使用普通學校的教材,這樣一來,降低了難度,教師教起來覺得學生可以克服困難,學生學起來也覺得沒有那么困難,重新燃起學習好語文的信心,并能從學習中獲得樂趣而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爭當學習的主人,就為學好普校教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聾校語文教學使用普校教材應對教材有所取舍,放慢進度,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可操之過急。
俗話說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聾校語文教學更是如此。所以我們在使用普校教材時,不要急于求成,普校教材的內容過多,通常有三十篇課文左右,課文多較長,而聾生此前所學習的聾校教材卻只有二十課左右,且內容篇幅均不長,正常學生學習只要兩個課時在聾生可能要六個課時不等。這樣,一個學期下來,聾生要把所有的課文都學完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因而,在學期初,教師就應該對教材有所取舍,有些課文是要讓精講學生學習接受的,而有些課文是可以略過讓學生課后自主閱讀的,諸如我校就把大部分的閱讀課文不做授課要求以方便教師教和學生學,教師在教的時候就可以放慢進度,讓學生完全理解,而不是為了趕進度弄得學生一知半解,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穩打穩扎,真正使學生弄懂、學會、正確使用所學知識。
3.聾校語文教學使用普校教材應加強教師使用新教材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完全勝任新的教學工作。
聾校語文教師在使用聾校教材之時,教學重點不容易把握,教學難點不易于突破,教材內容深度不夠,教師不容易把握知識點,長此以往,教師難以有大的進步,視野局限,教學模式僵化,現在普遍使用普校教材,會令相當一部分的教師覺得“胸中無貨”,對教材把握的深度不夠,對教學的重點掌握不夠,難點難以突破,也就難以很好的開展語文教學工作。因而,我校在使用普校教材之初就派老師出外學習培訓,向別的學校教師取經,并每個學期要求教師接受手語測試,同時鼓勵教師多聽優秀教師的課,多向別人學習,深入鉆研教材,課前多查資料,了解課文背景,作者事跡,認真備課備人等等,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能夠完全勝任新的教學工作。
4.聾校語文教學使用普校教材應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備齊教學工具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聾生因著生理缺陷,導致他們在學習中困難重重,久而久之,他們畏難情緒嚴重,甚至養成了一種學習“惰性”,課前不看書,課堂上等著老師“灌注”知識,課后也不復習功課,很不利于他們的學習發展。現如今使用了普校教材,他們就更為自己的學習“惰性”找到好借口,這對我們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是相當不利的。因此,我在課前總是布置聾生預習課文,查找生字新詞,弄清詞語意思、文章思路、主要內容,當然,聾生的預習不是一句空話,是要他們自己去查找的,但是他們基本上是住校,遠離父母,沒有工具、資料讓他們去查找,我就在每個學期開學之初要求他們統一購買學習工具書,諸如字典、詞典、中國手語書、課文詳解、字詞句篇等等,讓他們借助這些工具書在課前進行預習,等到我在語文課堂中提問起來,他們再不是“一問三不知”,而是“胸有成竹”,課后他們也愿意去復習功課,就令我的教學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當然,在聾校語文教學使用普校教材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我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和新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為人師者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積累經驗,以普校教材為載體,注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視教育的社會功能,著眼于聾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提高聾生的語文素質,盡可能縮小聾生與普通學生的差距,使他們獲得融人社會的基本能力,為他們成功回歸主流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季筱桅.聾校語文教學使用普小教材的窘況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10期
[2]黃少華.優化聾校與普校語文教材整合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3年13期
[3]丁山燕.論聾校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問題[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呂艷芳.聾校語文課堂美育滲透的探索和實踐[J].教師.2010年17期
[5]陳潔.聾校性教育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6]王正榮.新課程背景下的聾校語文閱讀教學[J].語文學刊.2010年14期
作者簡介:
鄭維玨(1975-),女,湖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本科,小學語文高級職稱,現從事聾校語文教學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