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芳
摘 要: 英語教學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七、八年級作為訓練的初級階段,較側重于聽、說能力的培養。因為七、八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語言模仿能力強,同時他們好聽、愛動,開口“講”英語不怕難為情,學英語的興趣較高。作者在七、八年級的教學實踐中,始終突出聽、說訓練這一點,并就此分析心得體會。
關鍵詞: 英語教學 興趣 聽說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走進教室,站在講臺上,沒有比激發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了。七年級的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很活躍,但隨著學習知識越來越多,到了八年級英語難度逐漸增大,學英語的積極性有所降低,課堂上不開口,也不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出現英語成績兩極分化現象,甚至有些學生把學英語當做苦差事。面對這種情況,為學生創造輕松活潑、樂于開口的課堂氣氛,就成為必要。所以我試著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
在課上,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和創設語言情境。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其中有教學圖片、有趣的實物、吸引人的動物玩具等,有時還發動學生制作教學用具。教delicious這個單詞時,我分別請兩位同學吃香蕉,然后告訴他們什么是delicious,其余的學生對我的這種做法感到有趣,結果delicious這個詞就牢牢地記在他們的腦子里。在教七年級下冊Unit 5 Topic 2 Section A時,我讓學生先說說中文的打電話用語,再讓學生學習英語打電話用語。我準備了兩個木偶娃娃,還讓學生用紙做玩具電話,結果非常吸引學生,用娃娃扮演人物角色,生動形象,學生在表演對話時,既動口又動手,從而培養聽、說的能力。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境中學習一個單詞,一個詞組,一個對話,從中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二、讓學生自我表現
因為學生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就產生一種要表達的欲望。所以每一節課上課時,我們都開展5分鐘的英語口頭練習,只有當他們用英語談論校園生活或用英語表達他們的思想時,才能真正感到學習英語有用。比如每天讓學生做值日報告,談天氣、日期、星期、教室的衛生情況等。學校中學生試穿校服,就讓他們談論對校服的看法,如合不合身、顏色、款式、價格等。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缺少語言環境和場所,所以這5分鐘的英語口頭練習,讓他們有一個說英語的機會,這樣他們可以充分“自我表現”,課堂氣氛也活躍。
英語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是相互促進的,比如有的學生對英語語法厭煩,但唱英語歌卻很投入;有的學生不愿意回答問題,但卻對英語朗誦感興趣。根據這種情況,我們有組織地開展一些課外活動,如英語書法小展、英語朗誦、唱英文歌等。遇到秋天農民收獲季節時,就組織學生下地勞動,然后讓他們談季節、談收成、談農民勞動的艱辛。有的學生說:Summer is the hottest season of the year.有的學生說:The farmers get in rice in Summer.It lasts from may to July.其他學生也不甘落后,一個接著一個說:The rain is enough...我就是這樣盡量找機會把課堂教學搬進真實的生活中,為他們提供情景操練的機會,滿足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自動地多聽、多說英語。
三、多聽外國人的語言
每節課都讓學生聽課文里的英語錄音,根據授課內容設置2—5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然后請學生根據內容回答問題。還要求學生做聽力測試,比如單詞或句子,遇到短文時,先讓學生當堂作測試內容,課后要求學生把聽力短文整理出來,這樣課后也可以強化學生的聽力,對他們來說,僅僅聽授課老師的語音還是不夠的,多聽標準語音,學生英語可以說得標準,語音語調也可以得到訓練。
四、堅持用英語組織教學
我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用英語授課,可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比如在課堂上用英語提問題,讓學生用英語回答問題,練習題和試卷的講評或各種題型都盡量用英語講課,引導同學們用英語思維。比如在教過去進行時這個語法時,先不著急介紹這個語法,而是自己先寫上一句在黑板上:What was Miss Wang doing?自己回答:I was writing.接著請一些同學來演關門、關窗、站、讀等一連串動作后,再讓另一些學生概述剛才同學所表演的內容:He was closing the door.They were standing.這樣使學生自然形成過去進行時的語感,再賦予這個時態的定義、結構、句型等。
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可使學生檢驗一下自己的聽力和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使他們不斷產生學好英語的欲望。
由于一直注重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及讀、寫能力的綜合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很多,英語成績也較好。教育在改革,方法在創新。今后我將在教學方面更努力,特別是在英語聽、說方面繼續實踐,讓學生更自覺、更主動地學習英語。學生會從良好的效果中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勵他們更努力學好英語。