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巧珍
摘 要: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智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對未來的學習和發展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促進其個性化發展,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分組教學 個性化發展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孕育祖國下一代的圣壇,我們的希望及經濟軟實力都與之息息相關。所以說育人之德非教師莫屬。然而,縱觀人一生的學習經歷,小學數學教育又是最有力最直接的一門課程,它可以推動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而“實踐與綜合應用”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全新領域,在新一輪課改中備受關注。
一、傳統意義上的小學數學教學
(一)數學學科存在的意義及價值。數學作為一門舶來學科,早在阿拉伯國家就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了,最經典的阿拉伯數字,代數與幾何的完美呈現與統一,使得數學非常神秘和有趣,讓人們為之傾心并努力鉆研它。而我國的小學數學教育也不單單停留在1+1=2的基礎上。它教給人們更多的是一種舉一反三的推理精神,A能用B替換,公式依然成立。讓每個小學生都擁有靈活的大腦,遇事不慌張,機智的反應能力,或是一種逆向思維能力的演變。
(二)小學數學的教學目的。恰如其分地學會并掌握數學的思維與規律,從而啟迪后來的學習與成長,乃至影響其整個一生的發展,這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一件事情。怎樣合理有效地教學,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任務所在。掌握并擁有數學能力,是一個健全人必備的素質,也是衡量一個人聰明的標志。
二、現今小學數學進行分組教學的改革
(一)打破傳統,進行改革。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知識大爆炸時代,擁有一顆智慧高于一切的頭腦是我們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前提。小學時代形成的數學能力是伴隨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它開啟未來的世界,運用神奇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進行認知、思辨、推理、判斷,以及解決各種事物。是一把完美的金鑰匙,帶領我們告別愚昧,向先進的科技文明招手。事物從來都是發展變化的,而我們的教學模式也需要日益更新,跟得上時代的發展要求。例如:比一比,填﹥、﹤、=:
243÷6○40 423÷7○60 725÷9○80
356÷7○60 631÷9○70 122÷6○20
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解答問題呢?可以讓三、四年級的孩子進行逆向思維,找尋問題的突破口,怎樣才是最佳的解題方法,需要讓學生進行反向觀察,用后面的數字與前面的數字相乘,然后再來比較與第一個數字的大小,這叫做化繁為簡,利用乘法口訣表里面的知識進行類比,這樣尋找簡便解題思路的能力從小就應該培養起來。
(二)分組教學的意義所在。何為分組教學,從字面意義上講,即進行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的輕松展現。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地傳授知識。實現教與學的互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探究,從以前的被動學變成現在的主動學,探索式學習方式是最理想的學習狀態,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寓教于樂。
三、分組教學的具體措施與方法
(一)分組學習,群策群力。在教師把若干學生分為一組時,大家除了共同聽課,完成教師留下的難題,發揮合作精神、互幫互助精神,把原本抽象的數學公式進行拆解,然后再重組,萬變不離其宗;類比、倒推、用常見的物品替代阿拉伯數字,進行巧解題目。比如春游食物中,雪碧3元,薯片5元,餅干4元,我們一共有20元,問還剩余多少錢?我們把原本單調的數字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學生的認知就會覺得簡單許多。思維的運用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白數學的應用無處不在。當遇到難題時,大家也不急于求教老師,而是互幫互助,提倡先思考,再問老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模式,不讓學生養成依賴老師的習慣。
(二)以組為單位進行智力競賽,實現一幫一共同進步。教師在按照課程標準里面的難點、疑點、重點布置課程內容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黑板答題,勝出的組可以得到文具之類的物質獎勵,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階段性知識的鞏固與熟悉。先會的孩子可以帶動后會的孩子進行學習,可以運用小老師互幫模式,為普通的教學過程添上了難能可貴的童趣。在聰明孩子的帶動下,后開竅的孩子逐漸愛上了數學學科,認為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認知工具,為他們后來的學習道路奠定了基礎。于是基礎穩定了,一通百通,就像真的找到了學習的金鑰匙那樣神奇,輕輕松松就可以學得更優秀了。
四、分組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前面分析了如何進行分組教學,以及分組教學的優勢所在,目的都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教師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努力鉆研和探索其新型的教學模式,是為了給祖國的下一代提供優良的教育資源與教育環境,在培養學生從小就要有的團隊合作意識,大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教師教學的目的的引導與提示,進行啟發式思維,不拘泥于形式,學會舉一反三,不斷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為以后漫長的學習成長建立起良好的思考習慣,運用實例進行分析,把難題一個個攻破,是教師不懈努力的目標,塑造出一個個成功的人才。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一個人的認知、理解、領悟、思辨、判斷等各種能力,是讓人擁有最簡單、最基礎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在遇到難題時,學會主動思考問題,而分組教學又是教師對舊的教學模式的革新與探索,它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對未來的生活與學習都是大有益處的。形成組與組的競賽,把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成快樂的字符,讓每個學生從心底里愛上數學,用靈活嚴謹的數學頭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看待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數學辦法更多的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它彰顯著一個人的智商。從而凸顯了人的個性魅力。
結語
縱觀古今,從古代的司馬光砸缸,到如今的數學心算小神童,每個人都離不開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認知事物的感知力、理解力、思辨力、判斷力,重在引導與啟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邏輯與規律存在于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寓教于樂,加之實行分組教學,又把沉悶的教學氣氛烘托得富有趣味,力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舉一反三的精神,等等,讓他們實現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鳳.淺析加強小學數學個性化教學的策略[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02(08):14-23.
[2]劉昌平.小學數學分組教學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研究[J].快樂閱讀,2015,14(23):29-32.
[3]馮春花.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