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
摘 要:歌詞是歌曲的靈魂,唱好歌需要反復研讀歌詞,有感情地大聲誦讀歌詞,分析體會歌詞的每一層意思。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學生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最終讓學生達到會唱歌、唱好歌。
關鍵詞:音樂教學;素質教育;情感處理;歌唱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4-0043-01
隨著素質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學校音樂教學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唱會幾首歌曲上,而應教學生如何唱好歌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最終讓學生達到會唱歌。會唱歌的要求很多,范圍也很廣,教師應在以下幾方面加以重視。
一、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學好音樂的前提。不管做任何一件事,如果學生對它沒有興趣是怎么也做不好的。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呢?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應在課前多下一番功夫。教師的范唱要做到聲情并茂,要感染到學生,教師的伴奏要吸引住學生,讓學生產生想唱歌的欲望。
二、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
學生的坐姿要正確。身體應坐正,上身微微前傾,胸脯挺起,頭微微抬起,喉頭放松……學生的發聲訓練也很重要,教師最好能在每堂課上抽出一小段時間對學生進行發聲訓練。教師應注意學生的呼吸是否平穩自然,發音是否正確,咬字吐字是否正確而清晰,有沒有注意到聲音的控制,有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是否有所進步和提高。當然,在這里教師對學生應以表揚為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進步,使他們從心里感到高興,從而使學生喜歡音樂課。
三、讓學生唱會歌曲
學生學唱一首歌曲前,教師的范唱是必不可少的。教師的演唱能否打動學生,能不能做到聲情并茂,有沒有把歌曲作者的寫作意圖完全表現出來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學生對這首歌曲的第一印象。如果教師的演唱能感染到學生,學生就會從心里感到要學唱這首歌曲,他們學的時候就會很認真,就很愿意去記憶歌曲的旋律、歌曲的歌詞。聆聽、模仿、重復是唱會歌的重要途徑。教師要讓學生反復聆聽、反復模唱。針對不同年級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盡量不要采用老師唱一句學生唱一句的方法,可完整地跟著伴奏唱,重點部分、難點部分可跟老師唱,讓學生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唱會這首歌曲。
四、讓學生唱好歌曲
唱好歌是在唱會歌中體現的,唱會歌是唱好歌的前提。唱好歌有兩層含義,一是選好適合演唱對象所唱的歌。要選擇適合中小學生演唱的歌,內容要健康和積極向上,能反映時代風貌。比如音樂教材中所精選的歌。二是把歌唱好。要把歌唱好,首先,要記住歌詞。如果歌詞記不住是怎么也唱不好的。其次,是引導學生比較歌曲的哪些部分相同,哪里有了變化,哪一句唱得強,哪一句唱得弱,哪一句應唱得有彈性,哪些地方需要換氣,歌曲結束部分應怎樣處理。還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來選擇唱法,選擇唱法時要結合自己的個性,要結合少年兒童的自身特點。強調歌唱的個性化是一種趨勢,要提倡唱歌時候有個性化的表現,不要一開始就把學生的個性發展給束縛了。歌詞是歌曲的靈魂,唱好歌需要反復研讀歌詞,有感情地大聲誦讀歌詞,分析體會歌詞的每一層意思,分析吃透作者的寫作意圖,逐步學會有層次地表現歌曲的情緒。在歌唱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注意咬字清晰,要選擇適合表現歌曲的音色,學會有控制地發自內心地歌唱,能夠比較自信地在大家面前有表情地歌唱。此外,演唱時的肢體語言也是很重要的,身體動作不要過大,要大方得體,要結合歌曲的內容、情緒自然而然、恰到好處地做出一些動作,這樣能提高表演者的演唱效果。
五、讓學生會唱歌
會唱歌是在唱好歌中生成的,唱好歌是會唱歌的前提。會唱歌的要求很多,范圍也很廣。首先演唱者要對歌曲產生的時代背景有所了解,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所了解,要仔細分析研究歌曲的旋律、情緒。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就要進入演出狀態,要調整好自己的呼吸,要注意保持正確的演唱姿勢。如果是站著演唱,演唱者應站直,上身前傾,微微抬頭挺胸,注意選擇適合歌曲情緒的表情。咬字、吐字要正確而清晰,要注意自己的音色,聲音要能掌控自如,特別是漸強記號處,不能一開始就把氣用完,最后該強的地方聲音上不去,甚至沒有了聲音。頓音記號處要唱得短促、有力、有彈性。還要特別注意裝飾音處的唱法,普通的演唱者往往不那么注意,而會唱歌的人就十分重視,通常要反復練習、反復推敲直到滿意為止。這就是細小的區別。會唱歌的人對歌曲的處理非常重視。歌曲的情感處理是歌唱藝術的生命和靈魂,演唱者要對歌曲的內涵十分了解。所謂歌曲內涵,是指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掌握歌曲的內涵是演唱者唱好歌曲的基礎。歌曲的情感處理是作者賦予作品的形式和內涵,這就對演唱者在文化素養、歌唱水平、嗓音條件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演唱者的演唱將直接影響到對作品的詮釋和表現程度。優秀的演唱者對歌曲的情感處理不是單一局限、呆板僵化的,而是合理、靈活、巧妙的。有感情的演唱是裝不出來的,應是從內心深處有感而發,是真情實感的流露。只有具有真情實感,才能感動觀眾。歌曲的處理不是一個簡單的程序,而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靠平時的積累。
參考文獻:
[1]周蕓. “音”材施教,助力每個孩子的個性發展[J].內蒙古教育,2015(36).
[2]邢金芳.音樂課堂的結課藝術探究[J].成才之路,2016(01).
[3]趙震民.聲樂理論與教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