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祥
【摘要】色彩在高考美術教學中,是一門較難的學科,本文主要從色彩基礎知識、色彩規律、作畫步驟、色彩學習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為高考中色彩的學習提供優秀的經驗。
【關鍵詞】色彩基礎 色彩規律 作畫步驟 問題與辦法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06-01
高考色彩是考查學生對色彩規律的認識、理解與運用色彩的能力以及色彩表現力。學習高考色彩應該從色彩基礎知識、色彩規律、作畫步驟、色彩學習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等方面進行學習。還要多欣賞、多臨摹,在欣賞中提高認識,在臨摹中提高作畫技能,在不斷的汲取中,加快學習色彩的步伐。
一、色彩基礎知識
1.色相: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它是由于物體上的物理性光的反射使人的視覺神經上產生感覺。色的不同是由光的波長的長短差別所決定的。波長的色彩有向前的感覺,波短的色彩有后退的感覺。
2.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計算明度的基準是灰度卡,黑色為0,白色為10,其余色彩的明度在0—10之間。黃色比紅色的明度高,淺綠比深綠的明度高。因此,我們可以說純顏色中顏色較淺的明度較高。高明度的色彩有向前感,低明度的有后退感。
3.純度:色彩的鮮濁程度。剛從包裝盒里擠出的色彩純度最高。色彩調和的種類越多,色彩的純度越低。水粉中的色彩都是根據自然界中的顏色調配出來的,這就需要我們了解顏色的純度。純度低的有后退的感覺,純度高的有向前的感覺。
4.色彩的冷暖:色彩的冷暖,其實是人們看到色彩后的一種心理感覺。例如看到青、藍、綠使人聯想到大海、天空、森林等產生清涼的感覺,所以偏藍綠的顏色稱為冷色。看到紅、橙、黃使人聯想到太陽、火等產生溫暖的感覺,所以偏紅偏黃的顏色稱為暖色。但色彩的冷暖不是絕對的。紅與黃相遇,紅較暖。紅與橙相遇,橙較暖。較暖的色彩有向前的感覺,較冷的色彩有后退的感覺。
二、色彩的規律
1.色調:是指色彩外觀的基本傾向。在色相(紅色調、綠色調等)、明度(淺色調、深色調等)、純度(鮮色調、濁色調等)這三要素中,某種因素起主導作用,可以稱之為某種色調。如:進行色彩靜物繪畫時,應整體觀察畫面,感受一下靜物臺上的襯布與主體物哪種色彩占的比例大,為畫面的基本色調,假如襯布與主體物屬于同一類色藍色,基本就決定了這組靜物的大色調為藍色調。
2.冷暖關系:充分掌握色彩的冷暖關系,可以有效地拓寬畫面的空間。暖色有前進和擴張感,冷色有后退和收縮感。一般來說,在狹窄的空間,若想使它變得寬敞,應該使用明朗的冷色調。在繪畫過程中,整體畫面有冷暖傾向,物體與物體之間也有冷暖變化,單個物體本身也有冷暖變化。主觀的加入冷暖色調,可以更清楚的分辨出冷暖的不同變化。例如:法國畫家馬蒂斯的《舞》,作者通過紅色人體、綠色草地、藍色天空來獲得豐富的畫面效果。
3.補色關系:在十二色色環中正對的兩種色彩互為補色,如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在繪畫過程中將補色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使畫面看起來更加融洽。如梵高的《夜間的咖啡座—室外》中橘黃色的天蓬與深藍色的天空形成強烈的補色對比。
三、規范的作畫步驟
作畫步驟是無數畫家在作畫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繪畫精華,它是繪畫方法和規律的具體體現。我們只有遵循這些規律,才能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構圖:先觀察、分析、構思,做到“胸有成竹”,最好用鉛筆畫個小構圖,再起筆打形。做到構圖舒適,主次有致。
2.鋪大關系:用整體的觀察方法大筆快速地找出畫面的基本色調、色彩差異和冷暖變化。千萬不要對準一個物體畫,容易陷入局部,破壞整體畫面。
3.深入刻畫:就是整體入眼觀察分析,局部入手刻畫。深入塑造——要多看少畫,強調一個“準”字。深入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主次分明,區別對待,有虛有實,有鮮有灰,在趣味中心上多下功夫,以少量的細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個階段要始終注意保持第一印象,不要輕易否定已鋪好的大色調。
4.整體調整:把畫放遠些來看,首先是空間層次的表現,加強虛實、鮮灰對比,把畫碎、畫花了的地方統一起來,借以突出主體;其次用加深、提亮的辦法,加強物體的體積感、重量感,糾正“灰”與“粉”的弊病。經過調整,畫面就會為之一振,呈現出好的效果。
四、色彩學習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1.粉:主要是白色的使用沒有控制好,處處加白。畫面干了之后,白色會泛出,畫面顯得“粉氣”。
解決辦法:畫面暗部一般不用白色。如用到白色時,可以用固有色和環境色相調和。但在一些不是很重、很悶、透明感很強的暗部,也可以適當的用一點白色。
2.火:主要是用色純度過高。如畫紅蘋果就直接用紅色,黃襯布就直接用土黃、中黃上色,讓人感到“生”“火”。
解決辦法:要從調色上下功夫。調色不僅是在于“調”,更在于“找”、“看”,有了敏銳的眼光,調色才能輕松自如。
3.臟:調色盒里的顏料臟、沒有洗干凈筆就調色、用臟水或較稀薄的顏色在較厚的第一層色上揉擦修改,這些都是造成畫面臟的原因。
解決辦法:①保證顏料盒中的顏料干凈有厚度,顏色始終保持“牙膏狀”;②用筆前洗干凈再調色;③修改畫面時,應該待底色干后在調較厚的顏色用肯定的筆觸去畫,避免反復揉擦。
4.灰:因畫面明度不夠、純度不高、復色相調過勻、用水過多而產生“灰”的感覺。
解決辦法:畫暗部與亮部的筆要分開、調色時不要將顏色和的過勻、注意用水量的控制,這些方法都可以避免畫面出現灰的問題。
5.花:屬于對物體的明暗關系把握不好,一味地摳局部造成畫面明暗不統一。
解決辦法:整體觀察,統一畫面黑白灰關系。做到反光再亮亮不過灰亮部,灰亮部再暗暗不過暗部。
總之,在色彩的學習中,只有系統的理論知識才能指引具體的實踐,在豐富的實踐中才能將理論知識理解和升華,只有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下,才能開啟靈感的色彩繪畫歷程。
參考文獻:
[1]刑慶華《色彩》遼寧美術出版社
[2]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